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妳們寫論文是怎麽寫的啊

妳們寫論文是怎麽寫的啊

這是我看了的,覺得還可以,妳可以看壹看

大學生如何寫學術論文

——1996年10月在某大學的學術講座

大學生寫學術論文,既是對自己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寫作能力的壹種鍛煉,也是對所學知識和專業水平的壹種綜合檢驗和考查。大學生學術論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大學生的學術構思是否抓住了問題的要害,知識領域是否較為深廣,設計方案是否嚴謹周密,研究手段和方法是否先進,立論是否有根有據,推論是否合乎邏輯,語義表達是否過關等等。

早在1961年,周揚同誌就曾經強調:“文科學生必須具有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歷史知識,還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幾個基本的東西,我看壹定不能少。如果沒有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妳拿什麽為人民服務?”“所謂基本技能,在文科主要就是寫作能力的訓練。對基本技能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文科學生不懂語法修辭,寫作不通順,不能畢業。”周揚同誌35年前的這些話,只是當時對文科大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雖然時過境遷,我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時代和現實對跨世紀的大學生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周揚同誌所說的基本要求對現在的大學生們仍然是適用的,也是應該而且必須要做到的。大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體現在應用文、文藝作品的寫作上,更應體現在學術論文的寫作上。沒有紮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沒有訓練有素的基本技能,根本寫不出象樣的學術論文。因此,我們說,大學生寫學術論文是對自己所學知識的壹個較為全面的檢驗。

壹、寫學術論文的基本環節

因學科性質和研究對象的不同,從事不同專業的人,撰寫學術論文的具體方法也不盡相同。就此而言,寫學術論文是“無定法”的。但是,不管哪壹個專業的學術論文,都具有濃烈的學術意味,這是它們的***性,就此而言,撰寫學術論文還是有大家公認的方法的,這就是宗教所說的“萬法歸宗”。壹般說來,撰寫學術論文,要經過下面幾個環節——

(壹)選好論題

論文題目的選擇是論文寫作能不能順利完成的關鍵問題。題目選得好,能促使作者圍繞論題積極工作,整個工作過程也會充滿樂趣;否則,不僅圍繞論題所進行的工作不會順利,而且有可能直接導致論文寫作的失敗。因此,選擇論題的本身就是對論文寫作者的壹種測驗。好的論題,問題抓得準確,概括力強,角度新穎,有理論深度,壹看題目,就很吸引人。壹般來說,好的論題,應當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要有學術價值(價值原則)

所謂有學術價值的論題是指:

⑴曾被研究過但研究得不充分的問題;

⑵學術界有爭議但始終未得出結論的問題;

⑶曾被研究過但結論錯誤的問題;

(4)從未研究過但又是本學科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總之,有價值的論題是指對老問題的新研究,或是開拓某學科領域的新課題,填補 科研空白。如果妳選的論題別人已寫過,而且寫得十分精彩,傾妳所有的才力也比不上,妳就應當聰明點,別去碰它。

2、要適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專業原則)

專業特長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只有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才能在科研中發現真理,有所建樹。那麽,我們在選題時就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專業特長。如果自己在某壹學科中沒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甚至連最起碼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都不懂,卻偏偏要選這方面的論題,這無異是對自己的嘲弄。比如說,妳是研究歷史的,專長是中國近代史,那麽,在選題時就要圍繞中國近代史來選擇,如果妳選了自己實力很薄弱的中國古代史,這就是妳對自己的專業特長缺乏了解。

3、是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興趣原則)

這壹點同專業性原則相聯系。對某專業有興趣的人,才能保持壹種旺盛的鉆研熱情,促進業務長進和知識積累,而對專業的不斷了解和知識積累,又會激發自己對專業知識的興趣。只有對選題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研究欲望,才能出成果。不能想象,壹個對選題缺乏興趣的人,平時會對此問題有所積累,會采取積極的態度去鉆研它,會寫出成功的論文來的。我們應切忌選題湊熱鬧、趕時髦,看見別人研究某壹問題,自己本來對此不感興趣,也無積累和了解,但卻壹窩蜂似地上。

4、難度大小要適中(適中原則)

論題的難度要適中,是說論題既不要太難,也不可太易。太難,太特殊,超過了自己的能力範圍,不僅難以完成,而且會使自己喪失信心,這正如跳高運動員第壹次選擇的高度太高而致使失敗壹樣。也不要將論題的難度選得過低。難度偏低,不僅不能反映妳 的學術水平,而且很可能沒有學術價值。

