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離騷》說課稿

《離騷》說課稿

 作為壹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麽妳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離騷》說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離騷》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文學常識;

 2.重點理解詩中所表現出的詩人的愛國精神和人格節操;

 3.學習理解本詩以比喻、象征為主的表現手法及與作者理想的關系;

 4.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確定為

 1.體會詩中豐富絢爛的文采背後蘊含的詩人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2.掌握相關文言詞匯和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

 方法程序篇:“循序漸進,登堂入室”——走進浪漫主義的神奇之作。

  本課安排3課時。

 第壹課時讀懂課文。第二課時鑒賞課文。第三課時在多媒體教師觀看專題片《百家講壇——屈原》。

 在第壹課時中,主要采用講解討論法。導入用壹副對聯:

 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

 解題突出歷來的兩種不同理解;

 1.司馬遷、班固認為是遭受憂患的意思,“《離騷》者,猶離憂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曹憂作辭也。”(《離騷贊序》)

 2.王逸解釋為離別的憂愁, “離,別也;騷,愁也。” (《楚辭章句離騷經序》)

 整體感知誦讀和自行疏通為主,要引導學生閱讀課前、課下、課後的提示、註釋、資料等文字。此時,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幫助學生快速閱讀。

 1.詩人屈原是怎樣的壹個人物?

 2.《離騷》的基本內容是什麽?它與詩人的經歷有什麽關系?

 3.被後世稱為“楚辭體”或“騷體”的詩歌有那些特點?

 之後,教師明確並精要講解。分析時要啟發學生思考文字背後的意義,教師的語言要唯美。

 在第二課時中,著重鑒賞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及非凡的藝術技巧,主要采用探究研習法。在本課時,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認真鉆研,通過討論入查閱《名師壹號》等相關資料理解屈原誓死報國的裝置豪情及香草美人的表現手法。教師適時要歸納梳理,並且結合練習題鞏固強化。

 第三課時,觀看武漢大學博導李敬壹教授的講座。教師之前要做好引導,讓學生明白屈原當時所處的地位及政治環境及個性稟賦。觀看時可適時停頓提問思考,之後要做好總結點評和拓展延伸。著重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後自行探究《離騷》的其余段落及《楚辭》的其他篇章。

 總之,在本課的學習中,要培養學生通過理解詞句探究詩歌情感的能力,學會知人論世,準確品評。同時增強研習詩歌的濃厚興趣,不斷提升詩歌鑒賞能力。

《離騷》說課稿2

  壹.關於教材:

 我所說課的篇目是兩千年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它是高中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冊第壹單元(古典詩歌)的第二篇。該單元所選中國古代古體詩8首,其中《詩經》中3首,漢魏晉五言詩3 首,《孔雀東南飛》並序以及《離騷》節選。在該單元中,《離騷》節選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壹方面,以屈原的作品為代表的楚辭是繼北方黃河流域出現《詩經》之後,在南方長江流域出現的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新詩體,其本身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壹方面,楚辭作品,尤其是屈原的《離騷》從詞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鮮明,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從作品的內容看,《離騷》是壹首規模宏偉的政治抒情長詩,全詩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詩人自傳的性質,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義成分,整首詩歌感情回環激蕩,撼人心魄。課文節選了長詩的第壹節,內容主要是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二.關於教學方法結合作品特點,按照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在古典詩歌方面閱讀能力的要求,我把《離騷》節選的教學目的確定為以下兩點:

 壹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二是反復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評價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高中二年級學生,具有壹定的古代詩歌的評價能力,但對於時代久遠的楚辭作品,評價的前提――讀懂詩歌的內容方面,仍存在困難,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特點,我確立本文重點及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鑒賞重要的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關鍵詞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教材特點和面臨的具體學情出發,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壹,註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

  具體教學措施如下:

 第壹,充分預習。要求學生課下預習,早讀檢查(內容包括:A作家作品;B寫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詞;D熟讀課文),逐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將分兩課時進行,把教學難點,即詞句的疏通安排在第壹課時中,把教學重點,即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課時,以確保學生真正做到壹課壹得。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第壹課時:誦讀、討論相結合;第二課時:討論、訓練為主。

  三.關於學法指導:

 1. 新課程改革的壹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篇課文盡管難度較大,尤其是語言方面的障礙較大,但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上,仍以教師的引導為主,通過切合實際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壹步壹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2. 檢查學生的預習這壹步必不可少,這是由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們華亭壹中的具體情況是:高中學生中城鎮多農村少,礦區學生多,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師必須加強督促。 3. 學習語文的壹個重要方面是積累,猶如堆沙壹樣,壹層壹層的積澱。課外的閱讀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強調,並做好示範作用。因此,本課的導入和課後作業均要體現教師的這壹教學思想。 4.課文的背誦方面,教師要充分把握楚辭的語言特點,比如楚辭作品,包括《離騷》,兩句壹節,大量使用語音詞“兮”以表達情感,調整節奏等特征,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特點的基礎上,理解背誦。

