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什麽鴨先知的古詩是什麽古詩

什麽鴨先知的古詩是什麽古詩

這個問題還是有很高的辨識度的,根據問題的關鍵字“鴨先知”三字,結合古詩,“春江水暖鴨先知”壹句首先會浮現在腦海中,這壹句出自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詩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宋代蘇軾的題畫詩,“題畫詩”是什麽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題寫在畫作上的詩

這兩首題畫詩,是蘇軾作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是蘇軾題寫在惠崇的畫作上的兩首詩。

惠崇是當時有名的畫家。蘇軾詩文出色,加之對繪畫有著很高的鑒賞能力,所以當他看到惠崇的《春江晚景圖》後,欣賞之余,題寫下這兩首詩作的。

蘇軾對惠崇畫作中的自然景色的神態描寫非常生動,而且富有情趣

這兩首題畫詩分別是這樣的:

其壹: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由於繪畫作品不易保存,加之年代久遠,惠崇的這兩幅畫作很遺憾沒有流傳下來,但是蘇軾的題畫詩卻流傳了下來,而且成為傳誦千年,膾炙人口的名詩。

從蘇軾的兩首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可以看出,惠崇的《春江晚景》壹***是兩幅:壹幅是春江鴨戲圖,壹幅是春江飛雁圖。

尤其是第壹首題寫在《春江鴨戲圖上》的詩作,蘇軾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他以細致、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征。全詩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畫以詩傳,讀詩如見畫。尤其是蘇軾的題畫詩《惠崇春江曉景》中的第壹首,是壹首廣為人知、家喻戶曉的詩歌

詩作開篇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是蘇軾對惠崇畫作遠處靜景的描寫。詩人蘇軾隔著畫作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這雖然只是簡單壹句,卻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壹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次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詩人對近處動景的渲染:春江水面,壹群活潑的鴨子在自由地浮蕩,撲騰嬉戲。

竹桃與水鴨,壹靜壹動,相映成趣;岸上竹外與江中綠水,壹遠壹近,層次分明,富有圖畫的縱深感。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壹句,詩情與畫意最為融洽。蘇軾通過鑒賞畫作時產生的聯想,以鴨的感受寫出了人的感受。江中有群鴨戲水,就使人感到春天已經暖和了。

接下來的“萎篙滿地蘆芽短”壹句,是對畫境的繼續描摹,是眼前最近處的景物。萎篙,即白篙,壹種野草,可以入藥,也叫茵陳,民間有“三月茵陳四月蒿”的說法。

蘆芽,蘆葦的嫩芽,也叫蘆筍 。在長江下遊,鮮嫩的萎篙和蘆芽都是春季的新鮮蔬菜,也是河豚的食物,而做河豚魚羹,都要用新生蘆葦的嫩芽作配料。這樣,就為後面引出“河豚欲上”的埋下伏筆

以上三句,是詩人對“春江晚景”的具體、真實地描繪,直接地再現畫面形象。

結句“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是壹種海魚,肉味鮮美,但是肝勝、生殖腺及血液含有毒素,經專業人員處理才可以成為食材。

南宋著名詩人葉夢得在《石林詩話》中寫道:“浙人食河豚於上元前,常州江期最先得,方出時,壹尾至直千錢,然不多得。二月後,日益多,壹尾才百錢耳。柳絮時,人已不食。”

惠崇的畫作中雖然沒有描繪河豚的動向,但詩人蘇軾卻從蔞蒿叢生、蘆葦吐芽推測而知“河豚欲上”,從而畫出海豚在春江水發時沿江上行的形象。也可以說,河豚是蘇軾想象出來的,在惠崇的畫作上並沒有表現出來。

蘇軾就是通過這樣的筆墨,把無聲的、靜止的畫面,轉化為有聲的、活動的詩境。在蘇軾眼裏,這幅畫已經不再是畫框之內平面的、靜止的紙上圖景,而是以內在的深邃體會和精微的細膩觀察給人以生態感

蘇軾用“三兩枝”、“蘆芽短”以及“河豚欲上”,又巧妙地暗示出這正是春天的氣息,因而更能挑逗起人們美好的遐想。詩人的藝術聯想拓寬了繪畫所表現的視覺之外的天地,使詩情、畫意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在蘇軾的這首詩裏,詩人把詩情與畫意融 為壹體,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詩中緊緊扣住“春江晚景”這個中心,從最足以顯示畫意特征的景物著筆,用春天特有的自然景物桃花、水暖、萎篙、蘆芽,形象地表明冬天已經結束,壹個生機盎然的暖春已經來到。

我們雖然沒有見過惠崇畫的《春江晚景》畫卷,但讀到蘇軾這首詩,眼前就仿佛出現壹幅活生生的圖畫:春水初生、綠竹猗猗、桃花綻放、群鴨嬉水,壹派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景象。詩情畫意顯得是那樣活潑生動,多姿多彩,那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