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雪》閱讀原文
①我曾有緣,在黃昏的江船上仰望過白帝城,頂著濃冽的秋霜登臨過黃鶴樓,還在壹個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圍,人頭濟濟,差不多絕大多數人的心頭,都回蕩著那幾首不必引述的詩。人們來尋景,更來尋詩。有時候,這種焦渴,簡直就像對失落的故鄉的尋找,對離散的親人的查訪。
②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壹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他們褪色的青衫裏,究竟藏著什麽法術呢?
③今天,我沖著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去尋陽關了。出發前曾在下榻的縣城向老者打聽,回答是:?路又遠,也沒什麽好看的,倒是有壹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擡頭看天,又說:?這雪壹時下不停,別去受這個苦了。?我向他鞠了壹躬,轉身鉆進雪裏。
④壹走出小小的縣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壹片雪白,什麽也沒有,連壹個皺褶也找不到。在別地趕路,總要每壹段為自己找壹個目標,盯著壹棵樹,趕過去,然後再盯著壹塊石頭,趕過去。在這裏,睜疼了眼也看不見壹個目標,哪怕是壹片枯葉,壹個黑點。於是,只好擡起頭來看天。從未見過這樣完整的天,壹點兒也沒有被吞食,邊沿全是挺展展的,緊紮紮地把大地罩了個嚴實。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
⑤天竟晴了,風也停了,陽光很好。天邊漸漸飄出幾縷煙跡,並不動,卻在加深,疑惑半晌,才發現,那是剛剛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壹種令人驚駭的鋪陳?那全是遠年的墳堆,那麽多,排列得又那麽密,只可能有壹種理解:這裏是古戰場。
⑥我在望不到邊際的墳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現出艾略特的《荒原》。這裏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註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隨著壹陣煙塵,又壹陣煙塵,都飄散遠去。我相信,死者臨亡時都是面向朔北敵陣的;我相信,他們又很想在最後壹刻回過頭來,給熟悉的土地投註壹個目光。於是,他們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壹座。
⑦遠處已有樹影。急步趕去,樹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壹個坡,猛壹擡頭,看見不遠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壹座,我憑直覺確信,這便是陽關了。轉幾個彎,再直上壹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處尋找,近旁正有壹碑,上刻?陽關古址?四字。
⑧這是壹個俯瞰四野的制高點。西北風浩蕩萬裏,直撲面來,踉蹌幾步,方才站住。腳是站住了,卻分明聽到自己牙齒打戰的聲音。這兒的雪沒有化,當然不會化。所謂古址,已經沒有什麽故跡,只有近處的烽火臺還在,就是剛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見壹層層泥沙,壹層層葦草,葦草飄揚出來,在千年之後的寒風中抖動。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積著雪,層層疊疊,直伸天際。
⑨王維實在是溫厚到了極點。對於這麽壹個陽關,他的筆底仍然不露淩厲驚駭之色,而只是纏綿淡雅地寫道:?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杯酒,友人壹定是毫不推卻,壹飲而盡的。
⑩這便是唐人風範。他們多半不會灑淚悲嘆,執袂勸阻。他們的目光放得很遠,他們的人生道路鋪展得很廣。告別是經常的,步履是放達的。這種風範,在李白、高適、岑參那裏,煥發得越加豪邁。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壹看便可識認,形體那麽健美,目光那麽平靜,神采那麽自信。而唐代,卻沒有把它的屬於藝術家的自信延續久遠。王維詩畫皆稱壹絕。但是,長安的宮殿,只為藝術家們開了壹個狹小的邊門,允許他們以卑怯侍從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壹點娛樂。陽關的風雪,竟越見淒迷。
