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致雲雀》語文教案

《致雲雀》語文教案

 作為壹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麽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致雲雀》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把握情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分析核心意象“雲雀”,掌握象征手法的運用。

 3.分析文中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了解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鑒賞“雲雀“這壹形象,感悟整首詩歌所要表達的精神理想。

  教學方法

 運用朗誦法、賞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這句話出自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這句詩給了處在寒冬的人壹個美好的希望,盡管現在是寒氣淩冽、寒風蕭瑟的冬天,但冬天過去了,春天就會到來,到時大地復蘇、春風和煦、春光明媚,充滿了陽光與希望。今天,我們壹起學習壹下雪萊的另外壹首詩歌--《致雲雀》。

  二、作家簡介

 1.了解作者—雪萊

 珀西比希雪萊(英文原名: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1822),英國著名作家、浪漫主義民主詩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壹,第壹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

 雪萊生於英格蘭薩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漢,12歲進入伊頓公學,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1811年3月25日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壹年就被牛津大學開除。1813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稱他是“天才預言家”。

 人物軼事

 在1822年,雪萊的《希臘》出版,並且移居到斯貝齊亞海灣的近勒裏奇鎮居住。在1822年6月,他開始創作長詩《生命的凱旋》。這首詩還沒有完成的時候,他就去迎接好友利亨特。在同年7月8日,兩人乘坐雪萊的“唐璜”的船只回雪萊的家。但是斯貝齊亞海突然刮起了大風,風暴刮翻了他們的船只。

 最後兩人都落入海中,直到幾天後,人們在海邊發現了已經浮腫的屍體,還是依靠他口袋中未完成的詩才辨認出這具屍體就是雪萊。

 就這樣,壹代大師雪萊死在了壹次意外事故。鑒於雪萊文學上對英國的影響和私生活上的糜亂,雪萊的死在英國人得知後,普天同慶。

 雖然現在英國以雪萊這個詩人為榮,但是在當時的那個時代雪萊是極度被英國人排斥的,以至於他的死訊還能讓英國人歡呼。

 2.了解寫作背景

 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黑暗恐怖正沈重地籠罩著整個英國。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使百姓流離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頭,到處是弱肉強食;嚴重的經濟危機使國家物價飛漲,工人工資驟降,人民生活貧困;憤怒的工人因此起來罷工,搗毀機器,遊行請願,然而這壹切行動均遭到統治階級的血腥鎮壓。這種黑暗暴政幾乎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人們對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萊的這首詩,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這壹迫切願望。

 3.了解雲雀

 雲雀是壹種鳥,形如麻雀兒稍大,以活潑悅耳的鳴聲著稱,高空展翅飛行時鳴唱,接著做極壯觀的俯沖而回到地面。棲息於草地、幹旱平原、泥沼及沼澤。因其在地面營巢又性喜高飛,常從它的“領地”升騰而直飛雲霄,邊飛邊叫,越飛越高。因而雲雀經常被詩人選做謳歌的對象。

  三、朗誦感知

 1.聽錄音朗讀

 2.給全詩標出節奏和重讀,誦讀全詩。

 妳好啊,歡樂的/精靈!

 妳似乎/從不是/飛禽,

 從天堂或天堂的/鄰近,

 以酣暢淋漓的/樂音,

 不事雕琢的/藝術,傾吐/妳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處/飛翔,

 從地面/妳壹躍而上,

 像壹片/烈火的/輕雲,

 掠過/蔚藍的/天心,

 永遠/歌唱著/飛翔,飛翔著/歌唱。

 3.誦讀指導

 《致雲雀》全詩***21節,篇幅較長,但圍繞壹個核心意象“雲雀”,整體中心明確,但朗讀的時候要註意把握住情感線索,註意體會圍繞壹個核心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情感表達。在朗誦的時候,要把握住歡快的基調,停頓以二三頓、二二頓為主,因為節奏歡快,所以結尾多做輕盈、上揚、漸高這樣的處理。

 4.教師範讀。

  四、整體感知

 1.讀完雪萊的《致雲雀》,請試著概括主要內容?