  四.關於課堂教學程序

  第壹課時

 1.導入要求學生列舉自己掌握的《詩經》和《離騷》中的名句。明確我國文學“風騷”並舉。

 2.感知、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利用課文註釋,力求自己動手疏通詞句。

 第壹步,範讀——讓學生耳順。教師範讀,學生感受,正音。

 第二步,誦讀——讓學生口順。指導學生朗讀,註意情感和節奏,逐步積澱語

 第三步,解難、疏通。這首詩古奧難懂,應當先掃除語言文字障礙,然後再欣賞詩句。課文註釋較為詳細,而且句句有翻譯,這對學生讀懂詩作是壹大幫助。但學生在自習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可以提出討論,老師作壹些點撥。

 第四步,課堂練習。可讓學生嘗試背誦課文,並動手默寫,記清楚難寫難讀的字。

  第二課時

 第壹步,鑒賞課文。 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藝術手法和可感可觸的藝術形象,理解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詩歌的藝術手法。值得註意的是詩中比喻用法,使全詩的形象化特點非常鮮明。另外,每兩句都有“兮”字做停頓,抒情性也非常鮮明。(這壹點對背誦的指導非常有用)

 2.分析詩中屈原形象。

 3.欣賞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課文節選部分的詩句,突出表現丁詩人的憂傷心事、高尚情操、純潔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惡如仇的品性。 第二步,進壹步指導背誦前6節。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字句含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讀之後,獲得了良好的語感再背誦。可以創設競賽氛圍,看誰背誦最快最好。 第三步,引申、拓展。賞析屈原名句,諸如: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離騷》說課稿3

  教材分析

 《離騷》是高中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的壹篇講讀課文。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作品,它具有很濃的楚地風情,學習這篇課文,要反復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註意作品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註意詩體的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情趣。

  學情分析

 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較廣,有較強的自我表現力。

 經過半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初步具備了壹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經驗。

  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相關字詞知識,了解楚辭及其作者。 2.學會吟誦古詩詞,註意節拍、重音。 3.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過程與方法目標:1.培養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並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執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操。

  教學重點、難點

 這3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有感情、有節奏地誦讀並背誦課文。

  教法釋義

 對於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壹,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根據以上課標要求以及本課內容的特點,教學時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啟發,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綜合運用任務型教學、講授教學和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

  學法指導

 “壹個好的老師應教會學生發現理。”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壹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新課改和新課程標準都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針對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方法擬以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主,引導學生根據所掌握的資料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課文內容和相關知識點;並綜合應用自主學習和接受學習等學習方法。

《離騷》說課稿4

  第壹環節:激趣導入,用時約3分鐘。

 余光中曾寫下這樣壹首詩:“烈士的終站就是詩人的起點?昔日妳問天,今日我問河。而河不答,只悲風吹來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羅。妳仿佛在前面引路,帶我們去追古遠的芬芳。”大家知道這寫的是哪壹位詩人嗎?明確:屈原。順勢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三步展開。

 1.學生利用課下註釋和工具書,結合導學案,疏通文意,將生字詞落到實處。

 2.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視頻,提醒學生朗讀時要把握節奏,體會作者感情。

 3.整體感知。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幾部分內容?師生***同討論明確:前三段為第壹層,自敘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但不願同流合汙;後三段為第二層,表現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操。

  第三環節: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兩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學生默讀、圈畫出表現作者高尚品質和愛國情懷的句子。小組交流討論,選派代表發言。學生可能會找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抒發了憂國憂民之情,“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表達了不同流合汙之誌,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則體現了剛正不阿、壹身正氣。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離騷》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後人將其與《詩經》並稱“風騷”。采用齊讀、領讀等方式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文章特色,引導學生從想象、比喻、對偶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四環節:拓展升華,用時約5分鐘。

 給學生1-2分鐘的時間消化吸收本節課的內容。

 詩人以熾熱的情感、堅定的意誌,追求完美的政治,追尋崇高的人格,身處逆境,不改初心,為了理想至死不渝,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芒,蘊含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學習本文妳有怎樣的體會?結合本單元的主題“人生的五彩夢”,談談自己的感想。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暢所欲言。

 整堂課,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問題為導向,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課前預設,並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1.利用工具書,結合語境,梳理《離騷》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做成知識卡片。

 2.以“寄語人生”為標題寫壹首詩歌,謄寫工整後在班內交流。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後我將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離騷》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從而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反復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通過鑒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並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鎖定重難點教學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壹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1.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與學互動設計:

 (壹)創設情景、激情導入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影片《屈原》的幾組鏡頭: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沈江,並配以主題歌曲。

 (二)自主 合作 探究關於作者及《離騷》讓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及有關工具書介紹屈原,教師予以補充,多媒體出示有關屈原的鏡頭及生平簡介。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於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派與秦鬥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以明忠貞愛國之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本文選自《楚辭》。(投影)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壹種詩歌樣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因此後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離騷》與《詩經》在文學史上並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那麽“離騷”是什麽意思呢?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壹篇扣人心弦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

