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兒童詩到底怎麽教

兒童詩到底怎麽教

以讀為重心、以理解為重心、以寫為重心

摘 要兒童詩教學要取得成效,教師首先必須把握兒童詩適合誦讀、與兒童生活接近、語言簡單卻精粹、比較“雅致”和富有情趣這幾個特點,在此基礎上堅持以“讀”為重心、以“理解”為重心、以“寫”為重心來展開教學。

 關鍵詞兒童詩 誦讀 理解 寫作

 總覺得兒童詩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我們天然地願意接受讓孩子誦讀唐詩、宋詞、小古文,甚至諸子百家,而對難易適中、內容新鮮、富有童心童趣、節奏鮮明的兒童詩,卻沒有足夠重視。三年前,我想到書店去搜集壹些好的兒童詩,搜索全城,收獲寥寥。後來只能求助圖書館,到兒童讀本裏,到學生雜誌裏去壹首壹首地積累。

 還好我們的教材對兒童詩給予了應有的重視。現行的各個版本的壹、二年級教材,兒童詩(包括兒歌)占到閱讀篇目的40%左右,這種分量,終於吸引了壹部分教師尤其低段教師的註意力,很多教師開始思考怎麽教兒童詩。

 在討論兒童詩怎麽教以前,還是先想壹想兒童詩的特點。明確了特點,教學才有針對性。就如了解了論述性作品的特點,才知道讀論述性作品,側重找***識,找主旨,找依據;了解了故事的特點,才知道讀故事,側重找伏筆,找高潮,找巧合,找關鍵事件;了解了戲劇的特點,才知道讀戲劇,側重找時間,找場景,找背景,找人物的主要語言。那麽兒童詩的特點是什麽呢?

 (1)適合誦讀。兒童詩是詩的壹個分支,它首先是詩,它是用富於感情的、凝練的、充滿韻律的、分行的語言來表情達意的。我們來看看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聽聽,秋的聲音》的第壹節:“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長短句裏有鮮明的節奏,疊字和擬聲詞裏有韻律、強弱等音樂感。誦讀這樣的兒童詩,簡單而充滿樂趣。

 (2)與兒童生活接近。誦讀韻文,對兒童而言,是壹種樂趣。但吟誦壹篇不知所雲的韻文,是不能提升兒童對於文字的情趣的,所以我們需要很好地在詩歌之中加入他們熟知的生活元素。兒童詩,顧名思義,與成人詩歌的最大區別是詩人很好地利用了兒童的身心特點,在詩歌中依托了兒童的生活。例如人教版壹年級上冊《影子》壹詩寫的就是孩子眼睛裏的奇妙場景。這種場景,大人未必還有好奇心和閑情逸致去關註,但這卻是孩童世界的重點,這樣的詩勢必會引起孩子的關註。

 (3)語言簡單卻精粹。兒童對文字的認知,尚在初始階段,因此我們不能否認兒童在閱讀及吟誦時,對那些拗口的詞匯、句式會感到惶然不知所措。因此兒童詩的作者不能不考慮文字對於兒童存在的陌生感和這陌生感帶給他們的事實上的閱讀障礙,這就對兒童詩人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他們在創作兒童詩的時候會盡量避免出現生僻詞匯,也不追求壹些詞的另類活用,他們追求的是讓壹些常用詞匯通過妥帖、巧妙地安放煥發出詩意。例如“小小竹排畫中遊”的“遊”,“小雞畫竹葉”的“畫”,“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的“舉”,“風搖綠了樹的枝條”的“搖綠”。

 (4)比較“雅致”,富於情趣。有人可能會說,前面說的“語言富有節奏感、描寫兒童生活、語言精粹”這些特點兒歌都具有,兒歌和兒童詩的區別在哪裏呢?兒歌主要來源於民間傳承,兒歌以記事、狀物、逗樂為主要內容,比較通俗,主要供學齡前孩子吟唱,是初級的,入門的。兒童詩則主要是詩人創作的,相對比較“雅致”,以情趣、意境的表現為主,不是實用的,是想象的,表現的藝術程度較深。例如人教版壹年級下冊《鞋》這首兒童詩,取鞋和船的象形,以壹種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家這個“港灣”的溫馨。

 說句實話,我們平時的兒童詩教學程序過於分明:先解題,再釋詞,接著了解內容,最後練習。三眼壹板,缺少變化。我們平時的兒童詩教學也過於理性,孩子對詩的欣賞是教師過度幹預的指令性欣賞,我們常常讓孩子用解剖的目光對兒童詩作理性分析,我們太喜歡揭示詩歌的“道理”。現在,我們大致把握了兒童詩的主要特點,就可以思考怎樣來教兒童詩。我們兒童詩教學的方向肯定是指向——語言、兒童生活、情趣。我們的兒童詩教學主要可以從三個角度切入。

 以“讀”為重心的詩教

 前面說了,兒童詩是適合誦讀的,教材裏的兒童詩,短的三五句話,長的也就十幾行百來個字。這些詩讀起來有的如心中絮語,有的像穿澗山泉,有的似抒情小曲,錯落有致。所以“朗讀”是詩教的首選,老底子的語文教學,私塾先生要求學生壹股腦兒地誦讀背書,盡管我對這種不求甚解的“壹讀到底”也不全部認同,但它的功勞,亦不可抹殺。所以在沒想到更好的辦法以前,就索性讓學生讀,讓學生大聲讀出來,讀出那壹種節奏,讀出那壹點韻味。兒童詩要多朗讀的第二個原因是:誦讀本身有它的作用,朗聲而讀是壹種全身運動,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聞其音,意會其理,心通其情,是壹種調動耳、目、嘴、腦等各種感官的活躍的全身運動,它可以使記憶更持久,也能幫助理解,體會情感,感受意境。

 當然,有教師已經關註怎樣幫助孩子更好地誦讀。怎樣幫助?壹是感受兒童詩的音樂美。還是以那首《聽聽,秋的聲音》為例,長短句結合,雙聲詞、疊音詞的頻繁使用,關鍵詞語的反復,in韻的壹押到底,我們在指導朗讀的時候未必點明這些“文學概念”,但是我們需要指導孩子通過頓歇、輕重、快慢、高低的處理,讀出整首詩歌的節奏、音調、韻律。二是契合兒童詩的心境。誦讀兒童詩不能只是通過“朗讀技巧”來推動,重要的是“讓學生的心靈與感受和詩人遇合”, 讀《聽聽,秋的聲音》,當讀到“秋葉刷刷、蟋蟀■ ■、莊稼歌吟”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妳聽到了嗎?有什麽感覺?”當讀到“秋的聲音,在每壹片葉子裏,在每壹朵小花上,在每壹滴汗水裏,在每壹顆綻開的谷粒裏”的時候,我們讓學生聯想:“妳覺得秋的聲音還在哪裏?是什麽心情?”總之,在讀詩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憶,讓學生想象,讓學生移情,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孩子的體驗和詩人的情感交織在壹起。當學生有感受有體驗之後再朗讀,味道完全不壹樣了,他們會由內而外喜歡上朗讀,因為他們發現朗讀實際上是在讀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