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深邃平靜如壹面明鏡,
天鵝雙蹼劃浪,無聲地滑行。
它兩側的絨毛啊,像陽春四月
陽光下將溶未溶的白雪;
巨 *** 白的翅膀在微風裏顫,
帶著它漂遊如壹艘緩航的船。
它高舉美麗的長頸,超出蘆葦,
時而浸入湖水,或在水面低回,
又彎成曲線,像浮雕花紋般優雅,
把黑的喙藏在皎潔的頸下。
它遊過黑暗寧靜的松林邊緣,
風度雍容而又憂郁哀怨,
芊芊芳草啊都落在它的後方,
宛如壹頭青絲在身後蕩漾。
那巖洞,詩人在此聽他的感受,
那泉水哀哭著永遠失去的朋友,
都使天鵝戀戀,它在這兒留連,
靜靜落下的柳葉擦過它的素肩,
接著,它又遠離森林的幽暗,
昂著頭,駛向壹片空闊的蔚藍。
為了慶祝白色——這是它所崇尚,
它選中太陽照鏡的燦爛之鄉。
等到湖岸沈入了壹片朦朧,
壹切輪廓化為晦冥的幽靈,
地平線暗了,只剩紅邊壹道,
燈芯草和菖蘭花都紋絲不搖,
雨蛙們在寧靜的空氣中奏樂,
壹點螢火在月光下閃閃爍爍。
於是天鵝在黑暗的湖中入睡。
湖水映著乳白青紫的夜的光輝;
像萬點鉆石當中的壹個銀盞,
它頭藏翼下,睡在兩重天空之間。
(飛白譯)
賞析
諾貝爾文學獎的第壹位獲獎者,是被譽為“以詩歌著稱的天才作家”普呂多姆。
1865年,普呂多姆開始發表因失戀而寫的流暢、感傷的詩。同年出版第壹本詩集《詩節和詩篇》,表現法國青年壹代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被當時的評論界認為是“當代詩歌的傑作”。普呂多姆受此鼓勵,在詩歌創作中不停地探索創新,壹躍而為當時法國“年紀最輕,格調最高,韻味最雅”的傑出詩人。
19世紀後半期,巴那斯派興盛於法國,在該詩派唯美主義藝術觀的影響下,普呂多姆在創作上崇尚形式美,以及風格優雅和科學情趣,致力於恢復詩歌的平衡,反對浪漫主義的無節制。但是,詩人又認為,詩歌應盡情表達人們內心模糊而纖細的情感,描寫靈魂深處的隱晦微妙。所以,在整個巴那斯派中,普呂多姆是壹位抒情性較強的詩人。盡管他是巴那斯派的主將之壹,但他的這壹創作主張與巴那斯派的“非個人化”觀點卻是相悖的。後期,普呂多姆在哲學家巴爾奈特的影響下,興趣轉向哲理性的創作。這些詩雖頗受文化界的好評,表達的也是對高尚道德的追求,但多少流露出教諭的味道。
《天鵝》可說是最能全面和完整地體現巴那斯派美學的代表作。它的典型性表現在,詩人沒有作什麽個人主觀方面的情感抒發,而只是對事物進行了客觀化的藝術描繪,端出了壹幅純粹的以幽靜為基調、以清麗為主色的風景畫。
這幅如此優美的風景畫,詩人是追隨著天鵝浮遊的蹤跡完成的。
天鵝出現時,是在明凈如鏡的湖面上無聲地滑行。它的絨毛像陽光下將溶未溶的白雪,晶瑩閃光,乳白色的巨大翅膀在微風裏顫動,如壹只帆船上迎風鼓起的白色風帆。它美麗的長頸時而揚起超過蘆葦,時而浸入湖水,時而在水面低回,彎成優雅的曲線。當它將黑的喙緊貼在皎潔的胸上,滑過黑暗寧靜的松林邊時,其風度雍容莊重,然而神情卻露出憂郁哀傷。這是何故?哦,是壹掛泉水,正在哀傷著永遠失去的朋友,叮咚叮咚的哭聲將滿腔的悲傷傾訴,天鵝在巖洞前含情脈脈地留連,靜靜落下的柳葉擦過它的素肩,帶去了天鵝默默的哀悼。接著,天鵝又昂起頭向前方滑去,幽暗的森林被拋得越來越遠,展現在眼前的是開闊蔚藍的湖面,這是太陽梳妝照鏡的燦爛之鄉。而當黃昏降臨,西沈的太陽在地平線留下最後壹道紅光時,寧靜的空氣帶著壹股安詳的氣息,芊芊芳草紋絲不動,寂靜之中,只有雨蛙們在奏著它們的千百面小鼓。等到湖岸沈入壹片朦朧中時,閃爍的螢火蟲開始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現實中的天與倒映在水中的天交織環抱,天水壹色。這時,天鵝在湖光和星光的映照下,像萬點鉆石當中的壹只銀盞,泛著乳白青紫的光輝浮在黑暗的湖中,它頭藏翼下,進入了迷人的“兩重天空”之間的夢鄉。
大幕落下了,這幅畫的魅力卻依然將欣賞者的心留在了淡淡的夜霧所懷抱著的泛著粼粼波光的壹泓湖水中,留在了天鵝那幽靜而清逸、深沈而高潔的夢鄉中。
在這幅瑰麗的用文字符號繪成的有聲有色的圖畫中,在它呈現出來的純美境界中,可以窺見“天鵝”這壹主角形象是寄托了詩人的美的理想的。如果有心者能在著名法國音樂家聖·桑的《天鵝》這首深沈、典雅、隱匿著淡淡憂傷的名曲伴隨下,去領略普呂多姆這首詩的美妙之處,效果當會更佳。“天鵝之歌”在歐洲傳說中是絕唱之意。詩人在此不僅將天鵝作為審美對象來對待,同時賦予了它音樂上的含義,即,純美的絕唱。
(季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