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對康橋的依依不舍、留戀之情。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誌摩所作。
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壹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壹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誌摩詩作中的絕唱。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誌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誌摩壹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壹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壹種獨特的審美快感。
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誌摩的詩美主張。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壹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
作者簡介:徐誌摩,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誌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
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壹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