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宋
作者:蘇軾
作品:水調歌頭
內容: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禦史獄,遭貶。卒後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壹。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水調歌頭》
賞析:
賞月詩詞往往清逸孤寒,東坡這首詞直如縹緲於雲端,掩映於清輝之間。抒酒問月,有李太白酒仙遺風,壹片奇趣橫生。
明月皎皎照徹天上人間,天上是孤寒壹片,人間是相思無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圓缺,此事古難全”,已是豁達,但“但願人長久,千裏其嬋娟”更至樂觀誠摯,種種感情交融於月光之下,頓成千古絕唱。胡仔評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出,余詞盡廢。”
木蘭詩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壹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壹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壹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
《木蘭詩》原文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爹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爹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爹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爹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爹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織布機的聲音壹聲連著壹聲,木蘭姑娘對著門在織布。織布機突然不再發出聲音,只聽見木蘭姑娘在不斷地嘆息。問木蘭姑娘在想什麽,在思念什麽?木蘭回答道,我並沒有想什麽,也沒有思念什麽。只是昨夜我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冊有很多卷,每壹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又沒有兄長,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現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征。
到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晨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就在黃河邊宿營,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湧奔流的嘩嘩聲。早晨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了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千裏,奔赴戰場。軍隊像飛壹樣地跨過壹道道關,越過壹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鬥,多年之後才得勝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是記功授爵最高的壹級,得到的賞賜財物很多。天子問木蘭有什麽要求,木蘭不願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千裏馬,送她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戰袍,穿上以前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雲那樣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都說他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的腳喜歡亂騷亂撲騰,雌兔的兩眼老是瞇縫著,當它們挨著壹起在地上跑的時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