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鬥雞詩句

關於鬥雞詩句

1.描寫鬥雞的詩句

1.鬥雞 唐代:杜甫 鬥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

簾下宮人出,樓前禦柳長。 仙遊終壹閟,女樂久無香。

寂寞驪山道,清秋草木黃。 2.觀鬥雞偶作 唐代:韓偓 何曾解報稻粱恩,金距花冠氣遏雲。

白日梟鳴無意問,唯將芥羽害同群。 3.浣溪沙·敗葉填溪水已冰 清代:納蘭性德 敗葉填溪水已冰,夕夢猶照短長亭。

何年廢寺失題名。 倚馬客臨碑上字,鬥雞人撥佛前燈,凈消塵土禮金經。

4.神雞童謠 唐代:佚名 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 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勝負,白羅繡衫隨軟輿。 父死長安千裏外,差夫持道挽喪車。

白日梟鳴無意問,唯將芥羽害同群。 5.名都篇 魏晉: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

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

左挽因右發,壹縱兩禽連。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觀者鹹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膾鯉臇胎鰕,炮鱉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

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2.描寫鬥雞的語句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戰城南 唐·李白去年戰桑幹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裏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秦家築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野戰格鬥,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相和歌辭·從軍行二首 唐·李白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雜曲歌辭·出自薊北門行 唐·李白虜陣橫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推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

兵威沖絕漠,殺氣淩穹蒼。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

途冬沙風緊,旌旗颯雕傷。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單於壹平蕩,種落自奔亡。

收功報天子,行歌歸鹹陽。雜曲歌辭·白馬篇 唐·李白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鬥雞事萬乘,軒蓋壹何高。

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後競風彩,三杯弄寶刀。

殺人如翦草,劇孟同遊遨。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

叱咤萬戰場,匈奴盡波濤。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

羞入原憲室,荒徑隱蓬蒿。李陵詠 唐·王維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

結發有奇策,少年成壯士。長驅塞上兒,深入單於壘。

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裏。

將令驕虜滅,豈獨名王侍。既失大軍援,遂嬰穹廬恥。

少小蒙漢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

引領望子卿,非君誰相理。老將行 唐·王維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吳軍。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壹戰取功勛。

兵車行 唐·杜甫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苦戰行 唐·杜甫苦戰身馬將軍,自雲伏波之子孫。

幹戈未定失壯士,使我嘆恨傷精魂。去年江南討狂賊,臨江把臂難再得。

別時孤雲今不飛,時獨看雲淚橫臆。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唐·杜甫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

英雄割據雖已矣,文彩風流猶尚存。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熏殿。

淩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壹洗萬古凡馬空。玉花卻在禦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悵。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雕喪。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

即今飄泊幹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雜曲歌辭·采桑 唐自古多征戰,由來尚甲兵。

長驅千裏去,壹舉兩蕃平。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

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雜曲歌辭·回紇 唐曾聞瀚海使難通,幽閨少婦罷裁縫。

緬想邊庭征戰苦,誰能對鏡治愁容。久戍人將老,須臾變作白頭翁。

沙場夜 唐·於濆城上更聲發,城下杵聲歇。征人燒斷蓬,對泣沙中月。

耕牛朝挽甲,戰馬夜銜鐵。士卒浣戎衣,交河水為血。

輕裘兩都客,洞房愁宿別。何況遠辭家,生猶未決。

古征戰 唐·於濆高峰淩青冥,深穴萬丈坑。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

齊魯足兵甲,燕趙多娉婷。仍聞麗水中,日日黃金生。

茍非夷齊心,豈得無戰爭。>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木蘭詩》)4、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5、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

3.描寫公雞 詩句

雄雞壹唱天下白!(李賀)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道雞鳴見日升!(王安石)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陶淵明《歸園田居》)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亭上十分綠醑酒,盤中壹味黃金雞(李白) 憂懷從中來,嘆息通雞鳴。

