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寫出同時包含樹和鳥兩種意象的詩句

寫出同時包含樹和鳥兩種意象的詩句

1. 關於鳥的詩句和意象

關於鳥的詩句和意象 1.古詩文中鳥的意向

古詩文中鳥的意向 鵑 杜鵑,又名子規,杜宇、蜀魄等。

《華陽國誌·蜀誌》載:“古有蜀王杜宇,號望帝,後禪位出奔,其時子規鳥鳴,蜀人思念杜宇,故覺此鳥鳴聲悲切。”也許因此,人們總是把杜鵑聲與“悲傷”、“思歸”的情緒聯系在壹起。

如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算來未抵人間離別。”詞人用杜鵑來惋惜百花雕零,春已歸去的傷感之情。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子規聲聲,仿佛呼叫著“不如歸去”,然而,遷客卻仍要遠行,這是令人何等的傷情?作者正是借子規的啼聲,來襯托自己的愁心。表達了對友人受貶的無限同情。

燕 成雙成對的燕子,總使人想起團圓或離散。“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詩經·谷風》),成雙成對的燕子,引起有情人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

燕子依舊,物是人非,更易使人產生時事變遷、昔盛今衰的感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而最讓人傷感的,莫過於像燕無家可歸壹樣,成了無根之人。南唐後主、亡國之君李煜,眼看燕子歸來,和淚寫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千古名句。

鴻雁 是大型的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如歐陽修《戲答元稹》:“夜聞歸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華。”

趙嘏《長安望秋》:“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壹聲人倚樓。”秦觀《減字木蘭花》:“困依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鷓鴣 鷓鴣,在古人眼裏,叫聲淒切、清長,如說“行不得也,哥哥”。

在詩詞中,鷓鴣聲仿佛是哀怨、淒清的化身。如:辛棄疾《菩薩蠻》:“江晚正愁余,深山聞鷓鴣。”

對著江邊的暮色無限惆悵,深山裏又傳來鷓鴣鳥悲苦的叫聲。黃升《月照梨花》中:“不知郎馬何處,煙草淒迷,鷓鴣啼。”

“行不得也哥哥”,是鷓鴣的叫聲,也是少婦的心聲。“鷓鴣啼”,含蓄地表達了情系郎君,翹首盼郎歸的心情。

烏鴉 烏鴉全身黑色,人們對它常有厭惡之感,常用來描寫衰敗荒涼的景象。如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辛棄疾《永遇樂》:“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過去的事情不堪回首,今天,飛集在敵人廟裏的烏鴉爭食剩余祭品,祭鼓頻敲。

表達了對統治者不能收復中原的不滿。 黃鸝 黃鸝聲脆,易使人喜。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詩人歡愉開朗的胸懷聞黃鸝聲便知;晏殊“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壹兩聲,日長飛絮輕”,農家春遊之樂躍然紙上。 這個叫做意象,是中國古詩文常用的~~~。

2.古詩中以鳥為意象的詩很多,求助幾句

(壹)、蒼鷹。

杜甫青年時代寫過壹首詩《畫鷹》:“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掇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風鳥,毛血灑平蕪。”

詩人通過描繪畫鷹來抒發他那疾惡如仇的激情和搏擊雲霄的壯誌。首聯點明畫鷹,矯健不凡的蒼鷹挾風帶霜,虎虎生威,使得潔白如雪的畫絹上仿佛突然騰起壹片風霜肅殺之氣。

頷聯、頸聯描寫蒼鷹的神態。聳身抓兔,側目傳神,光彩照人,氣雄萬夫,幾個簡單而逼真的細節活畫出蒼鷹嚴陣以待,躍躍欲試的形象。

尾聯順勢收筆,抒寫心誌:何時才能展翅雲天,搏擊凡鳥?何時才能搏殺平蕪,大獲全勝呢?詩歌題畫贊鷹,借鷹喻人,發乘風思奮之心,抒疾惡如仇之誌,氣勢磅礴,撼人心魄。 (二)、飛鳥。

《春望》前四句這樣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此詩寫於安史之亂期間。

前兩句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亂草叢生,林木蒼蒼。畫面破敗蕭索,給人以怵目驚心之感。

後兩句寫春望所感:國破家亡,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意境淒慘悲痛,讀來令人心驚肉跳。

