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益陽城下,草長鶯飛,水自東向西流。
香樹無花,鳥語壹路春山。
翻譯:
益陽城外,雜草茂盛,壹望無際。這條山澗向東流,然後又向西流。春山裏,樹木蔥郁,香氣四溢,卻沒有壹個人,花開花落,鳥兒壹路歡唱。
這是壹首山水詩。當作者在春天路過益陽時,對眼前的景色有所感悟,即興創作了《山河雖裂,花落鳥鳴》的憂郁。
李華因安祿山困長安時的假職,被貶為杭州管事參軍。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平息後不久。當時益陽的位置非常重要,唐代最大的宮殿之壹的蓮長宮就坐落在這裏。境內的女媧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古木流泉,鳥語花香,風景秀麗。這是壹個天然花園。它每年都會吸引皇室、貴族、詩人和遊客前來觀賞。但在安史之亂中,遭到嚴重破壞,場面淒涼。詩人寫下這首詩,是因為他在安史之亂後通過益陽對這些場景有了獨特的體驗。
李華(約715-766),唐代散文家、詩人。字叔,昭君贊皇(今河北)人。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進士,天寶二年(743年)考入博學宏辭部,官督欽差,補缺。當安祿山被困在長安時,他被迫放棄了在任鳳閣的家庭。“安史之亂”平定後,他被貶至杭州參軍。明年,他將因風濕痹痛而走上仕途,然後隱居楊珊,信奉佛教。唐代宗死於大理元年(766年)。作為著名的散文家,他與小石英齊名,被世人稱為“小李”。並與蕭、、顏真卿等* * *提倡古文經學,並在韓、劉等地掀起古文運動。他的文章“壹般以五經為源”(獨孤及《趙縣李集序》),“非大師之意,不書也”。提倡“尊經”、“載道”。他的傑作從古代流傳下來。還有詩。原集已失傳,後人編有《李大爺文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