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壹代高僧呼籲僧人殺敵,圓寂後留下壹字無人參透,是什麽字嗎?

壹代高僧呼籲僧人殺敵,圓寂後留下壹字無人參透,是什麽字嗎?

佛教於中華文明來說至關重要,自漢以來的史料處處可以看到佛教的蹤跡,它早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完全可以說,漢傳佛教文化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自古以來,佛教在普通民眾中的普及,都少不了高僧傳道。高僧是人們對佛門比丘的尊稱,他們德高望重,佛法高深,多跳出三界之外,不問世事。

但近代時,卻有那麽壹位被稱為第壹高僧的老和尚,竟呼籲僧人拿起武器奮勇殺敵,雖然他破了佛門殺戒,但更被世人銘記、敬仰。

出身塵世,心向菩提

道光20年(1840年),福建泉州,壹個名為蕭古巖的男嬰誕生在壹個官宦之家。在他呱呱落地後不久,母親便去世了,老來得子的父親和庶母將他撫養長大,十分疼愛,但蕭古巖卻並不想像父親壹樣走上仕途。

他的誌向完全不同,性格也恬淡無爭。在同齡人讀四書五經,學八股作文時,他雖然也學習儒學,卻也開始熟讀佛經,對佛理、佛法非常感興趣,經常獨自研究,廢寢忘食。

17歲那年,蕭古巖只身前往衡山,想要出家,半路被父親接回。父親老來得子,不想蕭家斷掉香火,為絕其念頭,為他求娶了兩房妻妾。

那個年代父母之命不可違抗,蕭古巖被迫妥協,但結婚後,他並沒有碰兩位女子,而是堅定地壹心向佛,兩年之後就辭別兩位妻妾,偷偷地再度離開了家鄉修習佛法。

走到福建鼓山湧泉寺時,蕭古巖感到冥冥之間的某種呼喚,決定在這裏落腳,落發出家,次年便受了戒,受師父傳承衣缽,正式成為了出家僧人,法名古巖。

從此之後,古巖刻苦鉆研佛法經文,先是在後山躲避尋找自己的家人三年,又在寺中擔任職事四年,而後辭去職事,再度進入後山巖洞中潛心向學,又是數年。

走遍天涯,心誌堅定

十年光陰瞬息而過,古巖總感覺遇到了瓶頸,再難以參悟,經遇高人指點,來到天臺山的龍泉庵,拜謁壹位老禪師。老僧壹見到他,便知他這麽多年在山洞中坐苦禪的經歷,不禁搖頭嘆息。

他告訴虛雲,這樣的方法雖然於修行來說會略有小成,但即便妳能證到初果,這也不是正道。所謂菩提之心,是度己的同時還要度人,四處求證的同時,隨俗傳法,隨緣救度。

古巖留了下來。他在老法師的指引下,在江浙附近各大古老的名寺學習,到三十六歲那年,正式辭別老法師,走向了海角天涯,訪問名山大川的各地佛學鼎盛之處,開始了屬於自己的漫長的參佛求學之路。

其中歷盡艱辛和苦難,若沒有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壹心向佛的信仰,是克服不了的。

他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探尋佛學文化:先東渡普陀山,去往這個所有佛學信徒都視為朝聖之地的聖地,參拜了各個寺院;而後前往數地寺剎禮高僧、拜舍利。

為報父母恩德,去除未盡孝道的業障,在阿育王寺燃指供佛,並二訪普陀,自普陀起香,三步壹拜,拜向五臺山,三年乃成。

去過終南山,峨眉山,前往拉薩布達拉宮拜謁活佛,甚至翻越喜馬拉雅山,直至緬甸、印度、錫蘭這些佛教發祥地朝禮佛跡,後前往雲南,拜雞足山,拜訪了無數的名山大剎。

1895年前往揚州做法事,禪七中開水濺手,茶杯落地後隨著壹聲脆響,疑根頓斷,到達了開悟的境界。

六十壹歲那年,他已頗具聲望,弟子甚多,其中不乏親貴大臣、王室家眷,恰逢義和團之亂,天下動蕩。

參謁過他的大臣勸他隨西逃的慈禧、光緒帝的大部隊壹起離京,輾轉到西安,而後古巖離開西安,去往了附近的終南山修行。

這壹年已到歲暮,大雪封山,壹日他在鍋中煮了芋頭,開始入定,新年時附近僧人去找他賀歲,以磬開靜,相邀吃飯。

古巖以為自己鍋中芋頭應當熟了,打開壹看,鍋裏早已結冰,原來他入定已半月之久!自此以後,他改名“虛雲”。

上求下化,殺生護生

晚清時兵荒馬亂,封建王朝搖搖欲墜,各地軍閥割據,虛雲從不避諱與軍閥權貴接觸,反而向他們談論佛法,弘揚佛學,漸漸地真有人從企圖毀寺逐僧,到皈依三寶,轉而維護佛教,還曾面見孫中山先生,籌組中華佛教總會。

他四處募化,重修破敗的寺宇,前往各地弘化,甚至遠渡南洋時,萬人皈依,正所謂:上求菩提,下化眾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號召各大寺廟節約糧食、向信徒民眾募捐善款給國家和災民,還率領壹眾高僧為奮勇作戰的士兵祈福。佛教有殺戒,本應與這些打打殺殺無關,可是虛雲法師不這麽想。

虛雲大師在抗戰爆發時,明確表示當國家遭遇外來入侵者,應當全國上下萬眾壹心,他呼籲當時的佛家僧人信徒拿起自己的武器,上戰場奮勇殺敵,懲惡揚善,捍衛華夏的疆土。

對待這些窮兇極惡的侵略者不需要心慈手軟。佛祖是僧人的信仰,可是,愛國壹直是中國人的信仰,民族大義前,人人有責。

甚至,他組建了壹支專門由僧侶組成的救援隊,穿梭於前線之中,冒著生命危險救治傷員,五臺山先後也有千余名僧人受到號召,穿上戎裝加入戰爭,被稱為僧人連。

這樣不固守於清規戒律,能夠在國家面臨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的僧人,令人感動不已。

國難當頭,殺生是為護生,他們雖然犯了殺戒,但殺人是為了更多人免於被殺害,這就是佛,這就是善。

戰爭過後,新中國成立。虛雲大師成為了中華人民***和國的佛教協會的榮譽會長,依然回到深山潛修。後於1959年圓寂,享年120歲高齡。

臨終前,大師留下壹字,至今無人參透明白、解讀出來。這個字,便是“戒”之壹字。這是佛家用語,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佛門八戒,但是出於虛雲大師這個壹生傳奇的中國第壹高僧之口的這個“戒”,到底是什麽意思,誰又能參得透呢?

虛雲大師壹生,身兼禪宗五門傳承,中興六大祖庭,主法十五道場,重興雲門,法嗣信徒數百萬,在他的努力維護下,晚清到近代中國將近壹個世紀的戰亂下,中國佛教依然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他被尊為第壹高僧,不但是因為佛法高深,更因為他對禪宗偉大無私的貢獻,亂世之中不避世,反而做出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善事,稱壹聲泰鬥毫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