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醉在燈油燈下看劍的夢裏,夢回軍營的舊日時光,壹響號角聲。
八百裏分下主火,五十弦翻塞外,兵臨戰場秋。
馬跑得像馬德祿,弓箭飛得像打雷。
皇帝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壹代又壹代的好名聲,這是壹個好主意。可憐的頭發變成了白發人!
翻譯:
在壹個醉酒的夢裏,我點了壹盞油燈看劍,醒來就聽見軍營的號角在響。
把牛肉給將士們享用壹頓美餐,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來鼓舞士氣。
這是戰場上的秋季閱兵。
戰馬奔跑如魯,弓箭驚雷。
完成國王統壹國家的大業,獲得代代相傳的好名聲。
窮成了白發人!
註意事項:
(1)斷位:碑名。題目是《富通賦莊詞》。
②挑燈:挑油燈的核心,使其明亮。
3夢回:醒來。吹喇叭:在部隊裏吹喇叭。軍營:連成壹體的軍營。
④八百裏:指牛。古時候有壹頭很帥的牛,名叫“八裏伯”。指揮下(胡ι):指會帶土的下屬。徽,在古代,指的是軍隊的旗幟。烤(炙):烤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壹種樂器,有五十根弦。這個詞指的是軍樂合奏的各種樂器。轉:玩。塞外之聲,映邊塞之樂。
⑥ (dí)魯:兇猛的快馬。相傳三國時期,劉備被人追殺,乘“魯”號跳河脫險。
⑦雷電(pìlì√):伴有巨響的強烈閃電。
⑧ ⑧ ⑧(李⑧ o)但是:搞定。天下事:指收復中原。
欣賞1:
這是辛棄疾送給陳亮的壹首詞。愛國者陳亮壹生堅持抵制黃金。他是辛棄疾在政治上和學術上的朋友。他壹生失意。直到五十多歲才拿到頭獎,第二年就去世了。他們都受到南宋統治集團的排擠和打擊。宋十五年,和辛棄疾曾在江西鵝湖商議修復計劃,但後來他們的計劃都落空了。這個詞可能是在這個日期前後寫的。
這首詞寫的是整個京城關於軍旅生活的事,也可以說是寫在想象中的抗金軍中的生活。最後壹部電影描述了壹個秋天的早晨,士兵們奉命上戰場的壯麗場景。前兩句講的是軍營裏的黑夜和黎明。“酒後看劍”這句話有三層意思:“看劍”是誌,“看燈”是指時間,酒後看劍是寫不忘報國。第二句“夢回吹角入營”,寫的是黎明醒來,聽見各個軍營雄壯的號角聲此起彼伏。最後壹句是看,這句是聞。接下來的三句是關於士兵的宴飲、娛樂和閱兵,詞的境界逐漸延伸和擴大。“八百裏烤”就是烤牛肉的意思。“回”是壹面軍旗。士兵們在軍旗下分享烤牛肉。《五十弦過長城》指的是各種樂器演奏的雄壯悲涼的軍歌。這種古老的樂器有五十根弦。李商隱詩:“不知我錦瑟何以有五十弦。”這個詞中的“五十弦”是指合奏的各種樂器。“轉”是指打。“塞外之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
下壹部電影是關於驚心動魄的打鬥場面:“馬做的盧菲菲”,“盧菲菲”和壹匹好馬的名字。相傳三國劉備在荊州遇厄,其祿馬載其過檀溪(《三國誌傳》,引自《世說》)。“做”,做“如”解。“弓如霹靂,弦驚”,意思是射箭時弓弦發出的聲音像雷震。“天下終結王事”這句話形容的是將軍打勝仗成功時的高昂鬥誌。“天下事”指的是收復中原。收復中原不僅是君王的事,也是百姓共同關心的事。最後壹句話剛說完,就轉入了在南宋統治集團的打壓下,恢復祖國河山的野心無法實現的悲憤。這個轉折讓上面寫的所有願望都變成了幻想,都化為泡影。
這首詩的題目是《莊詞》,前九句的確可以稱之為莊詞,但最後壹句改變了全詩的感情,變得悲壯而非壯美。前九句歡快豪邁。最後壹句描述了現實與理想的巨大矛盾,以及理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幻滅。這是辛棄疾政治生命的悲憤,也是陳亮的悲憤。
