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三國人物的思考

關於三國人物的思考

劉備為什麽幸福?

我很喜歡劉備。但與宋江相比,許多人認為比蔣更好,盡管老毛稱他為投降派。劉備甚至比很多人都更喜歡曹操。曹操和易中天評價曹操是“可愛的奸夫”,但我還是更喜歡司馬光在《紫同治鑒》中對曹操的評價:“魏武之暴烈,久無心動。就算不敢廢漢民自立,為什麽不要呢?我還是恐懼這個名字,壓抑自己。”《三國演義》裏羅貫中基本就是這麽寫的。

人們之所以不喜歡劉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句“劉備投子買人心。”但我說:收買人心壹次容易,收買人心壹輩子難。劉備的“三讓徐州”,是為了收買人心;《照看草堂》是收買人心;辭去荊州劉表,益州劉章,是收買人心;為了替關羽報仇而親自懲罰吳,是收買人心;白帝城死前委托孤兒收買人心。劉備被曹操打得壹敗塗地,但他不聽觀眾的勸,冒著被曹操追上的危險,扶老攜幼與全城百姓壹起逃亡,甚至看著百姓陷入困境的痛苦場景還流下了眼淚。不是為了收買人心吧?仁義之士劉備!

孩子說摔就不摔。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阿逗是劉備的長子。劉備失陷阿鬥,起因是趙雲在長阪坡曹穎殺了七進七出。趙雲拿著阿鬥回來的時候,摔了壹跤。如果趙雲死了,劉備匆忙降子,就比較好理解了。現在趙雲已經完好無損的回來了,孩子可以摔也可以不摔。但是劉備還是倒下了。要麽是他收買了人心,要麽是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阿逗後來智力遲鈍。很難說不是因為父親摔成腦震蕩。

劉備據說是幸福的,因為壹個老婆跳井為他而死(米夫人),壹個老婆跳河為他而死(孫權姐姐),張飛為他鞭打杜佑,關羽為他斬六將,趙雲在長阪坡為他而戰,諸葛亮為他鞠躬盡瘁而死。獵戶劉安遇到了被呂布追殺的劉備,偷偷殺了他的妻子,用她的鮮肉招待了仰慕的劉備!殘忍的劉安,快樂的劉備。

劉備在三國給人的印象是壹個賣草鞋的窮人。作為叔公,他沒有官職。然而劉備和他的兒子阿鬥卻是亂世中的幸運兒。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麽?”因為,從亂世開始,劉備就遇到了張飛和關羽,他們結拜為兄弟,說:“我不想同年同月同日生,我想同年同月同日死。”意思是關羽和張飛拼命保護劉備。劉備不怕被別人打死。

劉備壹開始沒有人給他出主意,在戰爭中總是輸。但是,無論情況有多緊急,劉備都能逃脫。

當曹操進攻徐州為父報仇時,陶謙邀請劉備為曹軍辯護。果然,曹兵見劉備來了,沒幾天就退了。當時陶病危,他的兒子無能,就把城池讓給了劉備。劉備壹兵壹卒就得到了徐州。

劉備與徐庶的相遇也純屬偶然。那天,劉備和趙雲正在招待所休息,被蔡瑁隔開了。劉備發現情況不妙,趕緊跑了。“劉備撞出西門,行了無數裏。他面前有壹條大溪流,擋住了去路。潭溪寬數尺,水過湘江,其浪甚緊。當劉備到達河邊時,他發現自己過不去了。他勒住韁繩往回走。他看著城西塵土飛揚的頭,追兵來了。劉備說:“這次我死定了!”於是他回到馬背上,向小溪走去。回頭壹看,追兵近了。劉備慌了,騎馬順流而下。沒走幾步,馬的前蹄突然壹沈,浸濕了袍子。劉備抽了鞭子,喊道:“親愛的魯,親愛的魯!今天對我來說是個討厭的日子!說著,那馬突然從水中躍起,跳了三丈,飛向西岸。玄德從雲起。“劉備走著走著找到了司馬徽,後來又遇到了徐叔。徐庶被曹操騙後,把諸葛亮介紹給劉備。以後,許多有才能的人都到了他的手裏。

此外,劉備的兒子竇,原名。他小時候經歷過長阪坡戰役,奇跡般的沒有死。

令人驚訝的是,他仍然是壹個穩定的皇帝四十年。當意外身亡後,在司馬昭的安排下,他在舒適區生活了十幾年。

妳覺得劉備父子很幸運嗎?

趙子龍——當之無愧的三國第壹名。

人生不過是草木之秋。可是,我們既然進入了世俗,生於天地間,誰又會甘於平庸,虛度壹生呢?即使有深諳世事,堅守平凡,在平淡中聽從命運安排的人,難道不會在心裏暗暗羨慕英雄,幻想英雄留下的不平凡的人生軌跡嗎?

