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姿只在姚,誰到江南處處栽贓?
雪山中,貴胄臥,月色下,林中美女來。
寒依瘦影簌簌竹,春遮殘香漠苔。
自從去了賀郎,再無好吟誦,東風幾度悲寂。《明代高啟的九朵梅花》
很多喜歡《紅樓夢》的讀者都對《紅樓夢》中的壹首詩印象深刻。
“道是良緣,我只念木石前盟。
面朝天空,山中貴胄晶瑩雪;我永遠不會忘記世界上孤獨的森林。
嘆世道,美中不足。
即使是梅綺的情況,其意義也很難是平的。”《紅樓夢》中曹雪芹的“終身錯誤”。
這首詞裏,山中貴人雪晶指的是薛寶釵,人間童話指的是林黛玉。因為《紅樓夢》的廣泛流傳,這個詞也耳熟能詳。在欣賞《紅樓夢》這部小說的復雜曲折時,不禁贊嘆曹雪芹對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完美書寫,仿佛薛姑娘是寒雪中的隱士,黛玉是仙境中的森林,由此引發了對薛寶釵和林黛玉品質的壹系列討論。比如薛寶釵為什麽叫高適?林黛玉為什麽被稱為仙女?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兩句原出自元末清初著名詩人高啟的梅花名句。“山中雪滿,貴胄臥,月色林下美人來。”
高啟生於元末明初的亂世。蘇州人。他出生在壹個富裕的家庭,但他的父母去世得早。我從小就喜歡讀書。至親的缺失,讓他更容易從書籍中尋求精神慰藉,熟悉歷史,精通詩詞散文,見解深刻。
元朝末年,是壹個非常動蕩的時期,士人根本不可能參加科舉考試。但是,愛讀書的人成了朋友,高琦是當地的天才。
張士誠起兵反元,自立為吳王。在他的保護下,這壹帶蕭條的經濟迅速恢復,也是新王朝用人的時候。淮南省,政治顧問饒介壽守吳中,廣納賢才。高啟聽說後,多次派人邀請,延請他為上賓,招他為幕僚。此時的高啟只有16歲。在壹大群老儒中,鶴立雞群的是壹棵玉樹。其中,施耐庵、羅貫中等《水滸傳》、《西遊記》的作者為現代人所熟知。
高啟在張士誠政權工作了七年。他到底做了什麽?現在很難有具體的信息,但是他當時32歲,被明朝招入朝廷,直接被授予翰林的編制。朱元璋親自請他主持前朝元史的編纂,所以高啟在當時很有名。雖然在23歲時,他離開了在張士誠和饒介的幕府,回到家鄉隱居。
高花了大約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元史》。朱元璋看到這個年輕人,剛正不阿,想讓他充分發揮才能,任命合適的財政部侍郎。這其實是壹個要求官員清正廉潔的重要崗位。幹得好,他掌管國家財政。可以說朱元璋很信任這個年輕人,給他上進的機會。但高琦拒絕了。
說他只想回家隱居。
朱元璋還了很多錢,卻也埋下了高啟的殺身之禍。
那麽高啟為什麽要回老家不做官呢?
第壹,他父母雙亡,脈象單壹,天性敏感,更註重家庭。
第二,天才敏感,王者之旗換城頭。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他都覺得很難去關註那些,因為他在生活中是徹底的。
第三,在張士誠幕府,很難與人打交道。他不是全才張愛玲說,她在人面前感到壓抑,但在人不在的時候她感到舒服。
第四,張士誠的辭職其實是對自己的清醒。然而,朱元璋並不理解這個年輕人。
五年後,張士誠好心請他寫《論梁文》,因為蘇州知府魏官恢復了政府的舊基礎。或出於好心,或出於經濟原因,或出於對當地建築修復的支持,張士誠都寫了。其中有奉承的話,說是建在這裏。只是壹段文字,卻惹怒了朱元璋。
有個愛管閑事的人舉報說,魏官是張士誠的老部下,不忠誠。高啟涉案,被朱元璋斬首。才39歲。
壹代天才回到了他們悲劇的靈魂。
這是壹個悲慘的故事。再來看看高琦的《九朵梅花》。今天,我們欣賞第壹個。
高啟壹生比較閑適,父母留下的遺產使他能夠在亂世歸鄉隱居。他熱愛這種安靜孤獨的生活,在外面旅遊之後,他覺得這種生活更有價值。
他的清高不矯飾,精神寄托和皈依對於生活和感情匱乏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家裏的壹棵樹,是壹朵無聲開放的梅花,是父母靈魂的守護,是他的天堂。
而他的人生經歷自然有壹種別人不知道的悲傷。在封建家庭社會,失去父母的人其實很難融入世俗的社交圈。當然,文學文化圈是另壹種。那麽在《梅花》中,高啟壹定寄托了他的感情和靈魂。他孤獨寂寞的長大,和人間的雪,如魚飲水,梅花不愛冰雪,因為它的存在是註定的。
“瓊姿只在姚,誰到江南處處栽?”
