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的反清民族思想在他的詩歌中有所體現,如“芭蕉離海,日日照山東”,“樓蘭被殺,不肯還,卻也要給壹個鐵騎金徽”,“平沙無煙火,只看艾紅自北飛”等。
2
秋蓮是浙江慈溪人。他年輕的時候曾經玩過《張亮四大貴族之書》,裏面有“要立太子,就當太子;“莫若仙太子,王太子”和“王先生壹出,太子可安,天下可定”這兩句話在當時相當流行。康熙末年,70歲的秋蓮是秀才,後來回鄉做官。雍正七年(1729),時年85歲的秋蓮突然被捕。原來,他替張亮寫的招賢信是給廢太子尹仁出主意的。次年六月,秋蓮死於京城大牢。少年玩筆,老年有難。它真的被稱為“生活素養的開端”。"
江蘇東臺舉人徐樹奎去世後,他的兒子發表了《壹柱樓詩》以紀念他死去的父親。有壹首濃縮的詩“舉杯看明日,壺半拋”,被指用“壺”比喻“壺兒”,暗指滿人。還有“明朝震動起來,壹舉到了清都”。後來乾隆皇帝說“早晚朝當朝朝,不去清都,用清都”,所以“明明繁華,明明清明。"
4徐守法和許,名字連在壹起,是“第壹次成卓”。孟子說“牛山之木,若浪落,草木雕零”。所以認為這兩個人的名字連在壹起作為第壹個“發”成為壹個卓,是對剃發制度的嘲諷,以叛國罪處死。
就連乾隆皇帝的寵臣沈德潛也寫了徐叔奎的傳記,還寫了《黑牡丹頌》這首詩,“把朱非當回事,別種也是王”。雖然沈德潛已經去世多年,但他也“被平反,被人奪名,被人撲向他的紀念碑,被人搗毀他的神龕,被人砸碎他的身體”。
乾隆四十八年(1783)李益《糊塗話》有“天糊塗,地糊塗,皇帝帥,無非糊塗”之說。被河南登封男子喬廷英聲討。經查,發現喬廷英的詩中也有“千年前,壹個臣子的心,曾經的日月星辰”這句話。如果妳不是叛徒,那是什麽?控告者和被控告者都在年中被處死,後代都被斬首,妻子和兒媳都是奴隸。
江西德興的朱寫了壹本書《續三字經》教子孫讀書,被人舉報。官方調查發現,該書汙蔑“皇帝興廢,尤甚”。比如元代寫的“頭發留了,衣服好了,中國難,和尚遍地”。“多穿點”就是換衣服,“難為中國”就是中國出事了,“到處都是和尚”都是光頭。雖然說元朝被認為是影射現在的朝代。於是朱婷被判開棺驗屍,由16歲以上的後代做出決定。
8李倩,江蘇興化人,《秋蜂集》中有“憂民轉點,靜待錦繡前程”;“天天亮,東來照八荒,我懷念孔長熙,夜尚少年xi”這句話被認為是故意影射,被視為叛國罪。
安徽歙縣學生方國泰收藏的《陶歡亭詩》中,有“衣集積淚燕雲恨,林泉別* * *馬蹄新”“亂中留誰隨俗藏?”以及“想白凈,夢裏卻難過。”乾隆皇帝認為有反清。
10湖北秀才程銘鑾為人們寫了生辰祝詞,其中有“邵芳生於湖北,創於河南大業”。“開創大業”被曲解為當皇帝,程銘鑾“語言反叛”,做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