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哪裏有天空,哪裏就有星星壹樣,哪裏有高貴,哪裏就有美德,而不是哪裏有美德,哪裏就有高貴。
舉壹個非常恰當、完美的例子來說吧: 正是在天空,難以數計的星星才閃耀著光輝。同樣,理智的和精神的美德閃射出光輝,因為它們寄托於高貴之中;天性的各種良好傾向,如憐憫、信仰,令人贊賞的情感,如羞愧、仁慈等等,因高貴而熠熠閃爍;人的形體的優點,如美、力量和健康,也因高貴而光彩奪目。
天空中閃耀的星星難以數計,所以毫不奇怪,人的高貴能產生各式各樣的果實;高貴的性質和力量體現於如此眾多的形態,所以它們分別聚集和包含在不同的實體裏,就像不同的果實結在不同的樹枝上壹樣。
我敢大膽地說,人類的高貴,就它的許多成果來看,勝過天使的高貴,誠然天使的高貴因它的純壹而更加神聖。
《詩篇》作者指出了人類的高貴帶來的無數果實,在壹篇詩的開頭寫道:
我們的主啊,妳的名字在普世何其美妙!
當《詩篇》的作者評論人的時候,他對於上帝傾註於人類造物的愛幾乎表示出驚奇:
“世人算什麽,上帝,妳竟對他眷顧周詳?竟使他稍遜於天神,以尊貴光榮作他冠冕,令他統治妳手下的造化。”
人們都在尋求高貴,可那麽多人對它的議論卻充斥謬誤。不妨舉色彩為例加以說明: 正像暗紅色是由黑色派生而來壹樣,美德是由高貴所派生的。暗紅色是由紫紅色和黑色混合的顏色,但黑色占了上風,所以叫做暗紅色;同樣,美德是由高貴和情感混合的壹種東西,但高貴占著主導地位,所以美德的稱謂才有著善行的意思。
從前面的敘述可以推論道: 任何壹個人,如果他身上不具備那些果實,他就不可這樣聲稱:“我出身於某個家族。”也不應當認定自己就是高貴的。
由此可以進壹步論斷,所有受到這種“恩典”的人,即所有具備這種神聖的東西的人,就幾乎同神壹般,不受惡的汙染。唯獨上帝才能賜予這種恩典,上帝對人是壹視同仁的,《聖經》對此已作了很明白的闡發。
奉勸佛羅倫薩的烏爾貝蒂家族和米蘭的維斯孔蒂家族的人別說出這樣的話語:“因為我是這個家族的人,我就是高貴的。”須知神聖的種子並不撒在家族中,並不融入血統中,而是播種在個人身上,就如下文將要證明的,家族並不使個人高貴,而是個人使家族高貴。
不妨說,為了理解壹部作品,並進而對它進行闡述,需要掌握它的四種意義。
第壹種意義叫做字面的意義,它不超越詞語的字面上的意思,例如詩人寫的寓言。
第二種意義叫做譬喻的意義,這種意義在詩人寫的寓言的掩蓋下隱藏著,是美妙的虛構裏隱蔽著的真實。例如,奧維德描寫,當奧菲士撥動金琴的時候,能使猛獸俯首,樹木和頑石隨之起舞;這意味著,富有智慧的人能夠借助聲音的力量使殘酷的心變得溫順善良,使跟科學和藝術無緣的生靈服從他的意願,而失去任何理性生活的人,則跟頑石相差無幾。至於為什麽詩人要采用這種隱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將在末尾第二篇論文裏加以論述。事實上,對於作品的譬喻的意義,神學家們的理解跟詩人們的理解就截然不同;不過,我在這裏打算遵循詩人們的理解方式,按照詩人們的習慣來理解譬喻的意義。
第三種意義不妨叫做道德的意義,它是讀者應該在作品裏細心探求的意義,以使自己和自己的學生獲得教益。福音書裏也可以遇見這樣的例子,例如描寫耶穌登上高山,改變自己的形象的時候,他在12使徒中只挑選了3名跟隨。這從道德意義上來看,可以理解為在做極端秘密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只應該有很少的同伴。