這麽美的梅花開了,最適合它的地方就是天上的瓊樓玉宇。是誰把梅花掉到了世界上?江南到處都是梅花,看花看雪讓人開心。
我能想到高琦看到梅綻放時內心的喜悅,我甚至能感受到他童年和少年時代敏感的孤獨。在他沒有父母的童年,有梅花的地方,就是他不用擔心面對周圍關系的天堂。是壹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放松。
“山中雪滿,貴胄臥,月色林下美人來。”
那棵老梅樹,在大雪中,像壹個古老的高適,沈睡在雪中,享受著人間的清冷曠達。
明月當空,梅花開得正香。花如環,香如行。是梅花的仙女向大地揮手,在林中自由漫步。
"寒依疏影簌簌竹,春掩殘香淡泊苔. "
竹子愛梅花的影子,願與梅花相伴。春風吹得梅花忽上忽下,花瓣優雅地飄著,點綴在壹片片青苔上。
“自賀郎無好勇,東風愁沈默幾次。”
南北朝以來,何遜是真的愛梅花,寫出了梅花最美的壹句話。梅花好寂寞,每年都沒有壹句好的話來形容梅花的美麗。梅花在等今天的何遜。
那麽高啟的梅花詩,顯然比南北朝的何遜更美。當然,高啟的梅花和何遜的梅花是壹脈相承的,寫的是梅花在冷清中前行,以優雅的姿態等待知音。
因為何遜的梅花是這樣寫的,“梅最驚。”震驚的是我面前是如此開放的梅花。“咬霜當路發,雪來寒開。梅花的枝葉和花兒開遍了揚州。我在長門流淚,晚上留在了林瓊杯。”
它寫的是什麽?梅花在寒冷中綻放,以如此美麗而憂郁的姿態,為的是日夜等待何遜。
高啟這首詩是什麽意思?他把面前的梅花擬人化了。這個梅花仙子在尋找壹個前世愛她的故人,蜷曲著下凡,在冰天雪地裏等待許久。
然而,高啟也暗示他是梅花的知音,等待梅花在風雪裏開放。
高啟並不是壹個刻意感到苦澀的詩人。這種單純和寧靜並沒有給人帶來過度的悲傷,反而有壹種和諧,這是高啟可貴的地方。
在漫長的人生中,高琦低調而知足。她沒有父母,沒有妻子,沒有知己,沒有梅花。她享受並沈浸在這種自然的孤獨中,寄托著自己美好的願望。寫梅花的同時,她依然深情。
被認為寫出了梅花美麗迷人的靈魂。
也正是這種長期的浸潤,高啟才真正對大山感興趣,所以他的隱居並不是他對朱元璋的不滿。只是個殺手的朱元璋,不可能知道怎麽會想那麽多。他只認為追隨我的人會興盛,反對我的人會滅亡。
然後再回來說說《紅樓夢》的這兩句話。顯然,曹雪芹對高啟的梅花詩情有獨鐘。在《紅樓夢》大觀園的詩詞中,隨處可見他對高啟詩詞和意境的改編,如《絕世仙女》、《簌簌竹林》。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了高啟的梅花詩化。有什麽意義嗎?
當然有。
第壹,林黛玉的實際化身是梅花。
第二,薛寶釵和林黛玉都美如梅花,大觀園本身就是世界園林。
第三,曹雪芹壹定知道高啟的冤死,林黛玉和《紅樓夢》裏很多人的結局也是悲劇,是皇權下的壹種命運。
第四,高啟想要壹種平淡而有靈性的生活,誰不想呢?
高啟是壹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的《九梅》是梅花詩中的佼佼者。以後我會繼續為大家解讀另外八首詩。這篇文章也是用來祭奠被命運摧殘的梅花般的天才高啟。
第壹件外套勝雪為妳詮釋詩中的愛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