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榮巷相關人物

榮巷相關人物

榮光石

(1835-1880)清官。無錫榮巷東邦人。原名靖西,字永叔,號嶽塘。世界商人。小時候跟族人學做船,是造船造門的四大弟子之壹。清靜少學,弱冠避亂崇明,夜讀至燈火通明。同治九年,舉人,光緒二年,進士。工商部水司司長說:“我的生活不是為了溫飽。如果我成功了,我願意做官,但我不想在外面。”外任,貪官做不到,清廉不易。“假返四年,在家鄉因咯血而死。藍燕菊的遺作有三卷。

榮俊業

(1839—1907)是清朝的三品官員。原名奚之,字陸機,號翟琴。無錫西郊榮巷人。早年避難上海浦東,以販為生,轉行學習表演,結識清末洋務派官員張培倫,受聘為張文案。1884中法戰爭期間,張赴福建組織海防,馬尾港之戰失敗,被革職流放。他馬上去廣東巡撫衙門當文案,幫後援官僚朱仲甫拿到廣東厘金局三水口總辦的空缺。朱穗成了他的總賬,成了世交,容從中發了大財。容畫畫,畫金石學,後來從幕府入仕。曾任山東臨淄、堂邑等縣知府,曾任史靜圖書館首席教師,並被授予四級經堂稱號。容故居容巷35號,當地人稱之為“當裏”。《西太卒》為榮《十萬紅》巨商所作。

榮悅泉

(1868—1941年),又名永慶,無錫郊區榮巷人。被稱為“電報之王”民國年間起,他壹直是榮企業管理的骨幹,先後擔任無錫面粉廠、漢口福新面粉五廠、紡織四廠經理和三鑫公司五金材料部主任。去過歐美,洽談過機器設備;受上海總商會的委托,他到巴黎向參加在華和會的代表反映民意,要求他們維護民族權利,努力解決外國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稅捐關稅。30年後去世,享年73歲。

榮瑞欣

(1872-1925)實業家。原名瑞金,出生於無錫市榮巷。其祖父榮建洲在上海開設榮光花店,從事棉花進出口生意,是清末民初中國四大花店之壹,積累了巨額資金。瑞信在父親和祖上的幫助下,先後擔任過上海宏遠紗廠的代理人、振華紗廠廠長、泰和、怡和的買辦。光緒二十七年,與榮、榮德生兄弟在無錫太保墩創辦了面粉廠(原名寶興),這是無錫機制面粉的開端。不是與張林奎、葉聖齋合辦於大祥銀行。31年,光緒與榮氏兄弟共同出資27.2萬元,在無錫西門太保墩創辦振新紡織廠,是壹戰前無錫兩大棉紡廠之壹。他還主張成立信義火災保險公司。1908年,裕達祥錢莊倒閉。1915年,毛鑫股份與榮氏在振新的股份互換,成為振新紡織廠的獨資經營者。

榮永達

(1880-1931)棉花行業的巨頭。無錫西郊榮巷西浜人。原名準,字。小時候家裏窮,讀書很少。後來經人介紹,進了當時全國四大花店之壹的上海花店。

榮伯雲

(1895壹個?)實業家。無錫西郊榮巷西浜人。父親榮炳南在家裏開了壹家紡織手工藝作坊。薄雲早年進入上海沈心第壹紡織廠當職工,得到了該廠老板榮德生的賞識。後來意識到朋友越來越廣,就集資在老家成立了三樂公司,加工制造銷售蜜餞罐頭,並在上海等地設立了三樂公司的門市部和野生菱角糖果店。為了促進商品的銷售,專門免費出版了期刊《羅漢料理》,擴大了影響。重視當地土特產的利用,用茭白、面筋、生麩皮制作罐頭,按色搭配,壹盒八色,便宜又方便食用。並將李子和桃子加工成蜜餞,尤其是“三樂陳皮梅”,聞名於世,風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