 2.整體感知

 (1)誦讀課文

 ①放錄音或教師範讀第壹遍:要求學生註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奏。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②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指正讀音及節奏。

 ③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奏。壹般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④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語氣。提示:“兮”字,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齊讀時感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疏通詩句,初步感知。(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並借助課文註釋及工具書,邊讀邊歸納,教師巡視作必要點撥,解答學生的疑問。)

 (3)質疑釋疑(要求學生四人壹組,把不理解的地方寫到紙上,並由壹名代表提出,教師可讓其他學生壹起討論,如若較難,則由教師分析。)

 ①重要詞語(投影)苗裔(ì):後代子孫 孟陬(zōu):正月 揆(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嶺上 騏驥(qíì)駿馬 申椒(iā) 申地產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亂不羈 憚(dān):害怕 捷徑:比喻政治上的邪道踵(zhǒng):腳後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懷王 謇謇(iǎn):忠貞的樣子羌(qiāng)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 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②通假字肇錫余以嘉名:錫通“賜” 賜給來吾道夫先路也:道(dǎ)通“導”向導指九天以為正兮:正 通“證”。

 ③同類活用名余曰正則兮。名詞用作動詞 命名字余田靈均。名詞用作動詞 給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全句譯為,只怕年歲不等待我。

 (4)主旨把握課文節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麽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節選部分,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節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研讀探究

 (1)在妳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怎樣的風度?(可先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然後再用課文中的詩句來說) [明確]“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尋道夫先路也”,詩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潔的品質,詩歌從第壹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始,詩人使用大量筆墨,從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說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貴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對楚國的興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記敘自己降生在壹個祥瑞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賜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強調自己稟賦卓異不凡。在此基礎上,詩人進壹步敘述自己及時修身,培養高尚的品德,鍛煉出眾的才幹,迫切地希望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使楚王成為“三後”和“堯舜” 壹樣的聖明君主。總之.詩人自我的形象,代表著美好和正義的壹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張,能夠把楚國引向康莊大道。

 (2)《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並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壹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於某壹物上,也就是“移情於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 ,可抒難抒之情。 例:“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這兩句詩借用對柳絮與桃花的描寫,表達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及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痛苦和愁悶。請找出相關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學生小組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明確]“人之遲暮” 壹句中“ 美人” 喻指楚懷王“固眾芳人之所在”壹句中“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對君王的忠誠,對古代君王舉用群賢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潔情操,希望君王能夠拋棄穢政,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像古代賢明君主那樣,以社稷為重,舉用群賢,了解自己的憂國憂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麽手法?請舉例說明。 [明確]還使用對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舉用群賢“遵道而得路”與昏庸君王狂亂不羈“路幽昧以險隘”形成對比,以此告誡楚王要任人唯賢:“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形成對此,表達自己九死不悔,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4.品讀鑒賞

 (1) 妳對《離騷》的語言有什麽感受?[明確]①汲取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加上對偶修辭,使整首詩整齊而節奏鮮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的調子回蕩頓挫,婉轉動人。

 (2)齊讀全文,找出文中能體現屈原高貴品質的詩句,並摘抄。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指九天以為正兮,夫維靈修之故也”——忠君報國,雖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堅持真理,永不言棄。 這些感天動地的詩句,令我們感受到詩人高貴的品質,寧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馬遷所贊:“推此誌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而從此,壹種永世不曾泯滅的信念——對真理的信仰和對理想的追求,壹種千古不變的情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鄉土的依戀,深探註入到中華文化中來,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光輝傳統。

 (3)分析特色:談談妳對《離騷》藝術特色的理解。

 ①浪漫主義手法的巧妙運用。詩人盡情地發揮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誌。“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壹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而其偉大的人格,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們展示了詩人的堅貞不屈的精神。

 ②比興手法的運用。依詩取興,引類比喻”《詩經》中的比興傳統在《離騷》中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而以比喻最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 喻指楚懷王,用“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的內容合而為壹,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征意義。

 ③對偶句式的運用。如詩中的“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人之遲暮”等句,句式整齊.情文並茂。屈原對南方民歌的吸取和發展,在詩中大量錘煉的對偶句,是對詩歌語言發展的重大貢獻,對後來的詩賦詞曲等各種文學樣式的語言運用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5.探究閱讀

 (1)(多媒體播放屈原行吟澤畔、抱石投江的鏡頭)面對屈原抱石沈江,妳贊成這壹舉動嗎?(可在班內展開辯論,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贊同: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並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便抱石沈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他應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關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並支持下才能實現,他的高潔的節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若不想改節,不想改變自己,那麽,他只有走這壹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並不是他真心所願。

 (2)學習這篇,妳有哪些啟發?(言之有理即可)觀點:

 ①壹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鬥,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③在汙濁的環境中,應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要熱愛祖國。

 (3) 屈原的偉大人格和愛國精神為後人所傳頌。課後搜集有關屈原的對聯、詩歌或評論,寫壹篇評價屈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