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國古代詩詞在韻律上的用法

中國古代詩詞在韻律上的用法

略說韻律

詩詞創作要重視藝術性,並重幾個方面,其中之壹就是“韻律”,要講究字詞的搭配、音調的和諧,在這些方面,古人有許多精辟的論述,這裏就不引經據典了(有《詩品》、《詞品》、《曲品》等壹套叢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壹閱)。

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壹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後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壹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壹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復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於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占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壹個明顯的例證。這是每壹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這裏主要談談對押韻的看法。

在散體的語言中,押韻比較少見,但也不是沒有。常用押韻的是韻文(包括賦、詩、詞、曲等),韻文的意思就是用韻之文。押韻的格式壹是逐句用韻,也就是壹韻到底,這在有些唱詞、美文中能夠見到;二是隔句押韻,詩絕大多數是隔句押韻,只有開頭兩句可以都用韻,詞的情況比較復雜,既有逐句押韻,又有隔句押韻,還有隔多句押韻的。韻文用韻,多數是全篇壹韻,較長的作品也有中間換韻的。

韻的情況,古今有很多不同。隋唐時代如《切韻》、《唐韻》等都分得很細,宋朝《廣韻》定為206韻,但由於有些韻可以“同用”,唐代實際用112韻,宋代用108韻,金元時合並為106韻。清朝的《佩文詩韻》集韻之大成,分為平、上、去、入四部分。平聲包括上平聲壹東、二冬等15韻和下平聲壹先、二蕭等15韻,上聲包括壹董、二腫等29韻,去聲包括壹送、二宋等30韻,入聲包括壹屋、二沃等17韻,***106韻。學作古體詩,用韻上應首選《佩文詩韻》。

押韻以格律詩的要求最為嚴格,許多字如壹東中的“終”、“風”、“公”和二冬的“鐘”、“峰”、“恭”,我們現在讀音壹樣,律詩卻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韻的錯誤,就要遭人恥笑,考試就要落第。中唐以後,才逐漸出現鄰韻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詩用的十三元韻,但首句卻用了鄰韻十二文。詞押韻不那麽嚴格,像平聲,詞就合並到了14韻。

押韻還有選韻和次韻的難易問題。作詩,主動地選韻或被動地限韻,會碰到難易問題。像平聲中的四支、十壹真等,包含的字多,選用就容易,稱為寬韻;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韻,包含的字較少,選用就難,稱為窄韻;還有些韻,如三江、十五鹹等,包含的字更少,選用很難,稱為險韻;而像有些朋友“限韻”,則跡近於文字遊戲了。詩友寫詩填詞時壹定要註意韻部的選擇。

宋代以後,和別人詩習慣要次韻或稱為步韻,也可以看作是“限韻”的壹種,不少文人喜歡玩這種押韻雜技,於高難動作中見功夫。蘇東坡有壹首次韻詩,就寫得精煉自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以上說了這麽多,是不是說要大家作詩都要用韻,不用韻就不是好詩呢?恰恰相反,我們是提倡推陳出新的,“處處拘泥格律,反而損害了詞的意境,同時也降低了詞的藝術性。詞律是為人服務的,我們不能反成為其奴隸而讓思想內容去遷就格律。”

只是要大家對“陳”有所了解,然後出“新”。何況詩友們常常要做韻文,也有些朋友喜歡依舊格律做詩詞,這時候可以格律從舊,保留舊格律的合理部分,如粘、對、韻等,而在讀音上卻完全從今。實際上,我們在讀古代詩詞時已經這樣做了。像“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中的“斜”,除了古文研究者外,還有誰念“xia”呢?

今韻中,現在成系統的有多種,推薦大家用《中華新韻》的新詩韻,包括壹麻、二波、三歌等***18部,每壹韻又分陰平、陽平、上、去四種聲調,這是根據普通話的語音規定的,用它押韻,自然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另外,戲曲中慣用的十三轍也是不錯的。熟悉今韻,活用格律,用今音作新體韻文,是壹定會出佳作的。有些詩友認為寫古體詩特別是填詞不用古韻就不是“詞”,個人認為是不妥的。

宋詞韻律宋詞韻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壓平聲韻 壓仄聲韻

○ ● ◎ △ ▲

小重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小沖山》、《小重

山令》,雙調五十八字,前後闋

各四平韻,壹韻到底。

踏莎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踏雪行》,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闋

各三仄韻,前後闋開始

兩句例用對仗。

臨江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

三平韻,壹韻到底。

蝶戀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鵲踏枝》,

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

四仄韻,壹韻到底。

壹剪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臘梅香》,雙調六

十字,前後闋句句用平韻,壹韻

到底。八個四字句壹般都用對仗。

有壹體只須前後闋的壹、三、六

句用韻。

漁家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二字,前後

闋各五仄韻,句句用韻,壹

韻到底。

定風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二字,前闋

三平韻,兩仄韻,後闋四仄

韻,兩平韻,平仄換韻方式

是“甲乙甲丙甲丁甲”。以

平聲韻為主間以仄聲韻。

青玉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橫塘路》、

《西湖路》,雙調六十

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

上去通押。

天仙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八字,前後闋各

五仄韻,上去通押。第四、第五

兩句,平仄多不拘,唯第二句第

二字必用去聲。

江城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江神子》,雙調

七十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

五平韻,壹韻到底。

何滿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河滿子》,雙

調七十四字,前後闋各四平

韻,壹韻到底。前後闋起二

句多用對仗。

滿江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九十三字,前闋

四仄韻,後句五仄韻,前闋

五六句,後闋七八句要對仗。

後闋三字四字也用對仗,此

調例用入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