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想到世上的人都比自己親切。自己住厭了的世界,忽而又春風駘蕩。”
既精於古典又引領新浪潮,既自省又深愛人世間,處在東西方文化碰撞、新舊美學拉扯之間的夏目漱石,這壹次不再講故事,而是講起了自我與他者。從倫敦書齋到禪寺病榻,看遍浮世悲歡,披露人生細節,記述人情往來、家庭生計,展露出壹個為人所不知的、更脆弱也更真實、更孤獨也更親切的夏目漱石。
·
本書所收錄的《永日小品》為夏目漱石著名隨筆集,每壹篇都充滿了作者獨到細致的深刻觀察,其風格直接影響了魯迅的創作。其中《掛軸》《庫萊格先生》二篇,是魯迅最早翻譯的夏目漱石作品,也是中國首次翻譯的夏目漱石作品。
《往事漫憶》則是夏目漱石身患大病之時,以病痛之身寫下的生命紀錄。其中既有瑣末細事又有痛楚思考,是壹份真實而嚴酷的生命文本。對於夏目漱石來說,疾病既是生死的考驗,也是心靈的凈化,其實與現代人的生命處境也息息相關。
。。作者簡介。。
夏目漱石(1867—1916)
本名夏目金之助,日本近代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叠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
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他壹生堅持對明治社會的批判態度,其頭像曾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
。。精彩短評。。
#
初讀覺得浮世部分平淡無奇,讀完病榻部分大悟,當身體囿於壹張床鋪,浮世中的“當時只道是尋常”與戲謔幽默之事也變得遙不可及。於病榻之上,只感官所感方圓之內的小事入文,從徹夜不休的鯉躍之聲至被露水浸潤的屋瓦上鳥的徘徊。閱讀與思考變為痛苦間隙中的抽離與逃避。
#
當前面對的,只有生死,別無其他。好好照顧自己,別生病,比啥都強。
#
書很小,pocket-book,前半部寫雅人深致的小品,對浮世微小又真摯的愛。後半部圍繞纏綿病榻的紀實描繪,以及誠懇地思索命運的狂醉與迷惘。每篇短文後的仿漢詩挺有旨趣。“桃花馬上少年時,笑據銀鞍拂柳枝。綠水至今迢遞去,月明來照鬢如絲。”“仰臥人如啞,默然見大空。大空雲不動,終日杳相同。”
#
夏目漱石哦,真真是頂可親可愛的那種文豪。寫春風駘蕩的人世,是和暖、溫潤、自在的,苦痛之處也灑脫,交往的人,也都頗相似地帶著點兒俠氣與天真,唉,妳就會重新覺得世人頗值得神愛餵文字也美,清清亮亮的,如同“壹顆閃閃發光的露珠”(顧湘語);即使寫到後來,半本“病中吟”,寫日日咳血、反復昏迷、在生與死的界石周遭徘徊,亦無衰朽氣,摧折愈猛,靈光愈耀——尤其《病床上的天地》,人已經虛弱到“將橫在肋骨左右的手舉到臉的旁邊”都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就像長眠於鋪著棉花的棺材裏”,詩照寫,“早晨的寒冷呵,撼不動鮮活的骨頭。”感受力不枯不竭,“那些守護我的人,占據著我的視線達不到的壹側,他們對於我來說,如同神靈壹般。”最後表白陳德文老師,連文縐縐的《愚見數則》都能譯出夏目風的萌感來,有厲害到!
#
讀到第壹部分《愚見數則》的時候實在是嚇了壹跳,這濃濃的處世三大奇書味簡直不像夏目漱石的手筆,讀到後面才知道漱石原來確實讀過《醉古堂劍掃》,也算譯得極為傳神了。 這本書讀來時常能在漱石身上嗅到壹絲苦沙彌的味道,也越發覺得《我是貓》的妙處來。有時也難以想象他是百年前的人,字裏行間的細膩敏感以及孤獨都如同現代人壹般。這些文章確實是閑筆寫出,卻又坦誠正直,從開篇的悠閑與毒舌漸漸進入壹種反躬自省與悲憫之中,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漱石的漢學與詩歌修養本就不俗,又有留洋所得的西學功底,行文疏朗又兼具邏輯與詩興,單從文體上來看也是罕有的佳作,與壹貫的學者式趣味相輔相成,閱讀體驗極佳。唯獨這套書的印刷上存在天頭常常傾斜的情況,對強迫癥不是很友好。
#
把過去的事原封不動羅列下來,那就像記賬本,壹點兒意思都沒有。做文章就像捏糖人,要拽多長能拽多長,不過那真味就會大大減損了。
引自 愚見數則
傻子百人相聚,依然是傻子。以為己方勢眾,己方就有智慧,此見差矣。牛伴牛,馬戀馬。我方勢眾,亦時有證明其傻也。此乃最為可笑。
引自 愚見數則
#
在大學授課時,總有狗吠,所以很不愉快。我講課不好,有壹半是因為這狗,我絕不認為是我學力不夠。我對學生懷有歉意,希望將不滿發泄到那些狗身上。 在大學工作最高興的事是在圖書館閱讀新到的雜誌。但我經常因為太忙,沒有充裕的時間好好讀那些雜誌,所以甚感遺憾。可是當我壹進閱覽室時,隔壁的館員便拼命大聲說話,談笑,這樣妨礙興致真叫人受不了。有壹次,我上書給坪井學長,希望對這樣的情況給予處罰,但學長沒有理睬。我講課不好有壹半是因為這個,但有人認為我學識不夠,這很使我困惑不安。 ...... 新聞社禁止同時擔任他職賺錢,為此,它支付了足夠柴米之資。只要能吃飽肚子,何苦非要守株待兔呢?說辭職就辭職!辭職第二天,我就感到背上輕松多了,肺腑也充滿了大量新鮮的空氣。
引自 入社辭
。。關註朋朋? 遇見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