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些古代皇帝,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到周文王和周武王,在卸下皇帝的盔甲後都有壹套詩人的衣服。例如,舜帝和他的大臣們壹起創作了《卿雲歌》首曲子。這首詩很有名,北洋軍閥時期作為民國國歌。歌中有壹句話,“日月爭輝,復旦以兩個字為校名,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網絡圖
古代帝王有沒有寫詩,畢竟是傳說,歷史上沒有證據。楚霸王項羽,漢武帝劉邦,大概都是帝王詩的開創者。這兩個人不僅爭奪世界,還爭奪詩人的稱號。項羽兵敗,《垓下歌》:“山窮水盡,不死不休。”如果妳不死,妳能做什麽?”幾年後,劉邦也寫出了第《大風歌》首,與項羽“PK”:“風起時,羽飛時,賈偉海歸故裏,好勇者守四方!“這兩首詩各有千秋。兩位詩人在戰場上有勝有負,他們的詩歌至今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秦漢武和秦始皇都沒留下什麽詩,大概是不屑,但漢武帝是個地地道道的詩人。他寫過《秋風辭》、《天馬歌》、《瓠子歌》等詩和賦。明代王世貞認為自己的功績是“長慶之下,紫雲之上”,把老劉提升到與司馬相如、楊雄同等的地位。
網絡圖
漢朝的曹魏雖然是個小王朝,但是詩人很多。魏武帝曹操,堪稱帝王詩的領袖。他的詩《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是詩歌皇冠上瑰麗的明珠。在老曹的影響下,曹丕、曹植、曹鎖都寫了很多詩。尤其是王晨,曹植是壹位“職業詩人”。他的代表作《七步詩》,以豆和豆為喻,唱出了“本是同根生,何必急著互煎”的絕唱。難怪他這個人被後人譽為“大才之人”。
南朝的皇帝壹般都有較高的詩歌素質,如的、的父子、的陳,他們的詩都寫得很好。但他們的詩充滿了愛與情,卻缺少了風雲。這種詩病壹直“遺傳”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和唐玄宗李隆基三位皇帝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他們的詩歌水平壹般,根本不在唐詩裏炫耀。
唐宗宋祖也說,宋太祖和趙匡胤只能算半個詩人,他只寫過壹首半詩,實在是“略顯風騷”。老趙手下敗將,南唐李後主李煜,文學遠勝老趙。他後期的作品《虞美人》和《浪淘沙令》,蒼涼悲壯,意境深遠。王國維稱贊李詞“沈繡”,納蘭性德把李詞放在宋詞之上。
網絡圖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小醜,有時還附庸風雅。他的詩在藝術性上略遜壹籌,但卻優於霸道,表現出帝王氣息。比如他有壹句模仿黃巢的詩:“花開的時候我不送花,送了我會嚇死。”要抗西風,就全身穿金甲。"
唐朝以後,很多外國皇帝熱衷於寫詩。清朝乾隆皇帝壹生寫了四萬多首詩,數量眾多,但印象不是很深刻。反而不如廖道宗耶律弘基、金海陵王完顏亮的詩那樣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