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性格豪爽倔強,他的詩歌風格也是清新俊朗,剛毅奔放,被白居易稱為詩豪。
劉禹錫的作品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
資料擴展: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其先祖為中山靖王劉勝(壹說是匈奴後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劉禹錫於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任太子校書,遷淮南記室參軍,後入節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與器重。杜佑入朝為相,劉禹錫亦遷監察禦史。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讀王叔文為首的“二王八司馬”政治集團。
唐順宗即位後,劉禹錫參與“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後,屢遭貶謫。會昌二年(842年),遷太子賓客,卒於洛陽,享年七十壹,追贈戶部尚書,葬於滎陽。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白居易並稱“劉白”,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
劉禹錫的山水詩,改變了大歷、貞元詩人襟幅狹小、氣象蕭瑟的風格,而常常是寫壹種超出空間實距的、半虛半實的開闊景象,如“水底遠山雲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和牛相公遊南莊醉後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野草芳菲紅錦地,遊絲繚亂碧羅天”(《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
在這靜謐空靈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構成了壹種恬靜平和的氛圍。不過,雖然劉禹錫說過“能離欲則方寸地虛”,但是他積極參與永貞革新,其實還是要在社會中實現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較倔強,詩中倒是常常表現出高揚開朗的精神。如《秋詞》二首之壹、《同樂天登棲靈寺塔》,都有壹種高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