辛棄疾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大師。這首詩的藝術風格有兩個方面:壹是內容和情感波瀾壯闊,其色調和色彩與婉約派完全不同。第二個是他的第壹個詞的結構和布局的奇怪變化。壹般來說,分詞的做法是在上下篇分別寫風景和抒發感情,而這個詞的聲調要按照曲式在《戰地秋兵》的句子中進行切分。這個詞則是將兩段內容緊密聯系在壹起,變化相同(變化是第二段的開始)。按照它的字面意思,這個詞的前九句是壹個意思,最後壹句“窮白發生”是另壹個意思。全詩結尾來了個大轉折,以轉折結尾。文筆很蒼勁有力。前九句都是虛構的。最後壹句是現實,最後壹句否定前面九句,最後五句否定前面幾十句。前九句寫的酣暢淋漓,只是為了加重後五句的失望。這樣的結構不僅在宋詞中很少見,在古詩詞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體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獨創精神。但辛棄疾運用這種藝術手法,並不是為了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與他的生活感受和政治經歷密切相關。因為難以實現他恢復的野心,他的感情爆發了,自然就打破了形式的套路,這絕不是壹個只註重文學形式的作家能做到的。
欣賞二:
辛棄疾20歲時,在家鄉李夑(今山東濟南)參加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在很多地方做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拒絕。後來長期不得任用,隱居近二十年。此詞表達了他抗敵救國的夢想和畢生理想,表達了他的悲憤之情。
在字的第壹部電影中,編劇在家郁郁寡歡,只能借酒消愁;然而,即使是在深夜醉酒的時候,我也壹次次打開燈,看著那把陪伴了我很久的抗擊敵人的寶劍,渴望聚焦前線,出兵北伐。作者就是帶著這樣的向往和憧憬進入夢境的。他隱約覺得天快亮了,連綿不斷的軍營裏響起了洪亮雄壯的號角聲。他獎勵士兵壹大塊烤牛肉,讓他們分享;軍樂隊演奏高亢的邊疆戰歌助興。在秋風獵獵的戰場上,他檢閱了各路兵馬,準備出征。
接下來的壹段話,緊接著描述了戰鬥的英勇和勝利的結局:戰士們騎著駿馬疾馳,快如“魯”,快如閃電;拉開強弓,萬箭齊發,聲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徹底失敗了。他帶領將士最終完成了收復中原、統壹祖國的大業,在生前死後都贏得了不朽的聲譽。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壹個意氣風發、誌存高遠的勇敢將軍的形象。他是“如虎,吞萬裏如虎”!然而,在字的最後,作者深深地嘆了壹口氣:“白發生了!”從感情的巔峰猛烈跌落。原來,雄壯的軍容,馳騁的戰陣,輝煌的勝利,都是夢想。實際上,在茍安賣國統治集團的打壓下,作者沒有辦法報效國家,歲月虛度。《可憐的白發生》包含了許多無法言說的壓抑、焦慮、痛苦和憤怒!
從全詞來看,英雄與悲壯,理想與現實反差強烈。作者只能在酒醉時望劍,在夢中疾馳殺敵,醒來時哀嘆。這是個人的悲劇,也是國家的悲劇。作者的忠義之氣,無論是醒著的,醉著的,夢著的,都不能忘記,是他崇高深沈的愛國主義和奉獻精神的生動體現。
欣賞三:
喝醉了,拿著燈看著劍,夢見自己吹響號角,紮營。八百裏在我指揮下,五十弦翻塞外聲。士兵們被安排在秋天的戰場上。路飛是馬做的,跑得像晴天霹靂壹樣快。發生這種事真可惜!