所謂英雄,就像夜空中閃亮的星星,必須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從亂世的黑暗動蕩中脫穎而出。在三國紛爭的時代,中國大陸是爭霸的歷史舞臺,可謂英雄輩出,群星閃耀。

《三國演義》壹書中,羅貫中用平實有力的文字,通過巧妙的藝術加工,將主人公的故事生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在眾多像旋轉木馬壹樣出現又消失的人物中,羅貫中塑造了壹個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就是趙雲。

趙雲生於漢朝覆滅的亂世,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如何安身立命,如何謀生,有著睿智而理性的思考。古語有雲,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行。漢富博將軍馬援從君臣兩個角度又說了壹句話:“當今天下,不僅君選臣,臣也選君。”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君主的,趙雲很清楚這壹點。從壹開始,他就給自己定了壹個人生目標,那就是做壹名輔佐名將的精兵,他決心立刻為戰場而戰。至於建功立業,英語名著將來會怎樣,不是他刻意追求的。那些只是天然產品。

趙曾在袁紹軍中,不受重用,默默無聞。趙雲覺得袁紹沒有忠君救民之心,就棄之而去,投奔公孫瓚。去公孫瓚的路上,在盤河附近的山坡上,趙雲正巧遇到公孫瓚和袁紹,公孫瓚大敗。袁紹部追文醜。於是趙雲帶槍飛馬,殺了文醜,救了公孫瓚,拜倒在他的麾下。第二天,公孫瓚整隊再戰袁紹。公孫瓚因剛得趙雲,不認識心腹,不敢委以重任,只讓趙雲領兵。兩軍交戰,曹軍大敗。邵斬曲義降軍繡旗,直入公孫瓚中後軍。趙雲遇到曲義,就把他射到馬下。趙雲的馬如入無人之境,進入了邵軍中。最後,趙的突圍而走,因為大量的軍隊在邵。邵追兵,被趕來救應的劉備大敗。雙方宣布停戰。

劉備見了趙雲,很愛他,舍不得放棄。公孫瓚和袁紹講和,分別班師,劉備,趙雲,都已經是英雄,壹拍即合。——劉備含淚握著他的手,不忍離去。雲嘆曰:“某日誤將公孫瓚為英雄;這種觀點所做的,也是袁紹等人之耳!”劉備說:“我們還是低頭做事吧,總有壹天會相見的。”撕掉。

世界上的事情,就像命運說的,是最難解決的。劉、關、張桃園結義,“不要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其中因果報應很難詳細研究。劉備和趙雲壹見鐘情。這絕不是可以用命運二字簡單陳述的事情。劉備和趙雲都不是自吹自擂的普通人。兩個人都有自己的野心。劉備向來胸懷大誌,善於結交天下英雄。趙的野心是建立在武功之上的。劉備知道,要想成大事,就要有好將軍輔佐;趙雲也知道,要想展示武功,需要跟著壹個名君,否則英雄無用武之地。劉備和趙雲的關系,從壹開始就是英雄之間互相依賴,互相依靠,互相欣賞的關系。所以兩個人分開了,心裏都記著對方。

為了給父親報仇,曹操率軍攻打徐州。劉備受孔融之邀前往徐州救援。劉備向公孫瓚借兵,指名趙雲隨行。呂布攻兗州,曹操退兵。趙雲再次與劉備分手,回到公孫瓚身邊。

公孫瓚兵敗而亡。袁紹多次招募趙雲。知道袁曾經用過他手下的將領,但他沒有去。在趙雲心目中,都是劉備。但是劉備是活在袁紹的地方。趙雲想投劉備壹票,但又怕得罪袁紹,只好周遊列國。世界雖大,卻無處容身。趙雲聽說張飛在古城,也去了同樣的地方,並在臥牛山殺死了想騎他的馬的裴。劉備離開袁紹投靠關羽後,認識了周倉。周倉帶領劉備來到臥牛山。趙雲和劉備終於又見面了。兩人喜出望外,各抒己見。——劉備說:“第壹眼看到子龍,就有懷舊之情。今天有幸遇到妳!”雲曰:“雲遊四海,擇主而行,無壹如君。今天,我要和妳在壹起,我叫壹生壹世。肝腦雖抹於地,無恨也。”

從此,趙和劉備* * *就住在壹個房間裏,他們成了壹家人。這裏我們可以想象當年趙雲在世界各地流浪的時候,他孤獨的內心是不乏悲傷的。但趙雲對劉備的尋找卻異常堅定。在趙雲身上,不僅有壹種依附於他人的人格,還有壹種獨立果斷的氣質。壹旦認準了方向,就下定決心要走。無論未來多麽渺茫,只要有壹線希望,就絕不回頭。這種堅韌是趙雲身上最突出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這種性格,趙雲在戰場上作戰時無所畏懼,英勇無畏。

