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壹)知識教學點
1.學會“平、生、千、門、萬、戶”六個生字,認識部首“?
2.認識“雞、滿、雪、輕、言、語”六個字
3.朗讀、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觀察說話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公雞的勤勞,不懶惰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生字詞
教學難點:理解句子意思,練習說話
解決辦法:通過猜謎語,畫公雞,說公雞等方法來解決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壹、猜壹猜
課件出示壹則謎語“頭戴大紅帽,身披五彩衣,清晨叫壹曲,紅日東方起。”,綠色的草地上,四行謎面逐行跳出,美麗的畫面配上老師的朗讀,學生異口同聲猜出是“公雞”,啟發學生“妳是怎麽猜出來的?”,有了學生自己的想象和看到、聽到的感性認識,學生對公雞的特點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很有興趣來學習這首關於公雞的古詩。在此基礎上,教學進入下壹階段。
二、讀壹讀
1.師:聽妳這麽壹說,我對小公雞也喜歡起來了,不過老師對大公雞更喜歡。(貼“大公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畫雞》就是寫大公雞的。(板書課題)帶讀課題,我相信妳們學完了課文,壹定喜歡大公雞的。
大家想知道課文寫了大公雞的什麽嗎?(想)好,請大家打開,邊看課文邊聽老師範讀課文,註意聽準每個字的讀音。
2.簡介作者
(1)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朗讀課文後,妳們覺得大公雞漂亮嗎?妳們知道是誰把大公雞寫得這麽漂亮嗎?大家剛才還表現得不錯,老師就告訴大家吧。
(2)簡介作者:明代時候,有壹個人,他的名字叫唐寅,也就是唐伯虎,寫字、畫畫、做詩樣樣都很棒,他很喜歡大公雞,有壹次,他看到壹只漂亮的大公雞,就把它畫下來(投影出示課本插圖),還寫了壹首詩,(投影出示詩)題目叫《畫雞》。
3.初讀全詩,讀準字音
下面,老師就跟著妳們壹起來看看唐伯虎是怎樣描寫大公雞的。
(1)學生邊指課文,邊跟教師壹行壹行地讀,註意讀準字音。(兩遍)
(2)下面,大家自己拼讀全詩,註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特別是前後鼻音,平翹舌音,輕聲,待會兒老師要考考大家。
(3)下面老師想聽聽大家讀得怎樣。
4.指導朗讀
(1)下面,請同學們邊讀邊指著課文,邊聽老師範讀課文,再次聽準每個字音。
(2)錄音機裏邊的阿姨讀得比老師還要好聽,請大家邊指著課文邊聽阿姨讀壹次,要聽好每壹行詩中間是怎麽停頓的。
(3)妳們想不想讀得像阿姨那樣好聽?
(4)好,下面就跟老師壹行壹行地讀,要讀出節奏。(兩遍)
(5)齊讀(兩遍,要求讀出節奏)
(6)分四組比賽,看看哪壹組讀得,(要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若四組都不錯,“我們為自己鼓掌”)
(7)誰願意上來給大家讀壹讀,其他同學要認真聽,聽聽他是不是把字音讀準了,把節奏讀出來了。
畫面上出示課文插圖和帶音節的《畫雞》這首詩,“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壹叫千門萬戶開。”,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詩歌,先要求學生讀通每行詩句,再讀通整首詩歌,配合觀察畫面,初步感知詩歌,在此基礎上老師範讀、領讀,重點指導詩文中的三拼音節“guān、jiāng、jiào、qián”和前鼻音“shēn”、後鼻音“shēng”,指導詩句的連讀和停頓。兒童的記憶力很強,通過幾遍朗讀,對詩歌已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對詩歌中的字音和字形也有初步的記憶。在此基礎上出示課文要求學會的字和會認的字卡片,學生已能正確認讀。為第二課時生字教學打好基礎。
三、想壹想
詩歌朗讀熟練以後,就要適時地激發學生新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畫面展示出“想壹想”,“詩歌寫的是公雞還是母雞,妳是怎麽知道的?”,“公雞”和“母雞”分別用圖片代替。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詩句說出公雞的特點,即“頭上紅冠不用裁”和“壹叫千門萬戶開”,通過學生的回答不但鞏固了詩句,還加深了對公雞特點的理解。問題2是“為什麽說‘平生不敢輕言語,壹叫千門萬戶開’”。這個問題學生回答有困難,因此在出示後緊接著出示出“鐘”、“公雞”、“太陽”的動畫設計,啟發學生思考、討論,老師點撥“過去還沒有鬧鐘來報時”。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問題迎刃而解。不用講字詞,輕輕松松達到了理解詩意的效果,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此基礎上再次指導朗讀,重點指導重音和感*彩,學生的朗讀效果越來越好。
四、認壹認
課件出示本課要認的字,指導學生用各種方法識字。
五、學壹學
通過“想壹想”對詩文的理解,學生有壹種強烈的模仿*,這時我請同學們做小公雞,邊讀詩邊做壹些簡單的動作來表達詩句的意思。學生興致勃勃,兩遍下來,學生已全部能熟練、有感情的背誦詩歌了。
六、拓展延伸
滲透思想教育:唐伯虎能把這只大公雞畫得這麽漂亮,寫得這麽美,這是為什麽呢?因為他平時觀察事物的時候呀很專心,也很仔細。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向他學習,妳們能做到嗎?
