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什麽叫盛唐時期?

什麽叫盛唐時期?

①唐朝的政治。

1.指古代皇帝唐堯的時代。

2.指的是唐玄宗在開元、天寶年間的統治時期,大致相當於八世紀上半葉。此時國家統壹,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既是唐朝的巔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盛唐以後,成為盛唐頌歌。

(2)文學上的盛唐。

是指唐代開元至大歷時期,是唐詩的全盛時期。唐詩分為幾個階段,包括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和岑參。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唐代社會高度繁榮,充滿藝術氣息。經過100多年的準備和醞釀,唐詩終於登峰造極。雖然,在唐詩的早、盛、中、後期,盛唐是最短的,但其成就卻是最輝煌的。這壹時期不僅出現了偉大的詩人李白,還湧現了壹大批才華橫溢的傑出詩人。這壹時期產生了許多流傳千年的詩歌。熱情奔放,具有濃郁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歌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壹幅安靜而美麗的作品,也是充滿了生命和光彩的。這是後人推崇的“盛唐之聲”。

盛唐詩人主要分為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以王維、孟浩然為首;王昌齡是邊塞詩人中的佼佼者。

王維、孟浩然也被稱為“王蒙”。王維(701-761),盛唐著名詩人,名有成,高官厚祿,原籍齊(今山西祁縣),遷居(今山西永濟),信佛,晚年居藍田。擅長畫人物、竹子、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開元進士何歷任大樂誠、遊士毅等職。安祿山造反時,被迫擔任偽職。他在詩歌和繪畫方面的成就很高。蘇東坡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其是山水詩的成就。和孟浩然壹起被稱為“王蒙”。晚年無心仕途,壹心為佛,後人稱他為“詩佛”。他的代表作有:《第二次出使安溪》、《柴璐》、《告別》、《深山秋夜》、《出使邊疆》等。

孟浩然原名“孟浩”,字浩然。襄陽襄州(今湖北襄樊)襄陽,世稱孟襄陽。主要是寫田園山水詩。因為沒當過官,所以又叫孟山都。襄陽南門外的山川溪流南苑,有他的故居。曾隱居於鹿門山。40歲到長安旅遊,應該是進士提拔。他曾在國子監寫詩,名為龔青,為之擱筆。他和王偉有著親密的友誼。傳說王維有壹次自請入內司,正逢玄宗到來,浩然逃到床下。王偉沒敢隱瞞。據實,玄宗奉命見之。浩然把他的詩朗誦到“我因犯錯誤被明智的統治者放逐”的句子,但玄宗不高興。他說:“妳不想當官,我又沒有拋棄妳,妳憑什麽誣告我!”放回襄陽。漫遊吳越後,窮得不得了。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邀孟浩然壹同到長安,以延其譽。但他不想出名,所以放我鴿子不去,最後壹事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導致幕府。不久,他還是回到了他的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長齡訪襄陽,孟浩然,二人相約,其樂融融。史浩然的背上長了毒瘡,他會痊愈的。他因為沈溺於宴飲和吃新鮮食物而死。代表作品有:《秋登萬山寄張梧》、《盛夏南亭思辛》、《過老人村》、《建德夜泊》、《夜歸鹿門歌》、《送朱大師去秦》等。

王昌齡(690-756),名邵伯,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後人稱他為“七絕”。生於吳澤李添勝元年(690),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王昌齡籍貫有太原和京兆兩種學說。《舊唐書》原說王昌齡是京兆(唐都長安,今陜西Xi安)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了澧浦之都》詩中說“故裏今巴陵西”,還有壹部作品《俯瞰閑情》。唐代很多山西詩人都去過洛陽和長安,因為那裏是當時的文化中心,有的甚至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不能因為他們在北京生活過,就稱他們為北京人。《何玥淩影集》是唐代樊圻編纂的壹部詩集,其中載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人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人稱為七絕手。如《出寨從軍》反映宮女的不幸遭遇,而《常在我心》和《采蓮歌》則表達了思念女人和少女天真爛漫的情懷,而《在芙蓉客棧與辛健離別》這壹送別之作也是千古佳作。

除了上述兩個詩歌流派,盛唐時期還有兩位詩人:不朽詩人李白和聖人詩人杜甫。

李白(701-762),701年2月8日生,漢族,名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人。他的詩風豪放飄逸,想象力豐富,語言流暢自然,氣質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和神話中吸取營養物質,形成他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他是自屈原以來活躍的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為“杜麗”,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代表作品有:七言古詩(《蜀中難行》、《難行》、《夢裏登天目山》、《入酒》、《梁·》等。)和五言古詩(古體59首);漢魏六朝時期有壹些樂府歌謠,如《長征》、《子夜吳歌》等。、以及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作白帝城、贈王倫)都成為盛唐時期的名篇。李白在唐朝就已經很有名了。他的詩“集無定卷,家家有”。他是中國詩歌第壹人。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美,號少陵夜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他的人格和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聞壹多、朱自清、陳寅恪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也被公認為中國詩歌的最高峰,因此被稱為“詩人”。杜甫的《詩集》是前代的傑作,內容深刻,有詩史。它在藝術上消沈失意,備受後人推崇。他壹生寫了1400多首詩。祖籍湖北襄陽,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遠祖是初唐著名詩人杜預,父親是杜憲。唐肅宗,官方左拾遺。入蜀後,經好友推薦,任劍南戒毒所參謀,並加派員外郎為校工部。因此,後人也稱他為杜士毅和杜工部。代表作品有:《石昊吏》、《新安吏》、《潼關吏》(合稱三吏)、《新婚》、《無家》、《辭舊》(合稱三別)、《王嶽》(泰山詩中極品)、《春天的希望》、《秋風破草堂之歌》、《水調歌頭》、《順流而下》等。

宋代大文豪蘇軾曾寫道:“論詩,、韓、顏、吳道之,古今列強盡矣。”中唐以來,杜甫詩歌壹直被視為中國詩歌的奠基之作,杜甫是自李白以來中國詩歌的第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