 明確它描繪了在黑夜中呼喚黎明的雲雀形象,詩人以飽滿的激情寫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學理想和藝術報負,詩中模仿雲雀高飛的節奏,雲雀壹邊高躥,壹邊歌唱,愈唱愈亮,愈飛愈高。詩人壹面傾聽著雲雀的歌聲,壹邊希望自己的歌聲也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和希望。《致雲雀》中的“雲”被描寫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東西,它從江河湖海中吸取水分,然後降雨到大地,培育出美麗的花朵。

 2.試分析“雲雀”這壹形象

 61548;第壹部分:

 第1節,對雲雀及其歌聲總的評價和贊美。

 第2節,雲雀從地面壹躍而起的姿態和邊飛邊唱的習性。

 第3-4節,雲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陽或送走夕陽時的歡快明朗的形象。

 第5-7節,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輝、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雲雀的歌唱。

 小結:塑造了雲雀歡樂的形象。

 61548;第二部分:

 第8節,把雲雀比作詩人。

 第9-11節,把雲雀鳴聲比作高貴少女的甜美如愛的歌曲、飛螢與晶瑩的流光、玫瑰與醉人的芳香。

 第12節,寫雲雀不只是單純的明朗、清新、歡悅。

 小結:塑造了雲雀傳播愛與光明的形象

 61548;第三部分:

 13-15節,探討美的根源。

 16-17節,探尋歡樂的真正來源。

 18-20節,不能快樂的根由。

 小結:塑造了雲雀豐富明澈的形象

 61548;第四部分:

 第21節,以感嘆的口吻表達了他的願望和抱負——擁有雲雀的歡欣。

 小結:塑造了雲雀和諧、熾熱的理想形象

 總括雪萊詩中這壹雲雀形象,並不純然是自然界中的雲雀,而是詩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詩人理想的形象載體。詩人和雲雀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視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與現實間的巨大差距,而這個差距對雲雀是不存在的。從詩的整個調子中可以看出,雪萊雖感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調去超越感傷。

  五、品味鑒賞

 (壹)分析形象

 1、詩歌中的“雲雀”有什麽特點?如何理解“雲雀”這壹形象?

 明確:詩中雲雀這壹形象,並不純然是自然界中的雲雀,而是詩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詩人理想的形象載體。詩人和雲雀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雲雀的振翅高飛,體現了詩人的執著奮進、憤世嫉俗的態度。雲雀的隱形不漏、播撒歌聲,體現了詩人不求名利。

 雲雀代表了光明、歡樂、自由、對生活充滿的熱愛。這壹意象是詩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義時代的.理想形象。詩人通過雲雀這壹意象,表達自己追求光明、蔑視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2、詩歌中的雲雀的形象象征著什麽?

 探究:在詩人的筆下,雲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

 (二)鑒賞手法

 1.問題:詩人是怎麽樣塑造“雲雀”歡樂的理想形象的?

 明確①“像壹片烈火的輕雲”,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的描繪出雲雀壹躍而上,邊飛邊唱的颯爽英姿,也是詩人蔑視黑暗現實,追求光明與真理勇於獻身理想的精神寫照。

 ②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輝”運用比喻、通感等視覺形象描繪聽覺上的優美感受,化抽象為具體。

 ③詩人發揮奇特的想象,把雲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雲雀美麗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突出雲雀能夠帶給人們希望,喚醒人們的靈魂。。

 ④詩人把雲雀的歌聲同春雨、婚禮上的合唱、勝利的歌聲相比,突出雲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總結:詩人運用奇特的想象,以及比喻、類比、對比、設問和通感等靈活的修辭,對雲雀加以描繪,進而贊頌雲雀,意蘊深刻。

 2.詩歌有什麽語言風格和表達技巧?

 探究:詩歌在藝術表現上很見功力,文字洗練,節奏感強,風格清麗明快,而且文章有種雄渾磅礴、大開大闔而又圓融內斂的氣勢。詩歌充滿活力和銳氣,有壹種前進的力量。雪萊十分重視藝術的社會意義,認為藝術的創造是根據正義和美的原則來促進生活的改造。詩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為了引起讀者普遍的激動,抒寫對於美德的渴望,是為了喚醒人們對於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強烈感情。他說:“壹首偉大的詩,是永遠泛溢著智慧與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雲雀》幾乎體現和容納了雪萊詩論的全部要點。

