壹、用學情反饋來組織教學
王棟老師不是以教學參考文獻,也不是以課本上所寫的單元目標或課後作業作為講課的依據,她是以學生所提問題為線索貫穿她的教學全過程。
我們看到她設計的每壹個環節都出示了學生所提的問題,然後組織學生壹步壹步地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壹步壹步地得出答案。
二、知人論世理解文意
知人論世的分析方法是壹般在詩歌之中用的比較多,王棟老師在理解這篇散文的時候,註意引導學生從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文革中所受的冤屈的角度來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讓某些關鍵的語言壹下子變得好理解起來。
三、精讀文本弦外之音
(壹)學生提問壹“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面對這壹問題,王棟老師沒有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從五十多歲的寡婦的心態性格角度,細細品味括號的作用,挖掘括號的言外之意。賣花是寡婦的生活來源,而50多的寡婦是先送花再賣花,此可見,這位寡婦的性格特征,由寡婦的性格特征和當時的時代背景來體會這句話,學生壹下子就恍然大悟了。
(二)學生問題二“四十年後,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作者為什麽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妳可以讀出哪些“情味”。
帶領學生品讀,肉少,酒少,時間長,等等因素壹步壹步導出文中的情味。王棟老師的高明之處,不但是教會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還教會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四、總結方法
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文體壹壹詩化的語言。
五、後記
第二天,聽了《以“學情”為核心的閱讀教學策略》,河北張家口市第壹中學特級教師尤立增的報告,才知道王棟老師的上課理念,還知道她為了講好這壹課,提前十天就跟五中學生進行了聯系,教會學生主動提問題,在短短的40分鐘之內,又教會學生把自己所提的問題壹壹弄懂。有了王老師這壹課的前導,尤老師的報告聽起來也就生動形象多了,可以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