第四種意義叫做奧妙的意義,也就是超意義,或者說從精神上加以闡明的意義。壹部作品不只在字面上具有真實的意義,而且可以通過作品描寫的事物,來表示崇高的、永恒光榮的事物。這可以在《詩篇》裏看得很清楚。《詩篇》說,以色列人民逃出埃及,猶太成為神聖的、自由的地域。從字面的意義看,這顯然是真實的,可是從精神的意義著眼,也同樣是真實的,就是說靈魂壹旦脫離罪孽,它就獲得自由的意誌,進入神聖的境地。
在闡明作品的意義的時候,首先需要說明字面的意義,因為其他的各種意義都蘊含在它裏面,離開了它,其他的意義,特別是譬喻的意義,便不可能理解,顯得荒唐無稽。其次,因為每壹種事物都具備表面和內核,假如不能首先清楚地理解表面,便無法進而洞察內核;同樣地,壹部作品的字面的意義始終是表面的意義,不首先理解字面的意義,便無法掌握其他的意義,特別是譬喻的意義。再說,每壹種事物,無論是自然的創造物或是人工的作品,假如不首先研究事物的形式賴以存在的物體,便無法確定事物的形式;這好比在確定金子的形式以前,首先需要使物體即金子得到開采和加工,在確定匣子的形式以前,首先需要使物體即樹木得到采伐和加工。就作品的字面意義來說,它始終是作為其他意義特別是譬喻的意義的物體而存在,不首先弄清字面的意義,便不能明白其他的意義。
任何壹部作品的善與美,是互相區分,迥然不同的。善在於作品的思想,美在於作品的文辭修飾。善與美都是令人欣悅的,但應該使善特別令人欣悅。這首詩的善很難被許多談論它的人所懂得,因為它需要非常精細的理解力,而美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依我看,人們常常更多地關註詩的美,較少關註它的善。
(呂同六 譯)
註釋:
見《聖經舊約·詩篇》第8篇。
烏爾貝蒂家族: 12至13世紀佛羅倫薩最有權勢的家族。
維斯孔蒂家族: 12至13世紀統治米蘭城邦的家族。
見奧維德《變形記》(Ⅺ, Ⅰ)。
見《聖經舊約·詩篇》第114首。猶太,此處為地名,位於古巴勒斯坦。
賞析
1304—1307年,正在流放期間的但丁創作了《饗宴》,這是壹部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學術著作,借詮釋作者的壹些詩歌,將哲學、文學、政治、倫理等知識通俗地介紹給壹般讀者,因此,“饗宴”也就包含著但丁將豐富的知識作為精神食糧獻給人民的願望,表達了詩人希冀以人類道德的完善和對知識的熱愛來消除城邦之間的糾紛和城邦內部傾軋的愛國之情。這部著作原計劃寫作15篇,只完成了4篇。作品顯示出但丁的博聞強記,學識淵博。其中介紹的知識主要源於亞裏士多德、托馬斯·阿奎那等人,其次是《聖經》和其他哲學家、神學家的見解。
在《饗宴》中,詩人以溢美之辭稱頌“高貴”,將它提升到人類理智與精神的美德得以產生的根源這樣崇高的地位,並且大膽地指出,“人類的高貴,就它的許多成果來看,勝過天使的高貴”。詩人還認為高貴在於個人天 *** 好美德,不在於家族門第,這些可貴的思想無不閃爍著人文主義的光芒。
文中還闡明了詩的四種意義,即字面的意義、譬喻的意義、道德的意義、奧妙的意義,並論證了字面的意義和其他意義直接的辯證關系。但丁強調字面的意義的基礎性地位,這種認識直接影響他後來《神曲》的創作。
最後,詩人論述了他的美學思想,在詩的善與美兩種品質之間,但丁更看重的是善,因為“善在於作品的思想”,“需要非常精細的理解力”,而“美在於作品的文辭修飾”,“顯而易見”即可悅人耳目。
但丁的散文以文字真淳曉暢見長,常常采用譬喻,博引文學典故和宗教傳說,不只強化了論證的說服力量,發人所未發之蘊,道人所未道之意,而且文采斐然,熠熠生輝。
(祝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