(曹子建《棄婦篇》) 兩頭纖纖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腷腷膊膊雞初鳴,磊磊落落同曙星 (古樂府徐朝雲) 殺雞未肯邀季路,裹飯應須問子來 (蘇東坡《次韻徐積》) 紀德名標五,初鳴度必三 (杜甫《雞》) 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

須臾弄罷寂無事,卻似人生壹夢中。 (唐梁锽《詠木老人》)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經》雞鳴紫陌曙光寒-- 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 漫話古代詠雞詩 提及詩歌中的雞,當代讀者或許首先想到的是偉人毛澤東膾炙人口的詞句“壹唱雄雞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其實,“壹唱雄雞天下白”,系化用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詩句“我有迷魂招不得,壹唱雄雞天下白”(《致酒行》)。

顯然,了解古代詠雞詩,這對“古為今用”是頗為有益的。在我國,詠雞詩源遠流長。

早在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便有“雞棲於塒”、“雞棲於桀”(《王風·君子於役》),“風雨淒淒,雞鳴喈喈”、“風雨瀟瀟,雞鳴膠膠”、“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鄭風·風雨》)等詠雞的詩句。當然,這些尚不能說是詠雞的詩篇,而只是壹些烘托情境、渲染氣氛的詩句。

《詩經》之後,詠雞的詩句層出不窮。如戰國時期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有“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興雞鶩爭食乎?”(《蔔居》)的詩句,三國魏詩人曹植有“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名都篇》)的詩句,南朝宋詩人鮑照有“雞鳴洛城裏,禁門平旦開”(《代放歌行》)的詩句。

南朝樂府民歌《華山畿》(其二十四):“長鳴雞,誰知儂念汝,獨向空中啼。”此詩,可謂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詠雞的詩篇。

唐詩是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壹座高峰。詠雞的詩句與詩篇為數眾多。

筆者利用北京大學《全唐詩》電子檢索系統專業版查詢,詩題中含有“雞”字的,***有50項與查詢匹配;詩行內含有“雞”字的,***有1073項與查詢匹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詩篇有大詩人杜甫的五言律詩《雞》,詩人崔道融的七言絕句《雞》、韓偓的七言絕句《觀鬥雞偶作》等。

宋詩可謂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又壹座高峰。詠雞的詩句與詩篇超過了唐詩。

筆者利用北京大學《全宋詩》電子檢索系統專業版查詢,詩題中含有“雞”字的,***有275項與查詢匹配;詩行內含有“雞”字的,***有5059項與查詢匹配。其中,頗具特色的詩篇有劉兼的《晨雞》、宋庠的《鬥雞》、李覯的《惜雞詩》、周紫芝的《責雞》、高斯得的《雞禍詩》等。

宋代之後,也有不少詠雞的詩句與詩篇。其中,寫得較好的詩篇有元代詩人陳廷言的《金雞洞》、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壹的唐寅的《詠雞詩三首》、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雞》等。

古詩詠雞,有的是以雞意象作為自然景物的壹個組成部分。如: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詩句“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歸園田居》其壹),唐代詩人顧況的詩句“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過山農家》),描繪田園風光,雞為構成景物的意象之壹。

而唐代著名詩人溫庭筠的詩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中的“雞聲”則不僅是構成景物的意象之壹,而且以此突出了“早行”之“早”字,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古詩詠雞,有的是表達詩人對雞不幸命運的同情。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雞》:“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固佳,不可使雞知。”

