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秋節有關的現代詩有:《中秋節祝願》、《中秋月亮》、《中秋節的味道》。
壹、《中秋節祝願》
中秋佳節月兒圓,和諧秋風送祝願。月餅薀意是思念,神州戶戶聚歡顏。
海外赤子思故鄉,佳節月兒份外亮。中華民族在崛起。祖國啊蒸蒸日上。
回歸秋風吹兩岸,骨肉團聚是心願。廣式月餅寄臺南,兩岸同圓壹個夢。
國富民強有自尊,安寧團結家和睦。中秋月餅圓又甜,富強康樂萬萬年。
二、《中秋月亮》
當中秋的月亮突襲而至,有人驚慌失措。月光如子彈般灑落。傷的都是人心。
中秋披著暗藍色的大氅,那是我的防彈衣麽。人們藏匿於每個歡樂的地方,壹夜征人盡望鄉。
中秋使人強壯。大家吃著月餅,月餅長的和地雷壹樣。
我們被月亮暗算了。唱著寒來暑往,遍體鱗傷。
三、《中秋節的味道》
離中秋節還有壹個多月,街頭就看到月餅的影子。
嚼著杏花樓飄香的月餅,嘗到中秋節的味道。
想象中秋匆匆的腳步就來了,勾起壹輪明月掛在天穹。閃現光輝,帶出年輪。
小時候的記憶浮現,月亮走,我也走。心思跟著月亮跑,跑出山谷跑出村莊。
城市的月光很圓很美,月宮裏傳說壹直在上演。
中秋月圓時妳就會回來,把思念遙寄給遠方親人。
中秋節的習俗
壹、追月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歷八月十五,興猶未盡,於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二、吃月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壹大象征。
月餅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月餅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三、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壹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壹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四、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壹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壹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