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在這裏讀了三年,大學畢業後又回來這裏工作。算起來,我在這個縣呆了25年,算是本地專家了。這些年來,我在縣城吃過很多大大小小的餐館。雖然我缺少魯美食家那種天賦異稟的味蕾,對飲食文化完全是個門外漢,但在漫長的歲月裏因為見得多了,還是有壹些體會的。
宜蘭當地的美食給我印象最深:滿族餐廳,三姓火鍋,老冰糕。
依蘭是滿族的發源地。以前這裏有很多滿族人,街上有很多滿族餐館。和穆斯林酒店壹樣,這些滿族酒店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滿人飯店的牌匾底色壹般為黑色,典雅的門楣上有木對聯。至於對聯的內容,有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和吃有關。這些對聯工整,遣詞造句,有的還有典故。經過深思熟慮,它們充滿了魅力。
至於滿族菜,感覺和東北菜差不多,或者說東北菜本來就是滿族菜的衍生品。不過印象中滿族菜沒有東北菜那麽“血腥”。比如東北菜的“殺豬菜”,講究壹個鮮字。豬壹殺,它的屍體就被用各種方式擺上餐桌,味道很新鮮,但總感覺血淋淋的,吃起來真的很難受。
滿族的菜肴,雖然經常用豬肉,但味道適中,深得中庸之道的精髓。有時候我會想,真的很奇怪,滿族祖先在這片白山黑水的土地上,以堅韌和武功聞名,但他們的食物卻如此不溫不火!
以前滿清餐館很多,現在很少了。或許,因為他們太中庸,所以特點並不突出。另外,現在的餐飲行業競爭激烈,開了很多,關了很多,沒有突出的特色。在這個快餐時代,很難吸引食客的眼球,但滿族餐廳似乎並不擅長。他們更適合慢而精的產品,所以衰落是必然的。
除了滿座飯店,宜蘭美食還有壹個招牌,那就是三星火鍋。宜蘭以前叫三姓。據說秦暉皇帝被流放到這裏。雖然他也帶了廚子,但晉人命令他們不得擅自下廚。但是二帝吃不慣金人煮的那種半生不熟的野味。每次吃的都很慘,於是廚師以加熱食物的名義,用銅鍋煮。在它的銅爐裏烹制的山珍海味,成為了宜蘭壹代又壹代的奇葩美食。吃起來很香,牙印也很香。可惜隨著時代的變遷,正宗的三姓火鍋如今已經不多見了。
我曾經吃過壹家正宗的三姓火鍋,在壹家民房的二樓小樓裏。掌櫃用銅火鍋煮了各種食材,有牛羊肉,還有很多從林區帶來的野味野菜,下面燒炭。火鍋燒開後,咕嘟嘟冒泡,回應著下面劈啪作響的柴火,像是在演奏音樂,歡快至極。在寒冷的冬天,這個時候,房間裏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真的是壹場盛宴,在我的記憶中印象非常深刻。可惜幾年前平房拆了,酒店也不知道去哪了。好像消失了。太可惜了!
宜蘭的老冰糕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小吃。我不知道它的歷史追溯到什麽時候,但在我漫長的記憶中,它壹直若隱若現,那麽生動清晰。
小時候,我們家孩子夏天最喜歡的零食是冰棍。那時候壹根冰棍才5毛錢,很爽,還有甜甜的奶油味。炎炎夏日,吃起來真的是清爽提神。而且吃了之後嘴是正常的,不像很多冰淇淋吃了之後不舒服。
我們家孩子貪吃,壹聽到外面賣冰棍的聲音心裏就癢癢的。這時候如果父母不給零花錢,我們也可以想辦法把雞舍裏雞下的蛋偷出來換。按照現在的經濟學角度來看,這是壹個非常不劃算的易貨交易,但是我們很貪婪,不會管那麽多。雖然家長發現了會罵,但我們還是願意做這種事,讓家長防不勝防。
到了縣城上高中的時候,學校在郊區,離縣城有壹段距離,學習時間比較緊,沒有太多機會去城裏逛逛。每次來壹般都是去購物,除了200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都是滿大街的。夏天的時候,基本每次來都是品嘗冰糕。
當時在現在的中央大街東段,東順城路路口,每隔幾步就有壹個冰淇淋攤。攤位很簡單,就簡單的用紗簾圍起來。裏面有好幾桌,然後可以采購壹些菜,就可以開了。店主用壹種特殊的工具把冰糕從冰桶裏夾出來。冰糕是壹個白色的小球,在盤子裏來回滑動,非常可愛。
記憶中的學生時代,那時候夏天真的很熱。太陽底下拴在電線桿上的狗熱得吐著舌頭,喘著氣。當時是中午,街上人不多,估計要麽睡午覺,要麽躲在家裏避暑,所以我的印象是冰糕攤壹般顧客不多。在安靜的環境裏,我慢慢的吃著冰糕,慢慢的打發時間。店主在我旁邊,懷疑我是困了還是擔心了。就這樣,記憶中的靜止畫面,在流水的歲月中緩緩飄過。
以前北蔡市場和現在的吳國成路壹帶有幾家冰糕店,名氣很大,甚至無形中形成了品牌。我昨晚去了那裏。這裏環境挺好的,食客也多。我點了壹份冰糕,慢慢品嘗。我覺得味道真的很好。吃了之後滑而不膩,既有水果的鮮美,又有奶油的香甜。雖然是冰鎮ⅵ,但是剛剛好,溫和不刺激,吃完嘴裏有壹種回味。難怪生意這麽好,顧客是最好的口碑!
宜蘭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遠不止上面說的三種。還有蛋糕(絲餅、餡餅、筋餅)、石板燒烤等。由於本人知識有限,難免有疏漏甚至偏頗之處。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