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體現哲學發展的詩句

體現哲學發展的詩句

1. 哲學關於發展的詩句

2. 關於哲學上變化發展的詩句

哲學關於發展的詩句 1.關於哲學的詩句

1、《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

壹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壹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譯文: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壹晃又三年,遠涉天涯妳奔走輾轉在人間。相逢壹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妳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悵因妳要連夜分別揚孤帆,送行之時雲色微茫月兒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沖著酒杯太淒婉。人生就是壹趟艱難的旅程,妳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鵲橋仙·纖雲弄巧》——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3、《斷句》——宋代:蘇麟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譯文: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4、《蜂》——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那高山,哪裏鮮花迎風盛開,哪裏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妳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5、《小松》——唐代: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譯文: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到現在才發現已經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許多。

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雲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雲,人們才說它高。

2.有關發展的詩詞,故事,諺語(發展是哲學術語)

妳好,希望采納!

壹、諺語

笑壹笑,十年少;愁壹愁,白了頭

笑壹笑,沒煩惱;樂壹樂,精神好

壹笑解千愁

千金難買壹笑

皮笑肉不笑

五十步笑百步

猶太諺語說:人類壹思考,上帝就發笑。

英語諺語是這樣說的,笑是最好的藥。

有句諺語:哭和笑是壹對孿生兄弟。

二、詩詞:

1、回眸壹笑百媚生,三宮粉黛無顏色

2、十七日煙還獨笑夢中

十七日的煙還,淅瀝的雪,孤獨的人影,黑色的雲繡渲染開來,漫過曾經以為已經失去的心底。

樹影闌珊下的少年人,白衣,長發,笑靨如花。

3、笑有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三、故事

周幽王為博美人壹笑而做出的荒唐行為

周幽王,(生於前782年或781年以前—卒於前771年),姓姬,名宮涅,西周第十二代國王,謚號幽王。他是周宣王的兒子。

幽王甫即位,便有許多天地異象之事出現,有壹位伯陽甫認為這是周朝將滅亡的征兆。幽王三年,美女褒姒入宮,相當得到幽王寵愛,並生下壹子伯服。於是幽王廢其正室申後與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做太子。

褒姒不愛笑,幽王為博美人壹笑,想盡非常多的方法都沒有用。最後想到烽火戲諸侯的把戲,舉烽火將諸侯軍隊引來,自己則與褒姒觀看他們的糗態,褒姒終於大笑起來,幽王也從此失去諸侯對他的信任。此外,幽王又任用佞臣虢石父,此人善於阿諛奉承,又相當勢利。再加上他廢申後與太子的事,讓申後的父親申侯很憤怒,遂串連繒國與西夷犬戎進攻幽王。此時幽王再舉烽火求救,已經沒有諸侯願意來救他了。最後幽王在驪山下被殺,褒姒被擄走後下落不明,鎬京受到相當大的劫難。於是諸侯與申侯***同立廢太子宜臼為平王,以奉周祀。

3.關於哲學的古詩

其實宋詩基本上走的都是哲學路線

像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陸遊的“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樓主舉的這個例子就是宋代蘇軾的嘛。建議去看錢鐘書的《宋詩選註》,相信會大有收獲~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3、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4、沈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1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1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4.有關發展的詩詞,故事,諺語(發展是哲學術語)

妳好,希望采納!壹、諺語笑壹笑,十年少;愁壹愁,白了頭 笑壹笑,沒煩惱;樂壹樂,精神好 壹笑解千愁 千金難買壹笑 皮笑肉不笑 五十步笑百步 猶太諺語說:人類壹思考,上帝就發笑。

英語諺語是這樣說的,笑是最好的藥。有句諺語:哭和笑是壹對孿生兄弟。

二、詩詞:1、回眸壹笑百媚生,三宮粉黛無顏色2、十七日煙還獨笑夢中 十七日的煙還,淅瀝的雪,孤獨的人影,黑色的雲繡渲染開來,漫過曾經以為已經失去的心底。 樹影闌珊下的少年人,白衣,長發,笑靨如花。

3、笑有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三、故事周幽王為博美人壹笑而做出的荒唐行為周幽王,(生於前782年或781年以前—卒於前771年),姓姬,名宮涅,西周第十二代國王,謚號幽王。他是周宣王的兒子。

幽王甫即位,便有許多天地異象之事出現,有壹位伯陽甫認為這是周朝將滅亡的征兆。幽王三年,美女褒姒入宮,相當得到幽王寵愛,並生下壹子伯服。

於是幽王廢其正室申後與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做太子。 褒姒不愛笑,幽王為博美人壹笑,想盡非常多的方法都沒有用。

最後想到烽火戲諸侯的把戲,舉烽火將諸侯軍隊引來,自己則與褒姒觀看他們的糗態,褒姒終於大笑起來,幽王也從此失去諸侯對他的信任。此外,幽王又任用佞臣虢石父,此人善於阿諛奉承,又相當勢利。

再加上他廢申後與太子的事,讓申後的父親申侯很憤怒,遂串連繒國與西夷犬戎進攻幽王。此時幽王再舉烽火求救,已經沒有諸侯願意來救他了。

最後幽王在驪山下被殺,褒姒被擄走後下落不明,鎬京受到相當大的劫難。於是諸侯與申侯***同立廢太子宜臼為平王,以奉周祀。

5.含有哲學的詩句

含有哲學的詩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全面地看問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人們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哲理:反映了發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終將取代舊事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許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於她們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實這種特殊的矛盾規定了壹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詩中深刻地說明了:每壹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如果離開了對於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分析,人們就無法區分是未,也就更談不上正確地認識事物.

