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魯迅在北京時,被北洋軍閥政府罷黜、通緝,受到壹些文人的攻擊和誣陷。30年代初的上海,魯迅受到當時國民黨統治者的威脅和迫害。當時國民黨統治者查禁書報,關閉書店,頒布不良出版法,通緝作家,同時逮捕拘留左翼作家,秘密處決。作者魯迅的處境很險惡。
這首詩最早是寫給柳亞子的。《魯迅日記》1932 10六月12日記有“下午為柳亞子打壹面旗幟”並記錄了這首詩和後記。條幅上的附言寫著:“達夫賞米,閑人抽油,偷半聯使其均勻,以請伢子先生指正。”橫幅和日記上,詩中的“破帽”原是“舊帽”,“漏船”原是“破船”;魯迅在編集的時候做了最後的修改。
齊景公非常愛他的小兒子。他有壹次嘴裏叼著繩子假裝成壹頭牛,讓他和他壹起玩。魯迅非常愛他的孩子迎海。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他會“為了孩子更加努力,做壹個心甘情願的牛耳朵”。他還說:“我像壹頭牛,吃草,擠出奶和血……”《左傳》裏關於聽話的牛的故事,早就有人用了。清代洪的《北江詩》中記載“同裏壹個有錢的秀才”有三個兒子,太寵他了,飯後引他去玩,怕有不當之意,其欄曰:“酒化蝶,飯化甘牛。”郭沫若認為,魯迅《後記》中的“偷半聯”,就是從這裏借半句。
“低頭壹千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是全詩的核心和精華,體現了作者的無產階級世界觀。前四句描寫的是形勢和戰鬥動作,流露的是深厚的感情,把全詩的思想境界推向了頂峰。這兩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強烈愛憎,表現了作者在敵人面前絕不妥協,為人民鞠躬盡瘁的高尚品格。這句話是全詩主題的集中表達,是作者情感表達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