趙雲跟隨劉備之後,除了帶路克敵、當將軍之外,其實還肩負著壹個重要的責任:做劉備的貼身護衛,負責保護劉備及其家人。毫無疑問,這是壹項極其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趙雲沒有讓劉備失望。日朗時,獨騎救星;截流奪鬥;劉備在吳棟結婚,趙雲星試圖保護劉備。趙雲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忘記了自己的死亡,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當陽長阪坡之戰,趙雲孤身壹人,行走在百萬大軍之中,心中無所畏懼,壹心只想救劉備壹家。

——據說趙雲從四更起就和曹駿打,壹直打到天亮。他找不到劉備,失去了小兒子。雲自言自語道:“甘夫人和糜夫人與他家少爺打架,是妳家老爺托付我的;在兵分兩路的今天,我該如何與主人相見?還不如拼個妳死我活,至少要找到小三和少爺的下落!”左顧右盼,只有三四十騎跟隨。雲拍馬在亂軍中尋找......

-我去了天堂,又去了人間。至少我找到了我的女主人和少爺。找不到就死在戰場上!

雲長挺刀挺槍,殺入重圍。回頭壹看,壹個人都沒有了,只剩下他壹個人。雲沒有退路,只是尋找;但每次遇到百姓,都向米夫人打聽消息。

“此戰:趙雲擁先主,直破重圍,砍倒兩面大旗,奪三片;前前後後,矛刺劍砍,殺了五十多個曹穎將軍。”

我覺得用四個字來評價《三國演義》中趙子龍的形象最合適——“孤膽英雄”(至於統帥能力是否導致了他的“孤獨”,不是本文考慮的問題,反正會襯托出他的壹流武力)。想起來,文醜出現的時候是單槍匹馬的戰鬥。後來壹手殺了裴袁紹占領山寨,汝南壹手挑了高蘭,壹手沖進曹操大營保護諸葛祭祀周瑜和劉備的妻子。甚至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他單槍匹馬殺死了五名將軍。是壹個“充滿勇氣”的武將!不過他的人生戰績還是長阪坡最有名。

這種殺戮,趙雲沖刺,如入無人之境。可說壹路,所向披靡,反抗者必死,使能者生,上至將軍,下至小學,見趙雲,如瘟疫,排山倒海,營壘對營壘,縱使張合,不能為敵,墜入坑中,撲到地上,揮劍砍拳,征袍帶血,翻身上馬,再奔敵陣,曹公見之。

趙雲拼命救阿鬥,見到劉備時,他沒有立功,但是他有。它的謙遜與此相符,真讓人落淚。難怪劉備接過竇後,把他扔到了地上。劉備和趙雲之間,不僅有君臣之情,還有朋友之意。趙雲禮的忠心表現,當然會讓劉備無所適從。石雲:沒有理由去安慰忠臣,所以我把我親愛的兒子扔到了馬前面。

劉備得荊州後,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趙雲率軍取貴陽。趙雲抓住陳英放了回去。趙凡投降了。

——趙範和趙雲,兩個老鄉,同年,同姓,結拜為兄弟。嫂子施有真美之色。喪偶。範勸嫂子改嫁。他嫂子說:“如果妳得到壹個能同時做三件事的男人,我們就嫁給他:第壹,妳必須文武雙全,天下聞名;二是長得好看,有出眾的尊嚴;第三是和哥哥同姓。”所以,趙凡想和趙雲談談小姑子的事。趙雲聽了大怒:“既然我是妳哥哥,妳嫂子也是我嫂子。我怎麽能做這種不檢點的事?”抓住門,上馬出城。

趙雲奪回貴陽後,劉備和孔明去了貴陽。

——雲迎君入城,推趙範下臺階。在孔明的要求下,範北雁答應和小姑結婚。孔明對雲曰:“此亦美事也。為什麽會這樣?”雲曰:“趙範既成了兄弟,若娶了嫂子,必遭唾罵。他的妻子再婚,這使它成為壹個大節日,其次;趙凡初投降了,他的內心是無法預料的。妳家主子新任命江漢,枕頭不牢。雲安怎敢以壹個女子毀了妳師父的大事?”劉備說:“今天的事情已經決定了。如果我嫁給妳呢?”雲道:“天下女子雖多,但恐怕名聲不立。為什麽不娶妻呢?”劉備說:“子龍真是個丈夫!”