顯然,兩聯四句,前後關涉,詩人意在以山花泣淚,飛鳥驚心來表達自己離亂傷懷,滿目淒淒的憂患之感。《南鄰》寫朋友山居生活的幽雅情趣。

前四句“錦裏先生馬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寫客人來訪,主人素面塵心,熱情相接;兒童笑語相迎,天真可愛;小鳥階除啄食,不驚不亂。壹切都是那麽和諧寧靜,純真本色;壹切都是那麽歷歷在目,活靈活現。

足見友人壹家老小甚至包括溫馴可人的小鳥多麽淳樸、厚道,多麽和平、友善。從這些大搖大擺,悠然啄食的小鳥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山居環境的清幽靜謐和友人生活的隱逸幽雅。

《絕句二首》(其二)則對比著色,以樂襯悲。“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壹二兩句幾乎就是壹幅鑲嵌在鏡框裏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馳的藝術魅力。妳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壹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壹團旺火,多麽綺靡,多麽燦爛!以江碧襯飛鳥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

畫面絢麗清新,令人賞心悅目。三四兩句卻流露出歲月荏苒,歸期遙遙的漂泊之感,情調淒楚哀怨,無可奈何。

顯然,壹二兩句的樂景鋪設是為了反襯三四兩句的思歸傷感。潔白耀眼,光彩照人的水鳥負載著壹顆漂泊流浪歸思沈重的心! (三)、孤雁。

《孤雁》壹詩以雁自況,托物抒懷。“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壹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首聯點題,孤雁不飲不啄,執著壹念,且飛且鳴,其聲淒慘,其影孤單。

思念同伴,拼命追尋,悲壯中透露出壹份熱烈,壹份執著。頷聯巧用對比,“壹片影”寫孤雁的渺小孤獨,“萬重雲”寫雲天的高遠浩茫,兩相映襯,更見得離群失伴的孤雁漂泊雲天,無處投身的悲苦焦慮。

“誰憐”反問,渲泄滾滾詩情: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蕩不安的年月裏,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壹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份離亂傷懷不正如孤雁的哀哀長鳴嗎?頸聯描寫幻覺,刻畫心理。孤雁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壹刻不停地飛鳴。

它望盡天涯,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群雁老在它眼前晃動;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鳴響。這兩句血淚文字以虛寫實,亦幻亦真,情深意切,哀痛欲絕。

尾聯以“野鴉”來陪襯孤雁,感情濃烈,愛憎分明。孤雁是思群念友,悲鳴不已,痛苦勞累,迫切焦急;野鴉則鳴噪紛紛,了無意緒,無動於衷,麻木不仁。

兩相比照,更見得孤雁的孤單可憐,處境險惡,也可看出野鴉的鄙卑無聊,冷漠刻薄。四聯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孤雁,孤單困苦卻飛走哀號,處境險惡卻苦苦追尋,卑微渺小卻心比天高,這是壹首孤雁念群,悲中有壯的贊歌,這是壹曲披露心曲,挑戰人生的贊歌。

小小壹只孤雁寫盡了詩人感時傷懷的離亂之苦。 (四)、白鷺。

《絕句四首》(其三)寫草堂遠眺的新春美景,抒發作者歡快明朗、輕松愉悅的心情。“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壹二兩句精選景物,巧妙著色,描繪了壹幅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圖景。

首句寫春回大地,綠柳成陰,黃鸝成對,婉轉啼鳴,呈現壹派生機,頗具喜慶意味。次句寫晴空萬裏,壹碧如洗,白鷺成行,直上青天,凸現壹種空靈,暗示壹片天機。

上下兩句不管是婉轉歌唱的黃鸝,還是姿態優美的白鷺,也不管是抽芽吐綠的翠柳,還是空闊明朗的青天,無壹不流露出詩人輕松明快的心情。我們幾乎可以說,面對如此大好春色,詩人童心未泯,詩性大發,要像黃鸝壹樣歌唱春天,要象白鷺壹樣自由飛翔!杜甫的另壹首詩《漫成壹首》也寫白鷺,情趣卻迥然不同。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

全詩寫夜泊之景,意境寧靜安謐,朦朧幽美。第三句寫江岸白鷺。

皓月銀。

3.鳥的詩句,分析詩歌中的鳥意象 簡短壹些( ⊙ o ⊙ )啊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獨步江畔尋芳》

“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

“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壹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由於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壹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樹上的黃鶯壹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壹會兒就會趕不上了。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壹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4.有關鳥的詩句及文化意蘊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獨步江畔尋芳》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宋·徐俯《春遊湖》

