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尤其是下雨的時候,壹旦睡著就會睡得很沈,即使睡了很久才醒過來,也會覺得渾身無力,昏昏欲睡。這是為什麽呢?
交感神經活動減少
首先,陰雨天氣氣壓降低,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降低。這個時候人的交感神經會不活躍,副交感神經會主導身體,很容易犯困。另外,由於下雨天濕度較大,人體內的濕氣此時不容易排出體外,所以除了犯困之外,還會感到沈重、無精打采。
白噪音發揮了它的作用
其次,壹種叫做“白噪音”的東西在起作用。(ps:為什麽是“白”?因為白光是各種頻率(顏色)的單色光的混合,所以功率譜平坦的信號的這種性質被稱為“白”,信號也因此被稱為白噪聲。相比之下,其他不具有這種性質的噪聲信號稱為有色噪聲。)
簡單來說,白噪聲是指功率譜密度在整個頻域內均勻分布的噪聲。在自然界中,雨、流水、鳥鳴、海浪拍打巖石、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等等都接近於白噪聲。
我們都覺得在特別安靜嘈雜的環境中很難入睡,而在相對緩慢規律的聲音環境中卻很容易入睡。很明顯,這主要和我們的聽覺系統有關。當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的聽覺系統處於類似待機的鬧鈴狀態,會註意到突然的聲音,發出信號叫醒我們。而白噪聲具有均勻覆蓋其他外界噪音的作用,產生壹種“屏蔽效應”,使我們安然入睡。
因此,白噪聲被稱為“天然催眠曲”,在實踐中被廣泛應用。例如,英國倫敦的夏洛特皇後醫院與醫療設備公司合作,首先生產了白噪音催眠裝置。只要在孩子的臥室裏播放這種白噪音催眠術2分鐘左右,原本在臥室裏躁動吵鬧的寶寶就會很快很自然地陷入甜蜜的夢鄉。此外,還有專門的網站在網上提供“白噪音”,幫助人們睡得更好。
單節律刺激
當雨水落在地面、建築物和其他物體上時,會產生聲音。平時雨聲不是很大,呈現小-大-小的變化過程。當壹個人的大腦皮層受到長時間單壹節律的刺激時,會引起深度抑制,降低身體各部分的興奮性,使抑制的影響從大腦皮層擴散到皮層下部分,從而引起困倦,使人入睡。
這樣的場景屢見不鮮,比如媽媽會輕輕地、有節奏地拍打著寶寶入睡;當妳坐火車欣賞外面的風景時,聽到火車在鐵軌上有節奏地鳴笛,妳會漸漸感到疲憊;此外,我們在睡覺前聽音樂來幫助我們入睡。有人可能會說,越聽越興奮。只是我們選擇的歌曲風格過於歡快或者沈浸在歌曲中。試著讀壹些無聊的英語單詞。......
神奇褪黑素
褪黑激素是哺乳動物和人類的松果體產生的壹種胺類激素,所以也叫松果體激素。褪黑素具有抗衰老、免疫調節、抗腫瘤、調節時差等多種生理功能。其中壹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促進睡眠,所以也被開發為新的催眠藥物。
因為褪黑激素的分泌是有晝夜節律的,研究表明,夜間褪黑激素的分泌大約是白天的5 ~ 10倍(這是因為松果體受視神經控制),所以人體在昏暗的光線下也會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麽大多數人開著燈很難入睡。下雨天,由於光線不足,天空陰暗,人的褪黑激素分泌會增加,所以睡意也會襲來。
進化理論
壹些專家推測,這可能與人類的進化史有關。在古代,人們住在山洞或茅草屋裏,晚上睡覺時,會不自覺地擔心野獸的侵擾。而野生動物壹般不會在下雨天出沒,所以人們在下雨天會放松警惕,有壹種暫時的安全感。久而久之,雖然進化了幾千萬年,但這種習慣壹直遺傳下來,讓人在這樣的天氣裏本能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