論題的大小要適中,是說論題要具體而集中,既要防止太寬泛,又要力避過於狹窄。壹般來說,論題太寬泛,寫起來難度就大,太狹窄,寫起來固然容易,但又有什麽意義呢?在選題的大小上,常犯的錯誤是將題選得太大,外延過廣,這樣選題的結果是:老虎吃天爺,無處下爪,感到無從寫起;即使勉強寫出來,只不過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不深不透。例如,某人選的題目是《魯迅研究》,這個題目大得驚人。即使好幾部長篇巨制也寫不完,更何況壹般所說的論文是幾千字的文章呢!魯迅是中國現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思想巨人,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妳從哪個角度寫呢?即使從“文學家”這壹角度寫,是寫其作品呢,還是寫其文藝思想呢?寫作品吧,但是,其作品那麽多,總不能把其小說、散文、戲劇、詩歌都寫進壹篇只有幾千字的文章裏吧。要寫壹篇幾千字的論文,把題目選得比天還大,實際上是自己下決心難為自己,下決心不想寫出好文章!

(二)搜集資料

選定了自己有體會、有基礎、難度大小適宜、又有相當意義的具體題目後,就要對這個問題作細致周密的調查研究,即圍繞論題廣泛地搜集資料。

所謂廣泛搜集資料,就是盡可能了解前人對這壹問題已經發表過的意見。這些意見可以給我們啟發。他們已經取得的成果,正確的,可吸取、繼承,錯誤的,可批判、糾正。他們有時結論是對的,但引例不當,或論證缺乏邏輯性;有時引例生動恰切,論證也有嚴密的邏輯性,但結論卻錯誤;有時從引例、論證過程和結論都是錯誤的。他們正確的體系中,可能有錯誤觀點,錯誤的體系中,又可能有合理的因素。凡此種種方面的資料,我們都要力所能及地搜集。這種掌握某壹問題全部資料的方法,就是“竭澤而漁”的方法。經過“竭澤而漁”的工夫收集資料,寫出的論文就具有了堅實的基礎,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是,有時受條件的限制,百分之百地獲取資料不易做到,但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資料是壹定要閱讀、考察的。馬克思撰寫《資本》論遍讀了當時西方各國全部有關經濟學的資料。列寧寫作《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也閱讀了當時西方幾百種關於哲學、物理學的著作和論文。要寫出六、七千字的壹篇論文,最少得閱讀三、四十萬字的資料。不大量地閱讀、搜集、記錄資料,要想寫出高質量的論文是難以想象的事。

搜集資料時還要註意:

(1)不要滿足於第三手、第二手資料,要盡可能搜集第壹手資料即原始資料。因為第二、三手資料可能有錯訛之處,而第壹手資料,沒有經過別人改動,比較可靠。

(2)搜集的資料應包括感性的和理性的,既包括理論觀點,又包括典型事例、數字、圖表等與論題有關的東西。

(3)自己所選的論題,別人從未研究過,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資料,搜集什麽呢?如要評壹篇別人剛發表的沒有評論過的新小說,該如何搜集資料呢?那就要披閱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情況,了解本作品發表的時代背景、作品所反映的實際生活、體現的思想感情以及是如何體現的,有何特色和社會意義等等。

(4)搜集的資料不僅是與論題相應的本學科的資料,還應有與論題有關的其他學科的資料。如要寫壹篇關於修辭格的論文,除了搜集本辭格的資料外,還要搜集與分析本辭格有關的哲學、心理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文藝學等方面的資料。只有這樣,才 有可能把論文寫得透徹、有深度。

(三)提煉材料

每壹個論文作者,在著手寫作之前,往往都會苦惱於自己對這壹問題壹無所知,或知之甚少,怕自己寫不出多少文字。但等到搜集材料之後,又苦惱於材料太多,揉攏不來,取舍難定,無法提煉出自己的論點。這時,就需要由博返約、由多入少,這是又壹次飛躍。這次飛躍比當初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由約到博的飛躍更為困難。這時,論文作者易犯的壹般毛病是舍不得割愛,認為這些材料都是自己化了許多心血,好不容易搜集來的,現在要舍棄,豈不可惜!但是,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壹塊毛料,寸寸寶貴,舍不得剪去,也就縫制不成合適的衣服,為了成衣,必須裁去不需要的部分。寫論文也是這樣。如果不對材料取舍提煉,就不能形成論點,也就寫不出中心明確、突出的文章來。

