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後垃圾派
後垃圾派,是繼承原垃圾派後最具先鋒意識的口語詩歌寫作浪潮。它延襲了原垃圾派的客觀、直接、反向、粗糙、放浪、崇低、向下等非理性的詩學思維,揚棄了皮旦原垃圾派詩學原則中“非靈”“非肉”等反生命反意誌的教條理論;形成並誕生了壹批獨具生命本真存在現象特征的後垃圾詩學體系、詩歌文本及詩人。最早和有影響的是徐鄉愁於200x年創作完成的《荒郊野嶺》和後來管黨生創作的《曠野》;以及曾德曠、小招、陳傻子、無聊人、古河、藍煤等原垃圾派詩人和後垃圾派詩人創作的作品。後垃圾派概念最先由丁星友於2004年提出,至2012年藍煤首次概述並倡導“‘後垃圾詩歌’寫作運動”的詩歌觀念,期間重要的後垃圾派詩學理念發展和演變大致經歷了:2007年曾德曠提出並於2012完成的“負詩歌”寫作理論;2003年楊春光和未滿提出的“後政治詩歌”寫作理論;2009年無聊人提出的“生命寫作”理念;2011年藍煤提出並完成的“零度主義詩歌”寫作理論;2011古河提出的“賤詩歌”寫作理念;2013年的歲末無聊人提出的“無恥和惡詩歌”寫作理念等。總之“後垃圾派”較“原垃圾派”其寫作理念更進壹步與所謂“崇高和善”的寫作相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