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詩歌與散文選修課第壹條目標提出了總體要求,其核心是什麽?
答:應該說,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是這個總體目標的核心。壹個人審美修養的獲得,其程度的高下,以及能否使自己的興趣得到持續發展,形成較為穩 定的審美能力,關鍵在於審美情趣。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了明顯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得到豐富和深化,情感體驗也趨於豐富和細膩,自我意識和活動能力不斷增強,這時候,他們的內在精神修養迫切需要提高。在這樣的前提下,審美情趣就會在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提高文學修養來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就會成為高中 生的內在需求。對優美的詩歌散文作品的鑒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高中生的這壹需求。
問:第2、3、4條目標,從三方面提出了詩歌散文閱讀鑒賞的能力和方法方面的要求,您能不能具體說說?
答:第二條目標提出了詩歌散文閱讀鑒賞的基本要求。這裏必須指出的是,詩歌散文的閱讀鑒賞,首先要求學生有壹定的閱讀量。在義務教育和高申必修課階 段,學生在詩歌散文的閱讀面和數量上己有相當積累,義務教育要求背誦古今詩文240篇,高中必修課雖未規定數量,但也提出了誦讀的建議,這是提高學生詩歌 散文閱讀鑒賞能力的良好基礎。但選修課不能僅滿足於此,應進壹步擴大閱讀量,拓展閱讀面。我們應當意識到沒有壹定閱讀量,就不可能顯著提高閱讀鑒賞能力;有了壹定的閱讀量,則可以在眾多作品的相互聯系中、在多角度的比較中、在縱向和橫向的"作品之鏈"中進行閱讀鑒賞。鑒於此,教學建議提出:"本系列課程,應在壹定閱讀量的基礎上,精選重點,鑒賞研讀。"
其次要有重點地鑒賞研讀。這是上述教學建議中包含的又壹層意思。什麽叫有重點?根據我們的理解,有這麽兩點:
壹是精選中外詩歌史、散文史上有影響、思想藝術成就較高的優秀作家作品。歌德在談到鑒賞能力培養問題時說過:"鑒賞力不是靠鑒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賞最好的作品才能培養成的……等妳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礎,妳就有了用來衡量其他作品的標準。"例如,中國古代詩歌,可把重點放在《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上;唐詩中的.重點,按時期分可以放在盛唐和中唐上,按題材分可以放在山水詩和邊塞詩上,按人分可以放在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李 商隱等著名詩人上;宋詞、元曲也可依此類推。
二是鑒賞的重點在作品,而不在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本系列選修課是詩歌散文作品閱讀鑒 賞課,學生面對的是壹篇篇完整的作品,是壹個個充滿藝術肪力的生命體,所以要重視通過對優秀詩文從思想內容到藝術特點的鑒賞,達到切實提高鑒賞能力的目標。這是"精選重點,鑒賞研讀"的壹層重要含義,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要認真閱讀。在閱讀中要研究、考察。這樣才可以走上文藝鑒賞的途徑。"在鑒賞過程 中,當然會涉及中外文論關於文學鑒賞的主要觀點、文學鑒賞的心理機制、文學鑒賞的各個要素、不同文體作品鑒賞的基本方法等帶有壹定理論色彩的問題,以及中外詩歌史、散文史的有關知識,但這些不應該作為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它只是壹種幫助閱讀鑒賞的手段,或壹種隱性的、間接的知識理論背景,所以教學建議中提 示"也不必系統講授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如果把這壹選修系列上成文學鑒賞概論或微型的文學史課,就背離了課程目標。
[ “詩歌與散文”選修課目標的問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