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中,貴胄臥,月色下,林中美女來。
寒依瘦影簌簌竹,春遮殘香漠苔。
自從去了賀郎,就沒有好好念叨過。東風會悲涼無聲多少次?
這是明代詩人高啟的壹首著名的詠梅詩,九首,每壹首都典雅高超,力求寫出梅的高韻。這是第壹首歌。
詩人壹開始是用對比的方法寫出梅花的不凡之美,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問題,但並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包含在問題中,襯托出梅花的好氣質和細膩的骨骼。詩人認為像梅花這種如玉般美麗的花種,只應該留在神仙居住的天瑤臺,卻不想神仙家族把它種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江南,從而凸顯了梅花的神奇身份。韓綿石曾說:“梅花是仙骨,落在人間是奇。”韓冕從前面講,高琦從後面出發。雖然用意相同,但表達方式不同,高詩以壹個問題開頭卻更能引起人們的關註和思考。
有兩句名言,就是“貴人臥雪,美人來月下林”。詩人將高適與仁美相提並論,以雪山月色林為背景,進壹步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潔、清麗淡雅的精神。這兩句話也是在說梅的性格和靈魂。清代學者試圖找出這兩句話中的典故,說“大雪漫山”出自東漢袁安家臥雪典,“林下月色”出自隋代趙世雄與梅花化美人在月夜林飲酒典。其實這兩句話並不局限於這個典故,反而會讓梅花的性格顯得更加聖潔超然。這兩句話分別構成了壹種攝人心魄的意境,那為什麽還需要什麽典故來支撐呢?宋代隱士林逋寫《梅》,也有謳歌梅的意思。但林逋的詩重在梅的神韻,高啟的詩重在梅的神韻。“在冰天雪地的森林裏,有不同的桃李。忽壹夜香,散為枯坤萬裏泉。”(韓綿石)梅芝澳的雪怒,表現了她高尚的品格。“香雪海敢出百萬花,天下第壹樹春。”元曲楊惟真的詩,也是歌頌梅的雪的勇氣。可見,高啟的“雪滿山色”這句話,重點寫的是梅的氣節。
五六句:詩人進壹步用竹子來烘托梅清秀的身材,用青苔掩蓋殘香,表達對梅高潔品格的敬仰。松、竹、梅是“老寒三友”,竹聲簌簌,說明寒梅堅守貧窮;大漠青苔心甘情願地帶著殘梅散落的花瓣,把殘梅的香味融化在它的體內,讓香味保持得更久。七八句話,把南朝詩人何遜的代表作《詠梅》舉起來,表達了他的自負。好像只有他和高啟是梅的心腹。
高啟以前寫過很多關於梅的詩,但他能夠打破以往的模式,通過各種比喻和烘托,寫出梅的整體性,突出了梅的性格和精神,卻並不多見。他的寓言也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曹雪芹的詩《紅樓夢》寫了壹首“壹生壹錯”的曲子,其中有壹句“我不會忘記人間孤林,但它的立意恐怕也是受了高啟的詩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