寫人養雞,而“雞肥”之日卻難免壹死的命運,並希望雞的主人能“不可使雞知”。字裏行間,寄予了詩人對雞不幸命運的同情。

古詩詠雞,有的則是以此作襯托,抒發詩人的情感。三國魏政治家、文學家曹操的詩句“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蒿裏行》),以"千裏無雞鳴”襯托亂世景象之淒涼;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的詩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過故人莊》),以“故人具雞黍”襯托“故人”對詩人的真摯友情。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古風》中寫到鬥雞:“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其二十四),“鬥雞金宮裏,蹴鞠瑤臺邊,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其四十六),以此抒發詩人對當時的權貴、奸佞小人的憤懣之情。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有壹首《詠雞詩》:“雞叫壹聲撅壹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此詩系他登基之日聞雞鳴而作,借詠雞抒發了其登基的喜悅之情與雄視天下的豪邁氣概。古詩詠雞,有的明為詠雞,實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南朝樂府民歌《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願得連暝不復曙,壹年都壹曉。”

與其說是詠雞,還不如說是寫詩人的心境。詩人之所以要“打殺長鳴雞”,就在於“願得連暝不復曙,壹年都壹曉”,而為何要如此,詩中並未明言直說,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或許,詩人是想念遠方的親人,願在夢中與之相會。

唐代詩人金昌緒的“打起黃鶯兒,莫教。

4.李白《古風》(大車揚飛塵)中諷刺與抨擊“鬥雞者”的詩句有

B

詩的前八句寫宦官、雞童的豪華生活和飛揚跋扈的氣焰。詩人對這些得幸小人的生活並沒有進行全面描寫,只是截取了京城大道上的兩個場景,把它巧妙地勾畫在讀者眼前。

第壹個場景寫宦官。詩壹開始,就象電影鏡頭壹樣,推出了壹個塵土飛揚的畫面:“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亭午”是正午,“阡陌”原指田間小路,這裏泛指京城大道。正午天最亮,卻暗然不見阡陌,可見塵土之大。而這樣大的塵土是“大車”揚起來的,這又寫出了大車之多與行駛的迅疾。這是寫景,為後面即將出現的人物作鋪墊。那麽,是誰這樣肆無忌憚地飛車疾馳呢?詩人指出:“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中貴”,是“中貴人”的省稱,指有權勢的太監。“甲宅”,指頭等的宅第。“連雲”狀其量,宅第高而且廣,直連霄漢。詩人不僅寫出了乘車人是宦官,而且寫出了他們為什麽能如此目中無人,因為他們有勢,有錢,他們正驅車返回豪華的宅第。這裏詩人既沒有直接描寫車中的宦官,也沒有描寫路上的行人,只是通過寫飛揚的塵土、連雲的宅第,來渲染氣氛、顯示人物,有烘雲托月之妙。

另壹個場景寫雞童,又換了壹副筆墨。寫“中貴”,處處虛筆烘托;對“雞童”卻是用實筆從兩個方面進行正面描寫:壹是寫服飾。“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鬥雞人與宦官不同,他是緩轡放馬而行,好象故意要顯示他的權勢和服飾的華貴。在“亭午”陽光的照耀下,他們的車蓋衣冠何等光彩奪目!二是寫神態。“意態由來畫不成”,壹個人的神情本來是很難描繪的,尤其是在短小的抒情詩裏。但李白寫來卻舉重若輕,他先用了壹個誇張的手法,把筆墨放開去,“鼻息幹虹霓”,虹霓即虹霓,鼻息吹動了天上的雲霞,活現出鬥雞人不可壹世的驕橫神態;繼而,詩人又把筆收回來寫實:“行人皆怵惕”,行人沒有壹個不惶恐的,進壹步用行人的心理把雞童的勢焰襯托得淋漓盡致。真是傳神寫照,健筆縱橫。

最後兩句寫詩人的感慨。“洗耳翁”指許由。據皇甫謐《高士傳》說,堯曾想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接受,認為這些話汙了他的耳朵,就去水邊洗耳。世上沒有了象許由那樣不慕榮利的人,誰還能分得清聖賢(堯)與盜賊(跖)呢?詩人鄙夷地把宦官、雞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殘害人民的強盜,同時也暗刺當時最高統治者的不辨“堯與跖”。

這首詩通過對中貴和鬥雞人的描繪,深刻諷刺了佞幸小人得勢後的囂張氣焰,對當時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