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部巨作的創作,有壹則軼事:嘉慶九年甲子之夏,鄧偶然在靈隱寺遇到了禪師,兩人相約數日。鄧拜見禪師修行高潔,他對書法產生了興趣。壹起旅行後,他為禪師寫了這幅對聯作為臨別贈言。整部作品都是“龍”和“鶴”
壹般認為,鄧的楷書、行書、草書往往涉及篆隸筆法,我們可以通過欣賞這幅對聯來體會這壹點。完美的氣場,犀利的筆法,於博的氣勢,讓整幅作品有壹種豁然開朗的情緒,壹掃乾嘉年間那種拘泥於書法,媚骨的治學態度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