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果圖、草蟲圖、六牛圖、戴宇葬花、墨蟹圖、高俊千年、三魚圖、花鳥四屏、草蟲、香蕉圖、長壽長壽、雞冠花、瓜蟲、蝦、魚蝦、魚蟹圖、墨蝦圖、雙蟹、荷花、花、牽牛花、荷花翠鳥、葡萄。
二、作品簡介:
1,《蛙聲十裏出山泉》
在遠山的映襯下,壹筆簡短的筆墨,從落基山溪中流下壹股洪流。沒有畫青蛙,只有幾只蝌蚪逆著水遊,挨著石頭。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搖著尾巴向下遊遊去。它們不知道自己已經離開了青蛙媽媽,還在水裏玩。人們可以把稚嫩的蝌蚪和畫外的青蛙媽媽聯系起來,因為沒有蝌蚪,它們還在大聲歌唱。畫面中雖然沒有青蛙,卻讓人隱約聞到遠處傳來的蛙聲,奏出悅耳的樂章,把青蛙連在壹起。這正好符合“蛙聲十裏出山泉”這首詩的意境。
在創作中,不僅把物體的形狀生動地再現在畫面上,而且牢牢地把握和體現了物體的性格,那就是寫東西的神。畫中的山川、河流、蝌蚪都歷歷在目。而齊白石先生註重的是畫面本身的生動性。很顯然,齊白石先生經過了深入而準確的分析,所以他能夠非常熟悉他所描繪的對象,充分理解和掌握對象的特殊本質和特點,並且在繪畫時能夠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他所表現的對象中去,思維精辟,用筆真實生動地表現對象的形態和精神。
在屏幕上,有壹大片空白,就是天空和水不著墨的地方,留下白紙。這種表現使畫面虛實相生,使主體更突出,更有層次,布局更合理。畫面給人立體感和真實感。山有近有遠,河有遠有近,仿佛遠處傳來蛙聲,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齊白石對“時間”和“空間”這兩個領域的把握,所以在銀幕上那樣表現,總比走來走去好。
2.墨蝦
作為齊白石成熟的水族作品,這幅作品沒有寫水線,也沒有畫水生植物作為襯托。齊白石只用嫻熟的筆墨技巧,結合獨創的蘸墨手法,冷靜地寫出了蝦的結構、動態、通透的質感。齊白石以“移花接木”(白石印)的手法,將青蝦的長螯之美與白蝦的通體之美結合起來,創造了“白石蝦”。在蝦頭上,在淡墨未幹的時候加了壹點濃墨,使其周圍形成自然暈染,墨色有深有淺。然後用淡墨壹甩筆,把它畫成形體,滲透進去,讓蝦體晶瑩剔透。
3.蓮花蜻蜓地圖
《蓮花蜻蜓圖》為彩紙,長39厘米,寬35厘米,上海博物館收藏。這部作品是齊白石90歲時寫的。是典型的“紅花墨葉”風格,筆墨簡單,寓意豐富。在左上角畫兩片荷葉。畫家將荷葉塗成石綠,混合藤黃與墨色,並鋪以毛筆,使墨色在幹濕、虛實、濃淡中形成自然和諧的塊;然後把葉子的葉脈勾出來,形成像影子壹樣的綠葉。為了讓綠葉有所依靠,畫家蘸了濃墨與石青混合,然後在綠葉下渲染了壹大塊墨汁。綠葉濃墨,淡實虛,層次豐富,黑綠相映。在兩片葉子之間,蓮花被塗上胭脂紅。蓓蕾在田間荷葉之間,有壹種“萬綠叢中壹點紅”的感覺。畫家從畫的右邊空白處用墨汁畫出壹根綠色的手杖,這樣可以抵消荷葉,如壹把張開的綠傘。三根藤莖粗細長短不壹,相互交叉。畫中的荷葉是用粗塊畫的,池底的波紋是用細線畫的。下方的橫線起伏,給人壹種微風吹過,水波蕩漾的感覺。
4.“紅梅”
是中國現代畫家齊白石於1957年在北京家中創作的寫意國畫。這幅畫高104厘米,寬35厘米。它用彩紙鏡心,題詞寫著:壹休弟子見花生,九十三歲白石。印章:白石之門和大師的印章。畫的枝幹奔放,偶有方形,也有繼承自吳昌碩的“女”形;古拙,壹支樹枝筆,老得像鐵壹樣,很會寫字。1980 65438+10月15、為展示齊白石偉大的藝術成就,中國郵電部發行了《齊白石文選》特種郵票,畫作被采用為第七枚郵票的藍本。
5.《牧牛圖》
從後面畫壹頭牛——我只能看到壹個粗壯的身體,兩條後腿和壹個歪角。牛全身除了尾巴都用淡墨。細長的柳條從畫框頂端直拖到地面,暗示著春天的消息,動柳靜牛,旋轉的筆線,圓潤的墨球,構成了凝重而活潑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