①剛才大家都學得很認真,下邊我們壹起來放松放松:邊聽音樂邊讀兒歌《小公雞》吧。
②播放音樂,讀兒歌《小公雞》(配動作)。
(1)大家剛才的動作很好,老師想給《畫雞》也配上些動作,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壹想(同桌討論,可在下邊比劃比劃)。
(6)看老師做動作,讀課文。
(7)誰已經把這首詩記下來了?
七、說壹說
到此環節,學生已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但是教師要註意提高學生繼續學習、主動發展的能力。畫面展示出草地和壹只昂首報曉的公雞,以公雞為話題讓學生任意說話,內容不限,形式不限。學生有的背出有關公雞的兒歌;有的講出公雞的故事;有的模仿公雞走的樣子和叫的聲音。我利用多媒體制作出“聞雞起舞”和中國版圖的動畫,告訴學生祖荻聞雞起舞的故事,告訴學生我們的祖國就像壹只昂首報曉的雄雞。此環節的設計學生發展了思維,發展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同時德育教育也滲透其中。
八、畫壹畫
最後播放壹段輕音樂,讓學生靜息壹會兒,閉上眼睛想壹想這節課妳都知道了什麽,然後把妳頭腦中的公雞畫下來。同學們畫的公雞有的渾身雪白,有的五彩灑金,有的昂首報曉,有的悠閑散步,還有的在教小公雞打鳴……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通過實物投影*大屏幕上時,高興的笑了。
教材分析:
本文內容是壹首古詩《畫雞》,作者唐寅。全詩描繪了壹只紅冠白羽、漂亮威嚴的雄雞。古詩不用講解,學生反復朗讀,看看插圖大致領會就行了。重點是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在反復朗讀、背誦中增加語言積累。朗讀仍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出詩句的節奏感。
教學建議
全詩四行兩句,刻畫了壹只大公雞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要把重點放在讀書上,力求達到在讀中感知大公雞雄赳赳的形象和高亢的啼叫,感悟古詩的韻律美。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難點:品讀詩,理解意,感悟情。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動物的古詩。
教學過程:
壹、謎語導入。
1、同學們,是不是都很喜歡小動物啊?老師就給大家帶來這麽壹個可愛的朋友,大家猜壹下會是什麽呢?(出示謎語,打動物名字。答案:大公雞。)
紅冠子,白外衣,
每天早上喔喔啼,
它叫人們早早起。
2、妳見過大公雞嗎?什麽樣子?妳們喜歡它嗎?
3、我國明代傑出的大畫家大詩人唐寅,他也喜歡大公雞,為它畫了壹幅畫,還為它寫了壹首詩,名字叫《畫雞》(板書課題)。
4、(大屏幕出示大公雞的圖片)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圖,妳看到什麽?(從感官上感受大公雞的美。)
5、圖上的大公雞真美麗,詩中的大公雞更美妳們想讀嗎?
二、讀詩,整體感悟。
1、指名讀。學生互相評價。
2、教讀。
3、讀給同桌聽。
4、齊讀詩歌。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聽,讀出了古詩的韻味。讓我們再細細品讀詩句,感受唐寅對公雞的喜愛。
三、品讀詩,感悟情。
1、出示前兩句。
(1)指名讀前兩句詩。思考:讀了第壹句妳知道了什麽?
(2)指名回答。板書(紅冠)。看到紅冠妳想到了什麽?觀察雞冠花圖片,對比,感受公雞的美麗。
(3)第二句詩人又告訴了我們什麽?板書(雪白)。妳能描述壹下“雪白”嗎?
(4)像“紅冠”裏的“紅”和“雪白”這樣的詞語就是表示顏色的詞語,妳還能說說這樣的詞語嗎?
(5)師:大公雞頭上長著紅紅的冠子,滿身羽毛像雪壹樣的白,它正向我們走來,我們壹起來誇誇它。這真是壹只()大公雞。來,讓我們壹起美美地讀壹讀第壹句吧。(讀出公雞的美麗。)
過渡:公雞不僅有紅紅的冠子,雪白的羽毛,非常漂亮,而且它還會叫。
(1)誰知道公雞怎樣叫?(模仿)
(2)公雞什麽時候才叫?公雞壹叫就怎麽樣呢?平時公雞亂叫嗎?所以詩人說……
2、出示後兩句
(1)朗讀後兩句。
(2)公雞叫,人們就知道天怎麽了?就把門怎麽了?
(3)大家知道農民伯伯很勤快,但公雞比農民伯伯起得早,妳們想想這是壹只怎樣的公雞?
(引導學生體會公雞的可愛、勤快。板書:勤快)
(4)指導朗讀後兩句。(讀出勤快)
過渡:小朋友,我們感受公雞的美麗、勤快,詩歌的優美,那是誰為我們畫雞?誰為我們寫詩?
3、介紹唐寅。
四、創設平臺,自我展現。
1、四人壹小組朗誦詩歌,邊讀邊配上動作。
2、上臺展示。
五、拓展積累。
1、唐伯虎把這只大公雞畫得這麽漂亮,古詩寫得這麽美,那妳還搜集到哪些描寫動物的古詩呢?指名回答。(初步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師展示收集的寫動物的詩,集體朗讀。
六、自學要求。
1、根據屏幕上的停頓提示,自由讀詩歌,要求讀通、讀正確。
《畫雞》
(明)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
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
壹叫/千門/萬戶開。
2、註意紅色的字的讀音,把它們多讀幾遍。
七、總結全文。
1、妳喜歡大公雞嗎?妳想怎樣誇誇這只大公雞?
2、再讀古詩,表達對公雞喜愛之情。
2、自讀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