壹條材料有無用處,就看它本身與妳文章的中心有無關系。如果與論文的中心聯系緊密,就取;否則,就毫無吝惜地舍去。提煉材料的過程,就是對大量的材料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研究、精選、加工的過程。因此,提煉材料的基本方法之壹,就是把材料互相聯系起來,作比較或對比:對比正確與否,對比全面與否,對比詳略,對比角度,對比深刻度等等。對比的過程,也就是分析、判斷的過程。經過對比,判析之後,繼承別人正確的、全面的、詳細的、深刻的、角度合適的壹面,而對 其錯誤的、片面的、太簡略的、角度不當的、膚淺的那些方面並非置之不理,恰恰相反,文章的主題往往是從這些方面提煉出來的:或準備批判某壹錯誤觀點,或準備糾正某壹片面看法,或準備對於簡略的加以補充豐富,或準備對於某壹個問題選擇能揭示其本質的適當角度加以論述,或想對其浮光掠影的說法加以深刻闡釋,或雖同意別人的看法,但自己又有獨特感受想表達出來,或發現所有的材料都未涉及到某壹問題或某壹方面,自己想填補這壹空白等等。有了這些想法,實際上就是已經提煉出了主題。

有時候,當妳對搜集到的眾多材料加以比較,經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由表及裏、去偽存真的提煉之後,發現有好幾個問題,都能各為壹個主題,各寫成壹篇文章,這種情況就更令人高興,那麽,妳就有計劃地壹壹去寫吧,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是某壹個比較大的專題的系列文章。

(四) 擬寫提綱

在搜集材料、經過聯系、比較、提煉之後,逐步形成了壹個或多個主題或論點,這時,就必須進壹步整理這些論點和材料,形成論文的提綱。對論文作者尤其是對初寫論文的人來說,擬寫提綱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及組成合理的結構等等。在擬寫提綱的過程中,為了把準備使用的材料組成壹個層次清楚、邏輯關系嚴密的理論體系,不僅會有大量的材料需要取舍、增刪、調整,而且還要考慮整個論文的布局、觀點與材料的安排、小論點的排列以及論證的邏輯展開等等。因此。擬定提綱是論文寫作前的壹個很重要環節。

提綱的項目基本包括題目、論點和內容提要。

題目(標題)有兩種情況:

①大題目,即全文的題目,總題目。

②小題目,即大題目的下位題目,下 下位題目等等。

論點也有兩種情況:

①大論點,即全文總論點。

②小論點,即為論證總論點而提出的小論點,或者說是總論點的下位論點,下下位論點等。

這裏要說明的是題目和論點的關系。有的文章題目與論點重合,題目本身就是論點,而且是用同壹語言形式表示的,不管大題目、小題目、大論點、小論點,都有這種情況。如《安娜的悲劇是社會悲劇》就是論點與題目重合。有的文章題目和論點不完全是壹回事,即題目不直接揭示論點,只揭示論文課題,或者說揭示本論文研究的是哪壹方面問題,如《論安娜的悲劇》,這壹題目並未直接揭示論點,論點也可能是“安娜的悲劇是社會悲劇/性格悲劇/愛情悲劇”。

內容提要也有兩種情況:

①全文的內容提要,即對全文的概說。

②章節的內容提要,即對總說之下分說部分的主要內容的概括。各個分說部分的內容之間有有機的聯系,它們是環環相套層層進逼、探討各個側面、觸及文章核心的。

內容提要應沿層順次地排列:例如:

題目:XXXXXX

(壹)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①②③……

……

(二)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①②③……

……

(三)……

在這個綱要中,每壹層次的題目或論點是什麽,論據(理性的、感性的)是什麽,先說什麽,後說什麽,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等,都要大概地刻畫出來。

當然,有的人設置提綱,並不訴諸文字,而只是在頭腦中形成。

(五)寫作、修改

確定了提綱,就要撰寫初稿。

從論文構成的基本型體來說,壹般是三段式寫法:緒論、本論、結論。

緒論(引言)主要應說明研究這壹課題的理由、意義,提出問題,有時簡單地寫壹點歷史回顧,以及對這壹課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等。

本論部分是論文的主體,是展開論題、表達自己見解和成果的部分,這壹部分應寫得充實、有觀點、有材料 。最主要的思想方法當然是辯證法,最主要的邏輯方法有演繹法,,歸納法,類比法。常見的寫作方法有.(1)剝筍法(2)正反對比法(3)交叉法(4)多面聯網法(5)宏觀聯類法等等。

結論部分,主要是寫論證的結果,對緒論中提出的、本論中分析論證的問題要加以綜合概括,得出基本的觀點和答案。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論文都用三段式寫法。有的論文壹開首就開門見山,提出論點,緊接著加以論證,論證結束,文章也就完成了。