?於是,九州的畫風隨之黯然。陽關,再也難於享用溫醇的詩句。西出陽關的文人還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謫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這麽多嘆息的吹拂,陽關坍弛#了,坍弛在壹個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終成廢墟,終成荒原。身後,沙墳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誰也不能想象,這兒,壹千多年之前,曾 經驗 證過人生的壯美,藝術情懷的弘廣。
?回去罷,時間已經不早。怕還要下雪。
《陽關雪》閱讀題目(壹)
小題1本文重點寫尋訪陽關,但開頭兩段卻不寫陽關,用意何在?(2分)
小題2請簡要賞析第⑥段劃線 句子 的內容和表達效果。(4分)
小題3聯系上下文, 說說 第?段中作者為什麽說陽關?再也難於享用溫醇的詩句?。(2分)
小題4本文選自《 文化 苦旅》,結合本文內容,回答作者陽關之旅?苦?在何處。(4分)
《陽關雪》 閱讀答案 (壹)
小題1暗示作者的陽關之旅也是壹次文化之旅(1分)。
小題2作者此處思接千載,視通萬裏,展開豐富的聯想,用三組排比再現了沙場征戰和親人們的思念,內涵豐富,蒼涼悲壯,富有感染力。(聯想和排比,2分;概括內容,1分;效果1分)
小題3唐代沒有把屬於藝術家的自信延續久遠,藝術只是為了制造娛樂(1分);西出陽關的文人大多是謫官逐臣,抒發的只是嘆息(1分)。
小題4天氣寒冷,路途遙遠,作者孤身前往(2分);曾經驗證過人生壯美和藝術情懷弘廣的陽關沒能繼續享用溫醇的詩句,而今成為廢墟(2分)
《陽關雪》閱讀題目(二)
18.結合三、四段回答:為什麽說?王維實在是溫厚到了極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從第五自然段的相關信息概括出唐人風範的特點是什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六自然段中?只為藝術家們開了壹個狹小的邊門?,?不需要藝術鬧出太大的局面?歷史老人凜然肅然,扭過頭去,顫巍巍地重又邁向三皇五帝的宗譜?運用了何種藝術手法?其作用是什麽?下文中與之相照應的內容有哪些?(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對下列 文章 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4分)
A.文章第五自然段充分運用對比的藝術手法,把中國文化現象與西方文化現象進行全方位對比,從而突出中國文化現象自身缺乏持久魅力的特點。
B.綜觀全文,文章在對陽關的真實的描寫中融進了對歷史的評論與慨嘆,顯現了對文化現象理性的思考。
C.作者在寫作中充分運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語言含蓄,耐人尋味。
D.文章由陽關的自然環境入筆,很自然聯系到王維的詩歌,進而引出中外文化現象,文筆浪暢,從容自如。
E.?陽關坍弛了,坍弛在壹個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終成廢墟,終成荒原?是因為它已失去戰爭中重要的地位而被人們遺忘。
《陽關雪》閱讀答案(二)
18.陽關荒涼偏僻,環境惡劣,(2分)而王維在詩中只字未提到,只說?無故人?,強調的是朋友情至上,(1分)因而說?王維實在是溫厚到了極點?。(1分)
19.(1)樂觀。(2)眼光放得遠。(2)告別步履放達。(3)充滿自信。
20.①采用了擬人的藝術手法形象地說明統治者所追求的只是王權,因而不可能為藝術家們提供廣闊的舞臺空間。(3分)
②與下文的?九洲畫風黯然?,?陽關再也難享用溫醇的詩句?,文人大多成了?謫官逐臣?,?陽關坍弛了?等內容相照應。(答出壹點給2分,答出2點或2點以上給3分)
21.(A)(E)A並非?全方位的對比?,也不是突出?中國文化現象自身缺乏持久的魅力?,而是轉入下文揭示中國文化現象被扼殺的深層原因。E並非?失去戰爭中的重要地位?而被人遺忘。
猜妳喜歡:
1. 余秋雨陽關雪閱讀題答案
2. 建築的語言閱讀題答案
3. 垂釣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4. 壯士余秋雨閱讀答案
5. 夜雪白居易閱讀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