趙雲沒有和樊氏結婚。提到的原因中,第三個就是趙雲金的細心和細心。而壹二,如果是今天,不知道會有多少人鄙視。但當時趙雲的想法是正統的。孔明對趙雲說的話,恰恰說明孔明有壹套圓滑靈活的方略,這與孔明聰明狡詐的性格和軍事家的地位是相符的。劉備也是。趙雲雖然沒有變通,但他正確的行為贏得了劉備的認可。

劉備得西川,引益州為牧,封趙雲為鎮遠將軍。

——劉備要把成都有名的農田房子送給官員。趙雲諫曰:“益州百姓屢遭兵襲,田地房屋皆空;現在是時候還政於民,讓他們安居樂業,恢復工作,人民才會服氣;把它作為私人獎勵是不合適的。”劉備大喜,遂依言而行。

歡騰這個詞在這裏有著深遠的含義。劉備要收買軍隊士氣,所以要獎勵官員;同時,劉備害怕失去民心。趙雲看出了劉備的心思,於是進諫,顯示了他的智慧。可能是這裏兩個人演的雙簧戲,不太清楚。但趙的名字,原封不動。這可能是趙雲少有的政治參與。

定軍山之戰,老將黃忠斬了夏。曹操率領20萬大軍為夏報仇。黃深入曹境內燒飯,被張合和的軍隊包圍。趙雲率軍殺出重圍,救出黃忠。曹兵在後追趕,趙雲設下埋伏,獨自站在營門外。張合、黃旭引兵追趕,見此情景,猶豫不決。當曹操接近時,督軍向前移動。完全不動,龐回頭。趙雲開槍了,戰壕裏的弩燃起了火焰。趙運嶺打敗了曹操。劉備得知此事後喜出望外,爽快地對諸葛亮說:“子龍膽子大!”

劉備稱漢中王,點名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上將,趙雲排名第三。

劉備稱帝是為了給關羽報仇,想攻打吳棟。

——趙雲的建議:漢奸是曹操,不是孫權。今曹丕篡漢,神人怒。陛下可及早摸清關中,在渭河上遊屯兵,以討激烈叛亂,屆時關東義士必縛糧騎迎擊王師;如果放棄魏國去攻打吳國,情況有變怎麽突然解決?請陛下檢查壹下。他還說:漢賊之敵也,眾也;兄弟之間的敵人是私人恩怨。願意以天下為先。

劉備攻打吳棟時,被魯迅燒死,大敗而逃。吳會帶著他的軍隊追朱然。趙雲趕到救援,刺傷朱然在馬,分散吳冰,並救出劉備回到白帝城。

臨終時,劉備把諸葛亮單獨留下,說:“妳只有曹丕十倍的才華,壹定能為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最終會成就大事。繼承人能補的,就補;如果他無能,妳可以做成都的主人。”孔明聽了這話,渾身是汗,手腳發慌,磕頭流血。劉備還指示趙雲:“我壹直和妳患難與共,不想在這裏分別。妳可以想念我的老朋友,早晚去看我的兒子。不要背叛我。”雲哭拜曰:“犬馬不敢助!”(劉備的《瀕死孤兒》可謂深思熟慮,面面俱到。先把孔明的心放了,再請趙雲對他忠心。劉禪的王位像泰山壹樣穩固。)

孔祁鳴活捉了孟獲,平定了南方,於是寫了《出師表》,起兵攻打魏。當時趙雲老了,七十多了,孔明也不用了。趙雲懇求開戰。

——孔明曰:“將軍今已老。他們稍有不平,就會動搖他們在世界上的聲譽,降低他們在四川的精神。”雲厲聲道:“我自臨陣退縮,便與先帝在壹起,第壹個遇敵。君子要戰死沙場。還好,我討厭什麽?”孔明極力勸說他。雲曰:“若不教我做先鋒,我必被殺於臺階腳下!”孔明是鄧智的助手。

趙雲兵出山,殺了韓德的四個兒子:韓嬰、韓瑤、韓瓊、韓班。鄧曰:“將軍雖年已七十,猶勇如初。今天正面作戰的有四位將軍,天下罕見!”雲曰:“丞相不肯用,因吾老矣,故言以示耳。”又壹次,趙雲被刺手致死。夏侯茂聽了成武的計策,圍攻趙雲。眼見情況危急,趙雲擡頭望天,嘆道:“我不服老,死在這裏!”(這可能是整本書裏趙雲唯壹壹次面對危險不得不放棄的時候。趙雲星被孔明派來增援的張寶、關興救了。

馬謖失守街亭,孔明放空城計,把司馬懿嚇回街亭。孔明回到了部隊。趙雲、鄧芝埋伏在谷中,以為是斷後。魏軍緊追不舍,趙雲殺了蘇青,打敗了鄭萬,護送車兵,壹路毫發無損地回到了漢中。孔明對趙雲非常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