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冬天的原創詩句

冬天的原創詩句

1. 關於冬天原創詩句

關於冬天原創詩句 1.描寫冬天的詩歌,要原創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註釋

註釋: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壹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時間順序寫下來的。首句寫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進時所感,次句寫到達投宿人家時所見,後兩句寫入夜後在投宿人家所聞。每句詩都構成壹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詩的開端,以「日暮蒼山遠」五個字勾畫出壹個暮色蒼茫、山路漫長的畫面。詩句中並沒有明寫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讀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現紙上。這裏,點活畫面、托出詩境的是壹個「遠」字。它給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從這壹個字,讀者自會想見有人在暮色來臨的山路上行進,並推知他的孤寂勞頓的旅況和急於投宿的心情。接下來,詩的次句使讀者的視線跟隨這位行人,沿著這條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貧」是對這戶人家的寫照;而壹個「貧」字,應當是從遙遙望見茅屋到叩門入室後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蒼山遠」前先寫「日暮」,這句則在「白屋貧」前先寫「天寒」,都是增多詩句層次、加重詩句分量的寫法。漫長的山路,本來已經使人感到行程遙遠,又眼看日暮,就更覺得遙遠;簡陋的茅屋,本來已經使人感到境況貧窮,再時逢寒冬,就更顯出貧窮。而聯系上下句看,這壹句裏的「天寒」兩字,還有其承上啟下作用。承上,是進壹步渲染日暮路遙的行色;啟下,是作為夜來風雪的伏筆。

這前兩句詩,合起來只用了十個字,已經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寫得神完氣足了。後兩句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寫的是借宿山家以後的事。在用字上,「柴門」上承「白屋」,「風雪」遙承「天寒」,而「夜」則與「日暮」銜接。這樣,從整首詩來說,雖然下半首另外開辟了壹個詩境,卻又與上半首緊緊相扣,不使讀者感到上下脫節。但這裏,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來,「聞犬吠」既在夜間,山行勞累的旅人多半已經就寢;而從暮色蒼茫到黑夜來臨,從寒氣侵人到風雪交作,從進入茅屋到安頓就寢,中間有壹段時間,也應當有壹些可以描寫的事物,可是詩筆跳過了這段時間,略去了壹些情節,既使詩篇顯得格外精煉,也使承接顯得更加緊湊。詩人在取舍之間是費了壹番斟酌的。如果不下這番剪裁的功夫,也許下半首詩應當進壹步描寫借宿人家境況的蕭條,寫山居的荒涼和環境的靜寂,或寫夜間風雪的來臨,再不然,也可以寫自己的孤寂旅況和投宿後靜夜所思。但詩人撇開這些不去寫,出人意外地展現了壹個在萬籟俱寂中忽見喧鬧的犬吠人歸的場面。這就在尺幅中顯示變化,給人以平地上突現奇峰之感。

就寫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詩是從所見之景著墨,後半首詩則是從所聞之聲下筆的。因為,既然夜已來臨,人已就寢,就不可能再寫所見,只可能寫所聞了。「柴門」句寫的應是黑夜中、臥榻上聽到的院內動靜;「風雪」句應也不是眼見,而是耳聞,是因聽到各種聲音而知道風雪中有人歸來。這裏,只寫「聞犬吠」,可能因為這是最先打破靜夜之聲,也是最先入耳之聲,而實際聽到的當然不只是犬吠聲,應當還有風雪聲、叩門聲、柴門啟閉聲、家人回答聲,等等。這些聲音交織成壹片,盡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內,未曾目睹,但從這壹片嘈雜的聲音足以構想出壹幅風雪人歸的畫面。

詩寫到這裏,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沒有多費筆墨去說明傾聽這些聲音、構想 這幅畫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從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觸發的旅人靜夜之情,都不言自見,可想而知了。

2.描寫雪 詩句 原創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盧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艷。(呂本中)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

——這三句詩句,是巧妙地運用了雪與梅花在顏色、季節以及她們給人以春天來臨的希望上,進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寫。我們也可以借鑒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關的事物,通過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寫具體逼真。

2、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羅萬朵雲。(元稹)

——這兩句詩的前半部分,描寫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足不出戶的惡劣天氣。但是,詩句的後半部分,作者通過自然景色抒發的情感,卻是積極向上的,作者通過'千株玉、萬朵雲、瓊枝',把北國的冬天變得溫情脈脈,不在因雪而淩厲肅殺。作者把自己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表達的具體貼切。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必須與自己豐富的心理世界結合起來,才能真切感人。

3、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歐陽修)

——雪與春天,這是我們對諸多寫雪的詩句最熟悉的。這幾句詩,表達了作者飽滿的熱情和樂觀的人生觀。作者利用詩句,為我們提供了壹個萬紫千紅的春天畫卷,提示我們聯想春天的美麗,正是文學作品對人思想的啟迪。

4、燕上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這是李白直接描寫大片雪花的詩句,我們可以直接引用來描寫雪。我們要學習詩人通過細致觀察、進行形象刻畫的創作品質。

5、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作)

——這是作者經過大膽的想象,把雪寫成是天上壹場激戰而飄下的龍鱗,賦予雪以俠客的性格。在環境氛圍和心理感覺與之相適應時,可引用這比較獨特詩句。

3.急求壹首描寫冬天的古詩

描寫冬天的詩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描寫冬天的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劉長卿 柳宗元 日 暮 蒼 山 遠,千 山 鳥 飛 絕, 天 寒 白 屋 貧。萬 徑 人 蹤 滅。

柴 門 聞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風 雪 夜 歸 人。獨 釣 寒 江 雪。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樣子;壹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

曰:語助詞,無實義。 《詩經·小雅·角弓》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

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淒淒:寒涼。翳翳:陰暗。

希:少。在目:眼睛所見。

皓:白。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朔風:北風。勁:猛烈。

哀:淒厲。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牖:窗戶。

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庭霰:落在庭院裏的雪花。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壹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回風:回旋的風。

唐·杜甫《對雪》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雲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壹作張繼詩)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風聲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壹般。

唐·高駢《對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於柳絮重於霜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

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

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江山不夜月千裏,天地無私玉萬家 玉:喻白雪。

元·黃庚《雪》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清·洪升《雪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