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 唐·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劈空而來的第壹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誇張,說得簡直不近情理。
壹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
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
如果說是每根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壹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壹句,接得多麽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
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
“個長”,就是這麽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人們註意的重點,從“白發”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於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藝術的誇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裏,看到了自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於憂憤深廣所造成。
這時有感慨了。於是又進入更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麽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
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吧,怎麽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裏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並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沈的慨嘆。
連無情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於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
自已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還 有 其它唐詩宋詞之最 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 《早發白帝城》 ) 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虞美人》 ) 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 《醉花陰》 ) 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戀花》 ) 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 眼力最差的人----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青玉案》 )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 《贈汪倫》 ) 最高的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李白 《夜宿山寺》 ) 最美的笑容----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白居易 《長恨歌》 ) 最深的雪---夜來城外壹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白居易 《賣炭翁》 ) 世上最長的臉----去年壹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 (蘇小妹戲蘇東坡句) 白的最快的頭發----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 《將進酒》 ) 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白 《望廬山瀑布》 )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 《北風行》 ) 最壯觀的登頂----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 《望嶽》 ) 最大的柏樹----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杜甫 《古柏行》 ) 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 最難尋的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白居易 《長恨歌》 ) 最亮的燈----惟憐壹燈影,萬裏眼中明。
(錢起 《送僧歸日本》 ) 最讓人感動的音樂----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李頎 《古意》 ) 最長的橋----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裏橋。
( 杜甫 《野望》 ) 最長的壹覺----十年壹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 《遣懷》 ) 從征時間最長的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 《出塞》 ) 最不值錢的詩賦----吟詩作賦北窗裏,萬言不直壹杯水。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 最有威力的劍----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當百萬師。
(王維 《老將行》 ) 最長的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 《長恨歌》 ) 最貴的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杜甫 《春望》 ) 能采納嗎。
2.形容最長的頭發的詩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釋義: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思像這樣長。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秋浦歌》。
古詩全文: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釋文: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怎麽會變得這樣的白。
擴展資料
詩句賞析:
這首詩采用浪漫誇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
首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誇張,似乎不近情理,壹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白發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
詩中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於是這三千丈的白發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的誇張。
後兩句“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壹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難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發,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不僅理想得不到實現,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所以使詩人愁生白發,鬢染秋霜。
搜狗百科-白發三千丈
3.形容頭發長的詩句無題 李商隱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經古行宮 杜牧
先皇壹去無回駕,紅粉雲環空斷腸。
長恨歌 白居易
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恃寵 曹鄴
三十六宮女,髻鬟各如鴉。
河湟 杜牧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
山中寡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贈溪翁 王建
應得丹砂力,春來黑發新。
傷春 陳與義
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壹萬重。
北來人 劉克莊
淒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
南歌子 溫庭筠 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菩薩蠻 馮延巳
玉箏彈未徹,鳳髻鸞釵脫。
菩薩蠻 馮延巳
欹鬟墮髻搖雙槳,采蓮晚出清江上。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山坡羊 王實甫
雲松螺髻,香溫鴛被,掩香閨壹覺傷春睡。
4.描寫最長的頭發的古詩詩歌名稱:《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翻譯:
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註釋:
緣:原因、因為。
個:如此,這般。
作者: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擴展資料
這十七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三載(754)第二次遊秋浦時期。當時李白因受讒遭疏離開長安已經十年。在這十年中,李白雲遊天下,四海為家,把酒論詩,快意非常。北遊幽薊時,親見安祿山勢力坐大,君王養癰已成。此時他正是懷著極其悲憤的心情再遊江南的。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發以及白發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似重復又非重復,它並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的“白”字所能兼帶。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壹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誌不遂,因此而愁生白發,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
李白有“奮其誌能,願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壹”的理想,盡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誌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誌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發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
5.最長的頭發詩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李白 秋浦歌
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壹。
劈空而來的第壹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誇張,說得簡直不近
情理。壹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
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
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
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壹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壹句,接得多麽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
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個長”,就是這麽
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
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們註意的重點,從“白發”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於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
藝術的誇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裏,看到了自
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於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於是又進入更
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麽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
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
吧,怎麽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裏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並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沈的慨嘆。連無情
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於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自已
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
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
顏”(《夢遊天姥吟留別》)。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6.最長的頭發的詩句秋浦歌 唐·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劈空而來的第壹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誇張,說得簡直不近情理。
壹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
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
如果說是每根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壹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壹句,接得多麽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
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
“個長”,就是這麽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人們註意的重點,從“白發”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於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藝術的誇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裏,看到了自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於憂憤深廣所造成。
這時有感慨了。於是又進入更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麽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
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吧,怎麽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裏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並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沈的慨嘆。
連無情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於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
自已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還 有 其它唐詩宋詞之最 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 《早發白帝城》 ) 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虞美人》 ) 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 《醉花陰》 ) 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戀花》 ) 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 眼力最差的人----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青玉案》 )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 《贈汪倫》 ) 最高的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李白 《夜宿山寺》 ) 最美的笑容----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白居易 《長恨歌》 ) 最深的雪---夜來城外壹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白居易 《賣炭翁》 ) 世上最長的臉----去年壹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 (蘇小妹戲蘇東坡句) 白的最快的頭發----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 《將進酒》 ) 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白 《望廬山瀑布》 )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 《北風行》 ) 最壯觀的登頂----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 《望嶽》 ) 最大的柏樹----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杜甫 《古柏行》 ) 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 最難尋的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白居易 《長恨歌》 ) 最亮的燈----惟憐壹燈影,萬裏眼中明。
(錢起 《送僧歸日本》 ) 最讓人感動的音樂----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李頎 《古意》 ) 最長的橋----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裏橋。
( 杜甫 《野望》 ) 最長的壹覺----十年壹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 《遣懷》 ) 從征時間最長的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 《出塞》 ) 最不值錢的詩賦----吟詩作賦北窗裏,萬言不直壹杯水。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 最有威力的劍----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當百萬師。
(王維 《老將行》 ) 最長的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 《長恨歌》 ) 最貴的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杜甫 《春望》 ) 能采納嗎。
7.形容長發的詩句1.螺髻 和凝《宮詞百首》
螺髻凝香曉黛濃,水精鸂鶒飐輕風。金釵斜戴宜春勝,萬歲千秋繞鬢紅。
2.雲鬟 晁采《子夜歌十八首》
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發。 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3.待我長發及腰,復關投以木桃,望君報之瓊瑤,執子之手偕老。待我長發及腰,故知月出皎兮,誰料楊柳依依,今夜無雪無霽。我長發及腰,只比如月之恒,而君如日之升,此愛不騫不崩。待我長發及腰,君了我心之憂,我嘆君來何求,君言蒼天悠悠。待我長發及腰,七月流火自燒,焚來紅妝自妙,渭水河畔青草。待我長發及腰,塞北五十番弦,壹絲壹柱華年,故池旌旗獵獵。待我長發及腰,猗彼女桑籬郊,誰人東籬把酒,黃昏過後拂曉。待我長發及腰,醉臥沙場莫笑,夜來闌幹星廖,冰河鐵馬我曉。待我長發及腰,廣袖輕拂柳梢,羅裙錦繡玉綃,吾與霓裳正好。待我長發及腰,千江素光湮瑤,蓮葉纖揚灼灼,輕舟采蓮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