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在建築的表現形式裏,對稱是壹種美。古今中外,大部分的建築都遵循著對稱的美學原理。尤其是在中國,深受儒道兩家文化的交互影響,這壹切顯現在建築中,從皇城宮苑到普通民宅;從群體建築的規劃到壹戶壹室的布局,無不體現出中國人骨子裏對於對稱美的鐘愛。
中軸對稱原則從古至今采用了幾千年,在古代中國,具有中軸線平面布局意識特征的建築隨處可見,從而逐步形成了當時建築群主要的布局方式,通過建築中軸線的貫穿作用,達到建築藝術高度表現的境界。
從古至今,中國人壹直追求著,造物裏的對稱美,在許許多多中國的文化國粹中,我們似乎都能看到對稱元素的攝入,建築、繪畫、詩歌、瓷器、楹聯、圖章、書法等都講究對稱,反映著中國人獨有的陰陽平衡概念。
站在景山最高處,故宮就從眼前鋪展開來。金黃的宮殿、朱紅的城墻,漢白玉的階、琉璃瓦的頂,沿著壹條子午線對稱分布,壯美有序、和諧莊嚴。天安門,坐落在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
映襯著藍天白雲,宛如東方仙境,再往遠眺。壹線貫穿的對稱風格,撐起了整座北京城。
對稱,是皇城的基因,更是整個中國的基因。
沿著這條對稱軸走進中國,無論是皇家宮殿,亦或普通民宅;
無論是群體建築的規劃,亦或壹室壹廳的布局;乃至亭臺樓閣、家具的擺放,處處都有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