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托物言誌哲理性的散文閱讀題
訪 蘭 賈平凹 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壹趟,帶回些野蘭來培栽。幾年間,家裏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種,像要作壹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裏的人就都跑來觀賞,父親並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幾分慍怒。以後又進山去,可不再帶回那些野生野長的蘭草了。這事使我很奇怪,問他,又不肯說,只是有壹次再進山的時候,要我和他壹塊:“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壹直到了山的深處。那裏有壹道瀑布,從幾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的響聲,水沫揚起來,彌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麗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著了壹層寒煙;香氣濃烈極了,氣浪壹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麽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又動手要挖起壹株來,想,父親會培育這仙品的:以前就這麽挖回去,經過壹番培栽,就養出了各種各樣的品類、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住了。問道:“妳覺得這裏的蘭草好呢,還是家裏的那些好呢?” 我說:“這裏的好!” “怎麽好呢?” 我卻說不出來。家裏的的確比這裏的看著好看,這裏的卻比家裏的清爽。“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為什麽?壹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兒?”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壹經培栽,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樣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麽精神的野蘭在這麽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欣賞它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開得花純,楚楚的有著它的靈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這些野蘭了。欣賞它的這種純樸,後悔以前為什麽喜愛著它而卻無形中就毀了它呢! 父親拉我坐在潭邊,我們的身影就靜靜地沈在水裏;他看著蘭,也在看著我,說:“做人也是這樣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壹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貢獻的。”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後,已經是15年過去了,我壹直未敢忘卻過。 1、文章說:“壹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兒?!”為什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麽父親成功培植蘭草“並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幾份慍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縱觀全文,父親帶我到深山去“訪蘭”,其真正意圖是什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有關表述正確的兩項是( ) A.全文短小精悍,含蓄雋永且虛實相間,既有對蘭草的細膩描寫和刻畫,又有對人生感悟的詮釋,情理並茂,發人深省。 B.文章開篇設置懸念,既激起了讀者急切的期待心情,又使行文跌宕起伏,並為下文“訪蘭”蓄勢。 C.“我”和父親花了半天時間才到空谷蘭草之地,崎嶇的山路、直下的瀑布、轟轟隆隆的水聲,既表明“訪蘭”之艱辛,又體現了蘭草生長環境之惡劣。 D.“我再也不敢去挖這些野蘭了”這句話既表現了“我”對空谷蘭草的崇敬之情,也體現了“我”對大自然美景的憐惜和熱愛之情。 E.文章中,“我”由空谷蘭草之狀之味產生聯想,從優美到崇高,詠物以明誌,既坦陳了為人處世的意義,又反映了“我”不與世俗同流的人格魅力。 答案: 1、因為它們生長的環境不壹樣。盆景裏的蘭草經過人的精心裁培,只是供人玩賞,樣子雖美,但太甜、太媚,格調也俗氣。而山間幽蘭則吸天地之靈氣,秉大自然之毓秀,有自己的特色、富有靈性。 2、方圓幾十裏的人們(包括“我”)只知觀賞蘭花的形美即外在美,而忽視了他的“本質”,不懂“父親”的良苦用心。 3、讓“我”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人活在世上,不可失去“本質”,不要獻媚迎合,拍馬逢迎,應保持自己的節操,否則就會失去人格,這樣也不會對社會對人類有所作為。 4、B E 提示:A.未“刻畫”蘭草; C.不是表明蘭草生長環境的惡劣; D.“我對大自然美景的憐惜和熱愛之情”有硬貼和拔高之嫌。 1、 抒情散文常常要“托物言誌”,就本文而言,作者既用繪畫般的彩筆,變換著角度描寫外在景觀,同時又在“借景”抒發自身的感情,並使二者渾然壹體。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重點閱讀下面文字並回答問題。 山上的環境是獨立的,安靜的。身在小屋享受著人間清福,享受著充足的睡眠,以及壹天壹個美夢。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壹條類似蘇花公路的山路,壹邊傍山,壹邊面臨稻浪起伏的綠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於行車,然而便於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往返於快樂與幸福之間,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山路自動地後退;歸來時帶幾分雀躍的心情,壹跳壹跳就跳過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個名字,叫幸福的階梯,山路被我喚做空中走廊! 由於“情景交融”或“托物言誌”的關系,文章的標題《我的空中樓閣》也應屬於“壹語雙關”,既指“我”家居住的“小屋”建於山上,在煙霧迷朦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又指________。 流水之歌 流水,懷著不滅的信念,朝著大海的方向,不知疲倦地日夜奔流,普寫它壯美的生命之歌。 在流水心中,只有兩個字——向前。因為它知道停止不前就意味著毀滅。無意義的毀滅,流水是不甘願的。流水知道到達大海的旅途是漫長的,而且充滿了曲折。但是流水所在乎的正是奔流的過程。因為洶湧澎湃的奔流,使流水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覺得到洶湧的血液,和跳動的脈搏。 流水在乎的是生命的過程。因為奔流的過程中,他可以領略群山的雄姿,群山的巍峨聳立,感受群山的偉大。流水陶醉於群山的壯美,但是,他不會固步不前,因為他記得祖先的告誡:遠處風景更美!這便是流水不滅的信念。 當流水在入海口,回眸凝望遠去的群山時,他會心的笑了。因為他感到生命的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