 61548;音韻與形式之美

 《致雲雀》壹詩形式工整,每節均由四短壹長的五個詩行構成。而且每節的前四個短詩行都由揚抑格三音步構成,而後面的壹個長詩行則是由抑揚格六音步構成。這種創新性的音韻形式是詩人在刻意模仿雲雀那或抑或揚、尾聲悠長的鳴聲,以期在詩的節奏和感官效果上達到壹種融合和對應。縱觀全詩,每節詩行都采用了AABB的尾韻韻式構成,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回旋往復的音樂感。

 61548;修辭性語言的烘托

 詩歌是壹種獨特的語言形式,巧妙地運用修辭是增強詩歌語言形象性和藝術性、“豐富詩歌意義、增強詩歌藝術張力的重要手段”。辜正坤先生曾說詩是用比喻寫成的,《致雲雀》便是如此。詩中比喻覆蓋全篇,準確地描述出雲雀那歡快的歌聲和不凡的精神,把雲雀這個被眾多詩人反復贊嘆過了的形象從壹個全新的視角推出,使人眼前壹亮。

 開篇第壹節即通過暗喻,突破了世人對雲雀的壹貫認知,將雲雀比作精靈,體現出其將雲雀的精神置於形體之上的隱含之意,突出了本詩的精神意義。

 61548;詩意的升華

 開篇第壹句中,詩人便把雲雀稱作精靈,奠定了詩歌明快的基調。雪萊曾說:“詩是最快樂最善良的心靈中最快樂最完善的瞬間的記錄。”雲雀在詩人心目中已經成為自由的象征、快樂的化身、力量的源泉,而讀者也為其所感染,燃起對自由的向往。通觀全詩,雪萊運用多種音韻和修辭手法贊美雲雀那昂揚向上、不畏艱辛、沖破束縛、自由翺翔的形象,並同時向讀者展示了美的色彩、美的聲音和美的芬芳等壹系列美的事物。雪萊將雲雀比作“承擔著歷史使命的詩人”,此時作品的意境得以拓展和深化,雲雀成了詩人的化身和代言人,雲雀的歌就是自由的歌,成為了詩人理想的自我形象以及理想的形象載體。

 探究:這是個判斷句,暗示了“我”身後已經陸續征服了從前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標與“我”的努力之間的差距,暗示了某種“先喘口氣”的決定。

  六、明晰主旨

 《致雲雀》全詩無壹處不寫雲雀,同時,無壹處不有雪萊的自我,是詩人理想化的自我寫照。如布朗兌斯所說,雪萊的自我大到足以擁抱全宇宙。詩歌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地贊頌了雲雀,表現了詩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對光明的追求。

  七、拓展閱讀

 西風頌(節錄)

 剽悍的西風啊,妳是暮秋的呼吸,

 因妳無形的存在,枯葉四處逃竄,

 如同魔鬼見到了巫師,紛紛躲避:

 那些枯葉,有黑有白,有紅有黃,

 像遭受了瘟疫的群體,哦,妳呀,

 西風,妳讓種子展開翺翔的翅膀,

 飛落到黑暗的冬床,冰冷地躺下,

 像壹具具屍體深葬於墳墓,直到

 妳那蔚藍色的陽春姐妹凱旋歸家,

 向睡夢中的大地吹響了她的號角,

 催促蓓蕾,有如驅使吃草的群羊,

 讓漫山遍野註滿生命的芳香色調;

 剽悍的精靈,妳的身影遍及四方,

 哦,聽吧,妳既在毀壞,又在保藏!

 思考聯系上下文,理解“妳既在毀壞,又在保藏!”這句詩,說說西風在毀壞著什麽,又在保藏著什麽。

 明確毀壞著:使枯葉四處逃竄,紛紛躲避。保藏著:讓種子展開翺翔的翅膀,向睡夢中的大地吹響了她的號角,讓漫山遍野註滿生命的芳香色調,給人類帶來生機和希望。

  八、雪萊名句積累

 1、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2、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妳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悲哀。

 4、希望會使妳年輕,因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們愈是學習,愈覺得自己的貧乏。

 6、微笑,實在是仁愛的象征,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

 7、壹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8、吻是靈魂與靈魂相遇在愛人的嘴唇上。嘴唇是壹對愛人兩個靈魂交會的地方。

 九、作業

 選壹種自己喜歡的物象做中心,寫壹首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