作者辛棄疾(1140-1207),本名佑安,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賈萱。辛棄疾壹生抗金,被掌權者所恨,於是被解除官職,隱居江西某湖。好友陳亮(字同福)到岱湖拜訪辛棄疾,兩人推心置腹地談論抵抗北伐的計劃。分手後,他們互道平安,各抒己見。《破陣》是辛棄疾送給陳亮的壹首抒懷的詩。詩中回憶了昔日義軍英勇壯闊的戰鬥生活,表達了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雄心壯誌,也表達了報國無門、壯誌難酬的悲憤之情。
第壹句“酒後看劍”就是醉酒現實的寫照。辛棄疾被貶隱居,胸中苦悶。他不得不借酒澆愁,所以他不覺得酩酊大醉。但醉後不忘挽回大業,於是打開燈,深情地看著那把曾陪伴他殺場的劍。“挑燈”即開油燈,用詞十分準確,既指出“見劍”的時間是夜晚,又勾勒出詩人認真研究劍的表情,從而表現出他在劍的陰影下殺敵報國的迫切願望。開篇雖是對“醉酒”的描寫,卻在醉酒的陰霾中拔劍在手,蘊含殺意,為整篇文章定下了大膽的基調。
從《夢回吹角》到《生死功名》,都是描寫夢的。“夢回”壹詞點出了這件事。在夢裏,我回到了當年的軍營生活,耳邊是嘹亮的喇叭聲。詩人21歲時,組織2000人的部隊加入農民領袖耿靜的抗金義軍,不斷進攻金兵後方,聲勢浩大。失敗後,率領萬人渡過淮河,投奔南宋。近三十年,詩人的夢想是重新指揮千萬英雄馳騁沙場,建功立業。
“八百裏分下主,五十弦過長城”是寫作前的充分準備。“八百裏”指的是壹頭牛的名字,“五十弦”指的是部隊裏的各種樂器。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出兵出征前,士兵們愉快地分享著烤牛肉,軍營裏奏響了雄壯的戰歌。充足的補給保證了士兵強大的士氣,雄偉的長城之聲激勵著士兵必勝。雖然沒有戰爭,但詩人已經表達了他的自信,他是自信的,不可戰勝的。
《戰場上的秋兵》預示著激烈的戰鬥即將開始。短短五個字,就把浩浩蕩蕩的陣容刻畫的惟妙惟肖。飄揚的戰旗、士兵的號角、沖鋒的部隊、冷峻閃亮的刀槍,構成了壹幅莊嚴肅穆的畫面,展現了戰士們所向披靡的決心。
“馬的路飛快,弓如霹靂。”它描述了驚心動魄的激烈戰鬥場面。它就像壹個特寫鏡頭,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戰場上駿馬馳騁,叛軍與敵軍激戰,開弓放箭聲如雷。“德祿”是壹匹好馬的名字,後來常指驍勇善戰的好馬。“弓”和“馬”是指武功高強,殺敵報國的義軍戰士。這兩句話,兩個比喻,生動地描繪了戰鬥場面的慘烈,進壹步刻畫了沖鋒在前、異常勇猛的英雄形象,是詩人早期戰鬥生活的真實寫照。
“先王後事,死後功名”形容成功後的喜悅,表達了主人公的理想。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生前報效祖國,收復中原,死後留名建功立業。字裏行間彌漫著精忠報國的理想,讓字裏行間的感情上升到了極致。
結尾壹句“窮白發生”急轉直下,讓詞的感情壹下子由高到低。詩人的理想是收復中原,而現實是掌權者偏安江南。詩人只能悲憤嘆息,抒發壯誌難酬的感慨。這句話配合第壹句“酒後看劍”,描寫了現實,與中間的夢境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從而更有利地表達了詩人壯誌難酬的悲憤之情。
此詞基調豪放高昂,氣勢磅礴,藝術成就極高。第壹,思想是進步的。全詞按照“醉酒-夢境-現實”有序排列。夢裏還展現了“戰前準備、戰場上的士兵、沖鋒和成功”的諸多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壹個愛國者馳騁在戰場上的全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從而領略作者自由嚴謹的文風特點。第二,結構奇特巧妙。壹般來說,雙音詞在第壹部電影中描述風景,在下壹部電影中表達情感。這個詞打破了這種格式。第壹句和第二句互相照應,描寫現實,中間八句壹氣呵成,描寫夢境,在夢裏追憶往事,豪邁激昂,現實雄心勃勃,肝腸寸斷,義憤填膺。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深化主題。這種奇特而巧妙的結構和內容的完美搭配,顯示了辛棄疾獨創的藝術精神。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 ~ 1207)南宋詞人。原字檀府改為佑安,別名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是文學史上影響很大的詩人。當時以辛棄疾為核心,出現了壹大批以抒寫愛國思想為主的豪放詩人。辛棄疾在拓展詞的內容和發展詞的藝術表現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然而,在拓展詞體豪放風格的同時,詞界也出現了以吶喊、咆哮代替意象思維的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