獨憐幽草岸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宋·徐元傑《湖上》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宋·王令《送春》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唐·杜甫《旅夜書懷》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四首》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張誌和《漁歌子》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唐·杜甫《羌村三首(之壹)》

吊影分為千裏雁,辭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秋思》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唐·劉長卿《送上人》

獨立衡門春雨細,白雞飛上樹枝啼。——宋·葉紹翁《西溪》

5.古詩文中鳥的意向

如果是像喜鵲有代表吉祥之類的代表就是 高興、吉祥之義

想烏鴉、杜鵑代表的則是孤獨、思鄉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5.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嶽》)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6.詩經中關於鳥的意象有那幾個方面

這是壹篇很費神的論文,要求妳必須熟讀詩經。但是妳如果是應付而已的論文就隨便寫寫。

壹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壹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就是借鳥抒情之物。

二、而詩經中《詩經》記載了哪些鳥呢?按出場先後,它們是:雎鳩、鵲、鳩、燕、雉、雁、鶉、鴇、黃鳥、鷺、鵜鶘、倉庚(鸧鹒、黃鶯、黃鸝)、?(鸤鳩、杜鵑)、鴟鸮(梟)、鸛、鵻(鵓鴣)、脊令(鹡鸰)、隼(鷂鷹)、鶴、鸒(烏鴉)、鶉(雕)、鴛鴦、鹙、鳶、鳧(野鴨)、鷖(鷗)……

三、在那河洲的草木深處,兩只雎鳩互訴衷腸。連綿不絕的關關聲中,“窈窕淑女”的身影在那人的眼前揮之不去。雎鳩呀,雎鳩,妳可知道有人的心已被刻骨的思念日夜磨損麽。這是《詩經》的開篇之作。這裏的鳥指窈窕淑女。

四、總的來說:壹是象征力量和勇敢,主要反映在服飾威儀的審美追求;二是婚姻愛情的象征,取之於鳥的雙對出入、自由飛翔以及相依為命的美好景象;三是以鳥的不同品性,象征社會人群中聖賢或惡人;四是用鳥的細微,象征孝子的拳拳赤誠.此外還有許多切合主題表達的特殊意象,豐富了的藝術形象寶庫,又成為含義明確的語匯被人們至今廣泛使用,如鳶飛戾天、鴻雁哀鴻等.

所以建議妳論文的提綱:

壹、意象解釋

二、詩經中出現鳥的地方。妳自己找。有多少出,多少篇。寫個總的概述。

三、根據自己的歸納,然後列舉幾類意象,(上面已經說明)分類查找資料。說明。

四、進壹步升華。

7.含鳥的詩句 鳥代表著什麽含義

1、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杜鵑: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壹起。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2、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只青鳥,壹只先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後來青鳥成為傳書的信使。

3、鴻雁於飛,哀鳴嗷嗷。——”《詩·小雅·鴻雁》

鴻雁(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後來用“鴻雁”代指傳書的信使(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或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

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4、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燕: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往往抓住此特點,抒發感時之情。

5、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唐·劉長卿《送上人》

鶴:隱者的伴侶。

6、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鵲:喜鵲,多指報喜者。

另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鳥:指飛禽。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鳥:指鳳凰、鴛鴦。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鳥:指歸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指林中春鳥。

8.中國古典詩詞中飛鳥的意象

1;閨 怨

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 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 流照伏波營。

雁在詩中被譽為信使。

這首詩為思婦代言,表達了對征戍在外的親人的深切懷念,寫來曲折盡致,壹往情深。

詩沒有單純寫主人公的愁怨和哀傷,也沒有僅憑旁觀者的同情心來運筆,而是通過人物內心獨白的方式,著眼於對主人公純潔、真摯、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寫,格調較高,不失為壹首佳作。

2;人日思歸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傳說雁在正月就開始北歸,雁在本詩裏被賦予思鄉的遊子。

這是壹首構思新巧、想象奇妙的思鄉之作。據說作者寫了這首詩後,南朝陳人看了壹、二句,覺得薛不會作詩而加以嘲笑;等到看了三、四兩句便立即誇贊說:“真是名不虛傳的詩人。”它好在什麽地方呢?試看,歸念早於花開之前,歸時遲於雁歸之後。傳說鴻雁正月從南方返回北方。這壹寫,就把想歸又不能馬上歸的著急心理以及迫不及待要歸的心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了。而且,又是以雁歸作襯托,更增添了詩的感情色彩。人們常用最後兩句表達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