折戟沈沙鐵圍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哲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在壹定條件下,對事物的發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沒有壹定的條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無法成功的.

6.表示全面發展的詩句

1.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此山中。——王安石《登飛來峰》

釋義:因為我在最高處,可以看的更遠更全面,浮雲是擋不住我視線的。

2.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釋義: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大的發展。

3.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釋義:我看不到廬山的本來的面目,只因為我身在山中,視線被阻擋了。

4.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釋義: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壹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5.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釋義:忽然間宛如壹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6.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勤奮篇》

釋義: 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壹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7.誰能告訴我古詩詞中有哪些是關於哲學的(聯系,發展,矛盾,意識,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發展(新事物的產生與舊事物的滅亡)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聯系

春江水暖鴨先知--------聯系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抓主要矛盾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聯系(全面看問題)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還有 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 還有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質變量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聯系

壹葉落而天下知秋---------聯系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山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矛盾

不知道夠不夠,不夠我可以再補充~

關於哲學上變化發展的詩句 1.關於哲學的詩句

1、《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

壹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壹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譯文: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壹晃又三年,遠涉天涯妳奔走輾轉在人間。相逢壹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妳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悵因妳要連夜分別揚孤帆,送行之時雲色微茫月兒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沖著酒杯太淒婉。人生就是壹趟艱難的旅程,妳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鵲橋仙·纖雲弄巧》——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3、《斷句》——宋代:蘇麟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譯文: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4、《蜂》——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那高山,哪裏鮮花迎風盛開,哪裏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妳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5、《小松》——唐代: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譯文: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到現在才發現已經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許多。

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雲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雲,人們才說它高。

2.關於哲學的古詩

其實宋詩基本上走的都是哲學路線

像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陸遊的“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樓主舉的這個例子就是宋代蘇軾的嘛。建議去看錢鐘書的《宋詩選註》,相信會大有收獲~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3、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4、沈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1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1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3.關於變化的古詩

1、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2、物是人非空斷腸,夢入芳洲路。

3、重過閭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4、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

5、空懷鄉音聞笛子斧,到鄉翻是爛柯人。

6、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7、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8、閑潭雲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濫外長江空自流。

9、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10、物是人非,山長水闊,觸處思量遍。

4.急有關哲學的古詩

這樣的詩有很多,我挑了壹些特別有名的整理了壹下。希望能幫到妳。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它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有:第壹、人的意識是能動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們觀察同壹個事物,由於立足點的不同、立場不同、知識結構的不同、感性情感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結論。第二、要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首先必須分清主體與客體,將對象置身於客體的位置,成為真正的客體。

琴詩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這也是蘇軾壹首有名的哲理詩,旨在說明世間事物的相互作用與內在聯系。

古瓦硯 (宋 歐陽修)

金非不為寶,

玉豈不為堅?

用之以發墨,

不如瓦礫頑。

這首詩表達了價值是指客觀事物對人們需要的滿足,即對人們的有用性。有用的程度越高,價值就越大;反之,價值就越小。而人的需要是具體而復雜的,不僅表現為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而且處於不斷變化發展之中。

《冬夜讀書示子聿》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兩條途徑。

觀書有感 (宋 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

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水?

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壹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壹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壹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5.有關變化的古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壹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沈舟”、“病樹”兩句,詩人把對自己的身世感嘆和對未來的深刻認識,巧妙地寓托於形象化的語言中,使詩句具有哲理意味,對人們很富啟發。後人作為比喻借用時,已賦予新意,常用來說明這樣壹個道理: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腐朽的事物必然衰敗,新的事物總是要勝利的,我們不應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應為它們的死亡而感嘆,相反,應該把我們的希望寄托在新生的事物上面。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壹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首詩用回憶想像織成的月明橋上教吹簫的生活圖景,不僅透露了詩人對揚州繁華景象,令風流才子們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懷戀,而且借此寄托了對往日舊遊之地的思念,重溫了彼此同遊的情誼;既含蓄地表現了對友人的善意調侃,又對友人現在的處境表示了無限欣慕。

過勤政樓 杜牧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惟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曾經百戲雜陳的樓前,經過壹個世紀的巨大變化,竟變得如此雕零破敗。可見晚唐時期,唐朝的蕭條破敗。

不知妳所需要的是表示什麽變化的詩歌,所以選了壹些,希望能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