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月亮皎潔,湖水清澈。湖面平靜無風,就像壹面鐵底銅鏡。看著美麗的洞庭湖和群山。真的很有想象力。翠綠的君山真的像壹只精致的銀盤子裏的綠蝸牛。
這首詩描寫了秋月下洞庭湖的美麗景色。微波安靜,從容,美好,特別愜意。詩人放飛想象,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寧靜祥和的朦朧之美,勾畫出壹幅美麗的洞庭湖景觀圖。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瑰麗的氣度和崇高獨特的情懷。
擴展數據
《王洞庭》成書於長慶四年(824)秋。20年劉禹錫被貶南方,去了洞庭。根據文獻記載,大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州,這壹次,是在秋天。而這首詩就是這次旅行的生動記錄。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寫的壹首山水詩,清澈雋永。第壹句寫的是水、光、月光的交融,可見湖的寬廣和悠遠。這應該是黃昏時的場景。天還沒有黑,但是月亮已經出來了。如果是深色的,就看不到兩種顏色的融合。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來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經落山,湖面沒有反光,就像鏡子沒有擦亮就暗淡無光壹樣。第三句是關於王源湖君山的綠色。這裏的“山水”其實指的是山,也就是湖中的君山。“風景”的用法屬於古漢語中“偏義復合詞”的用法。第四句用了另壹個比喻,把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銀盤上的青螺。全詩充滿了純粹的風景,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起來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