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七子之歌》是中國著名學者聞壹多於1925年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壹組詩,全文***七首,象征被外國列強侵占的七處中國國土,即澳門、香港島、臺灣、威海衛、廣州灣(廣東湛江)、九龍島、大連。我們常聽的《七子之歌·澳門》,僅僅是七首之中的第壹首。 《七子之歌》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壹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在詩中,聞壹多以擬人的手法,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淩、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壹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壹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憎惡。 1925年夏,聞壹多從美國留學歸國。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把西服和領帶扔進江中,急切地撲向祖國懷抱。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 放眼家園國家,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並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澳門只是“七子”之壹。祖國母親被掠去的七子分別是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廣東湛江)和旅大(旅順、大連)。 歷史不會忘記1842年那個屈辱的8月,清朝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壹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余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朝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準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壹串珍珠”寶島臺灣及琉球群島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俄羅斯帝國租借)。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壹把鐵鎖”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余處。“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壹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誌士們的心境:“沈沈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盡淚下,詩人獨悲歌。聞壹多目睹“國疆崩喪,積日既久”,有感於神州故土“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因擇其中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壹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雲爾。” 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壹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壹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余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壹闕復壹闕,不知清淚之盈眶。讀《出師表》《陳情表》時,故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後就要挨打”;它警示國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00多年來,壹代又壹代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上下求索,譜寫了壹首首恢弘壯麗的歷史詩篇。 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追求統壹的意誌匯成不可阻擋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1945年,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臺灣的最後壹任總督安藤利吉在臺北中山堂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臺灣從此重歸中國版圖。與此同時,廣州灣、旅順和大連也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 祖國大地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聞壹多之子說:“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聞壹多《七子之歌·詩序》
社會價值:
“中華七子”命運的歷史性轉折發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這塊曾被八國聯軍燒殺擄掠的土地上,毛澤東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宣布廢除壹切不平等條約,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史上壹幕幕慘痛的悲劇。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8年,中國宣布實行改革開放,國力蒸蒸日上。強盛的社會主義中國躍起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實現祖國統壹的呼聲響遏行雲。 “不能將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個世紀。”中國***產黨人代表中華民族喊出了洗雪恥辱的最強音! 1982年9月,鄧小平在會見撒切爾夫人時明確表示,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 鄧小平指出:“實現國家統壹是民族的願望,壹百年不統壹,壹千年也要統壹的。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壹個國家,兩種制度’。”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淩晨,坐落在香港維多利亞灣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世矚目的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隆重舉行。6月30日23點59分,英國藍底米字國旗和繪有皇冠獅子米字圖案的英治港旗緩緩降落,壹個半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宣告結束;7月1日零時零分,在中華人民***和國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盛開著紫荊花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徐徐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交接儀式後,查爾斯王子和剛剛去職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將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輪,駛離香港。輪船起錨處,正是154年前第壹任港督璞鼎查登陸香港的地點。 兩年之後,中華民族以又壹個洗雪恥辱的時刻迎接新世紀的到來。1999年12月19日夜,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內燈火通明。23時58分,綠色的葡萄牙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像帆壹樣滑落,20日零時零分,五星紅旗和綠色帶有蓮花圖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準時升起。中葡兩國政府在這壹刻完成了澳門政權的交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澳門回歸之夜,聞壹多先生的子孫四代***20多人團聚在北京門頭溝的家中,舉行家祭,慶賀澳門回歸祖國。家中對聯高懸:“百年誕辰紅燭燃遍舉酒慰英靈,九九歸壹死水微瀾昂首新世紀”,橫批“澳門回家”。 聞壹多之子聞立雕說:“父親期盼骨肉團聚的夙願終於實現了。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 新世紀夢想:祖國的完全統壹、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