論文的提綱,只是設計的壹個輪廓,它猶如人體的基本骨架。僅有骨架,還不是真正有生命的人。只有給這壹骨架附加上筋肉,註入流動的有生氣的血脈,並產生靈魂,才能活起來。論文的提綱不可能對每壹個細小部分都考慮得周密、完善。在寫作時,順著思路和澎湃直瀉的文潮,對於論點、例證和論證步驟等細節,很可能發現原提綱中設計不恰當的地方,這時就應加以修改和調整;臨時發現某些論點、例證和論證理由不確切,還應該重新查對,思考、斟酌和推敲,給予增補,使之完善。

寫作時,決不要占用寶貴篇幅說廢話:說壹些可以不說的話,說離題的話,說眾所周知的話,說自己對此並無新鮮闡發的話。當然,文氣的通暢、文采的華美,還是很有必要的。該用排比、反復強調等修辭手法以突出重點、傾註感情的地方,需要妙筆生花、使讀者產生特殊感應的地方等,還是不應吝惜筆墨。總之,該長則長,該短則短;壹般以簡短為好,但也不能絕對化。短的不壹定都好,長的不壹定都不好;應量體裁衣。文章形體的長短應從內容出發,為內容服務。句無虛發,字不浪費,這是寫作的基本原則。

初稿寫成後,雖然感到很累,再也不想動了,但還是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因為人的認識不是壹次完成的,很難壹次就達到完善恰當的程度。仔細檢查,反復修改,總會發現壹些不足,大至問題是否提得鮮明中肯,論點和事例有無說服力,行文是否準確無誤,結構層次是否嚴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改加工,看有無廢話,語言是否準、鮮明、生動,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確當等等。總之,會發現很多在提綱中未看出的毛病和原先未曾估計到的問題。有時候,初稿剛完成就修改,不容易發現問題,這時可以放壹放,待頭腦冷靜 後再作修改。有時候,初稿和修改稿相距時間很長,有幾個月甚至壹年以上的。

我們這裏所說的修改,不僅僅是指自己修改,還包括請同行修改,請高明者提意見,因為自己寫的東西,由於資料有限或因敝帚自珍,往往自己找不出毛病,但別人很可能十分準確地看出來。當別人提出不同看法或建議後,經過認真思考,認為確實有道理,就應采納,這樣會使文章更好壹些。當修改到自己覺得再也無法修改時,就可以定稿,認真無誤地抄好後拿去發表。當然,過壹段時日後,隨著妳水平的提高或新的資料的搜集,也許還會發現新的問題,這時妳還可以修改,但那又是後話了。

以上五點,是論文寫作的基本環節或基本過程,不管對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的論文寫作都是可行的。當然,論文寫作的實際過程要比上面我們所說的復雜得多,經常寫論文的人對此是深有體會的。

二、平時要註意的幾點

此外,要想寫出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下面幾點,平時不能不十分註意:

1、學深鉆透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因為這是保證自己有科研能力的基礎。

2、廣泛涉獵相關學科知識,因為這能開拓妳的學術思路,加深學術認識。

3、在廣泛閱讀中,深入思考,不斷懷疑。只有這樣,才能發明新問題,產生新思想。壹個頭腦僵化的人是寫不出有新意的論文的。

4、隨時註意搜集資料,因為寫論文沒有資料,就等於建造樓房沒有磚瓦水泥。

5、隨時關註新的學術動態,培養強烈的學術情報意識,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學術行情,選準論文題目,瞄準論述角度。

6、要將感性材料通過選擇、綜合、歸納、分析,上升到理性的東西,不能停留於羅列材料上。因為只有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才能有理論性和較高的學術價值。

7、不迷信權威、名人、專家,敢於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向他們挑戰,因為這能培養我們敢於堅持真理、批判錯誤的學術膽識。

8、要有嚴謹的、壹絲不茍的治學態度,養成謙虛請教的良好習慣。因為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

9、註意新穎性、創造性,這是學術論文的靈魂。著名文學史家王瑤把學術文章分為幾種境界:壹曰有口皆碑,成為定論;二曰自圓其說,言之成理;三曰雖有偏頗,不乏創見;四曰人雲亦雲,空話連篇。所謂新意,不可能通篇皆新,壹篇文章有幾處新意就不錯了。不乏創見,即使有偏頗,也還是好文章。至於通篇“無壹字無來歷”,寫的都是別人說過的話,是眾所周知的陳辭濫調,或者摘錄別人的東西東拼西湊,那妳的文章還有什麽價值,什麽靈魂可言?!我們雖然強調創新,但不應當把創新理解為標新立異、追求時髦,不應把公認的、正確的東西壹概斥之為陳腐的東西。那種壹味追求新奇、不講科學根據的思維方式和不正之風會把科研引入歧途。我們註重科研的創新,因為它是照耀科學事業發展的靈光,而不是別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