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下列各項有關古代詩歌、散文的文學常識,表述和判斷正確的壹項是

下列各項有關古代詩歌、散文的文學常識,表述和判斷正確的壹項是

嚴格說來,A項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常說“《詩》有六義”——“壹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註:見《詩序》,《周禮·春官》亦有提及——“大師教六詩······”),但是壹般認為風、雅、頌是詩的分類;而賦、比、興則是詩的表現手法(這個問題不用太深究)。

另:“風土之音曰《風》”(狹義角度而言,要擴展的話就太多了),壹般而言,“風”即音樂曲調(那麽推而論之,國風便是指各地的音樂曲調了),所以籠統地來說,我們所說的“風”,壹般就是指國風而言了。

B是錯的!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是東晉詩人,在“淡乎寡味”的玄言詩盛行時的東晉,實為壹異數,並開創了田園詩這種新題材的作品;而謝靈運(字康樂,為謝玄之孫,——爸爸是個“傻蛋”,又有稱其作謝客的,這裏就不作多述)則是東晉劉宋易代之際的人物,在陶淵明之後,但肯定在隋唐之前,他是山水詩的開創者。壹般我們不將山水詩和田園詩合為壹談,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唐朝時,王維和孟浩然開宗立派,將山水和田園兩者緊密結合,創造了山水田園詩派,只不過在現行的袁版教材中,盛唐的這個部分是按風格編排的,淡化了例如山水田園邊塞等派別提法,而改為“靜逸明秀”、“清剛勁健”、“慷慨奇偉”之說(個人以為亦不甚妥,在此不論)······

C項有誤。1)《荀子》為荀子(亦稱荀卿)作,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式人物,其提出的著名的“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論點相對。《韓非子》和《荀子》是專題論文,但並非都是法家著作(《論語》《孟子》《老子》為語錄體;《墨子》和《莊子》則為專論體)。

2)《春秋》是編年體史書,為魯國編年體,為孔子所作,是記事類型的;而《戰國策》則是壹部戰國時期的史料匯編,是西漢劉向校理群書而成(子政與其子劉歆受命校書,對我國文學史貢獻頗大),樓上說其是國別體史書,無錯。(註:《戰國策》最初有《國策》、《國事》、《國語》——或曰《事語》,《短書》、《長書》、《修書》等名稱)

另:《戰》對人物的成功描寫,為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的成立開創了先例,並顯示了由《左傳》編年體向《史記》紀傳體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