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原文「Tango」是什麼意思?它的起源仍不明確,壹般認為是源自非洲,是表示「會堂」或「特殊地方」的意思,惟並不表示探戈舞蹈系來自非洲。影響探戈舞蹈的,包括古巴的 Habanera 舞,西班牙的 Contradanza 舞及阿根廷非裔的 Candombe 舞等,而尤其以 Milonga 舞的影響最深。
Milonga 壹詞表示「宴會」或「節日」,其樂風相當生動活潑及歡樂,由於在地人時常參加非裔阿根廷人的舞蹈,並將其中壹些舞步加入 Milonga 之中,而形成了探戈與 Milonga 的變化,那時雖然歐洲後裔的新壹代阿根廷人,已與本地人的根源相同,惟卻經常承受絕望及幻滅,這些感覺註入於歌曲中,表現出歌曲的悲傷、鄉愁及孤獨,但也表現出希望及抱負,歌曲中的熱情需要在舞蹈中宣泄,因此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後巷的貧民窟中,探戈(Tango)誕生了。
探戈誕生之後,阿根廷人為其瘋狂,那時年輕人擅長跳舞變得非常重要,跳好探戈的人可嘗食禁果,跳得好的男士,更具有很棒的形象,而可選擇女性,當然女性也同樣常在壹起練習,以挑逗男性,而男士相互教導探戈,並交換舞步心得及練習,因而發展出壹種很實際、很獨特的舞蹈技巧來引領女性。
演奏探戈的樂器首先是吉他、笛子和小提琴,後來所謂「個人樂團」的手風琴,才成為最重要的樂器,目前視其為探戈的靈魂,除了壹些演唱的探戈曲外,大部份均以手風琴表現。
阿根廷在 1912 年平等政權通過後,給予人們新自由,也對探戈造成沖擊,此時不僅社會低階層者想跳探戈,即使在高層社會舉行探戈舞會亦變成時尚。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上流社會,雨後春筍般地開設各種探戈沙龍,探戈的熱潮並快速由南美洲蔓延到紐約、倫敦及巴黎,使這三個城市均瘋狂地流行探戈。
另壹方面,探戈我行我素、敢作敢為的特性,與當權者的保守形象發生沖突。在法國巴黎的主教(Amette)宣稱:有良知的天主教徒,不應該參與跳探戈。次年教皇 Benedict十五世聲稱:這是下流的、異教徒的舞蹈,會破壞家庭與社會。在 1914 年,kaiser Wilhelm 更形容這種舞蹈為淫蕩的,是對正派人士的壹種侮辱,並禁止其官員穿著制服時跳探戈。
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探戈進入其 1920 年代的黃金期。當歐洲及北美洲跳探戈越來越普遍時,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探戈舞普及率,亦達到出乎預料的高峰。在大眾沈迷到幾乎瘋狂、禮贊探戈之時,部份音樂家則企圖將其詮釋為壹種新的全然不同的音樂藝術。手風琴演奏者幾乎被視為神只,不僅音樂家,了不起的舞蹈家亦受到人們的敬仰。
雖然阿根廷探戈在歐洲相當普及,但長期以來與歐洲的舞蹈觀念不合,因此阿根廷探戈很快地就被粗糙地修改;舞蹈中加入走步,使其能在舞池中行進。而探戈的魅力則被更快、更急躁、更激進的節拍所取代,二位舞者不再互視、誘惑、挑逗對方,換來的卻是頭部的扭轉( Head fan)。阿根廷探戈的特性已經改觀,其神秘與親密的魅力,變成在舞池中的華麗遊行,那就是現在的國際標準舞探戈的由來(歐洲人認為修改後的探戈不再是淫蕩、誘惑、相互勾引、挑逗、憂郁之舞)
到了 1950 年代,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戈逐漸衰退,貝侖總統失勢,經濟滑落,但仍有些阿根廷探戈舞者,到海外為熱情的觀眾演出,直到 1980 年代,海外對探戈興趣的復蘇,才使新壹代的人們,首度發現探戈的魅力。目前探戈俱樂部、探戈沙龍、探戈學校在北美洲、歐洲及遠東地區再度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