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陶行知安徽歙縣人,畢業於金陵大學(1952年並入南京大學)文學系,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壹。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先後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壹”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
3、竺可楨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4、夏丏尊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早年曾入上海中西書院、紹興府學堂(今紹興壹中)修業。1905年赴日本留學,1907年輟學回國,開始其教書和編輯生涯。16歲中秀才,1905年去日本留學。1908年應聘任浙江兩級師範通譯助教,曾與魯迅先生等參加反對尊孔復古的“木瓜之役”,在浙壹師積極支持校長經亨頤提倡新文化,被譽為“四大金剛”之壹。“壹師風潮”後離開壹師,先後在湖南第壹師範、春暉中學任教,曾與毛澤東同事,在春暉中學任國文教員兼出版部主任,並譯成<愛的教育> 。
5、馬君武是國民黨元老級人物。1924年,馬君武淡出政壇,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業,先後擔任大夏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公學、國立廣西大學等學校校長。馬君武以其改造中國的封建教育體制、力推現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與主張"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馬"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