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元普渡要拜什麽神 普渡公面燃大士?

中元普渡要拜什麽神 普渡公面燃大士?

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又稱鬼節,而因為佛教中“目連救母”的典故,這個節日也有提倡孝道的意義,因此可以說中元節是佛、道、民間相互融合的民俗節日。

各地在節日到來時要舉辦隆重的中元普渡,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而在祭拜亡靈之前往往還要祭拜道教的神祗——普渡公,今天的老黃歷就為妳介紹普渡公面燃大士。

普渡公又稱大士爺,全名為“焦面大士”或“面燃大士”,又稱面燃鬼王、焦面大士、焰口鬼王,顧名思義就是面容有如被火燒焦般的相貌。在道教中的神銜為“幽冥教主冥司面燃鬼王監齋使者羽林大神”或者“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簡稱羽林大神、甶孑大帝,尊稱為普渡公。

關於面燃大士的由來,有“阿難遇面燃鬼王”的佛經故事,說的是佛陀的重要弟子阿難在林間修習禪定時,忽然看見壹位渾身皮包骨、滿臉火焰熊熊燃燒,痛苦異常的鬼王,來到面前,鬼王自稱“面燃”,說阿難三天之後將墮落餓鬼道,想避免就要布施百千個餓鬼及百千個婆羅門仙,各施壹斛飲食,並供養三寶。

阿難向佛陀稟報,佛陀教阿難《陀羅尼施食法》,陀羅尼加持過的食物成為法供,上奉佛法僧三寶,平等下施餓鬼等眾生。能消除眾鬼的痛苦,令他們舍去鬼身,生於天道。阿難便遵照佛陀的教化與指示,設“面燃大士”的牌位,設齋供僧來祈福,因此獲得解脫。

“面燃鬼王”究竟為何邂逅阿難,佛教說法有數個:壹是他是觀音大士的化身,故稱“大士爺”。二是他原為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為護持中元普渡事項的神明。

道教中的說法則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主宰諸鬼,護佑冥、陽兩界。平時居沃焦之山下,為陰間諸鬼之統帥,在地官大帝赦罪之月,負責中元節監督亡魂享領人間香火事宜。也有靈寶派等壹些派別的說法,認為有“何將軍”、“喬將軍”兩神分任此職。如宋末元初林靈真所撰《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寫為“北魁玄範府神虎何喬二大聖”。

華人民間則多采佛教說法,無論是中元盛會,或是各種類型的超度法會與齋醮,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爺神像:“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頭上還有壹尊觀世音菩薩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

我國不少地方中元節祭拜亡靈之前,就會先祭拜大士爺,信眾認為,農歷七月,所有在陽世的亡靈,都歸“大士爺”管理。臺灣嘉義民雄有專門祭祀“大士爺”的大士爺廟。

有些慎重的信徒會以紙紮出大士爺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畫像、木石雕像祭祀,並將大士爺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順利。待到七月壹過,壹般會火化大士爺像,送其登天。

在南洋,華僑風俗,中元普渡時,會懸掛寫有“南無渡孤拔苦阿彌陀佛”或“南無分衣施食阿彌陀佛”之類的幢幡於大士爺神像之側,如書“渡孤拔苦”是希望佛祖超度亡靈往生佛國,若寫“分衣施食”,則指祈請阿彌陀佛助大士爺,平均分配紙錢、衣物、食品予眾家亡魂。

“面燃大士”的形象壹方面是源自《妙法蓮華經》中,觀音大士“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是觀音大士教化餓鬼界眾生的需要而產生,另壹方面是警惕人們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以免墮入餓鬼心識,成為“面燃”的眷屬。

普渡公面燃大士的造型,最常見的是以紙紮出大士爺塑像,頂上二角、青面獠牙,口中吐火或伸出長舌,身著戰甲,手持普渡令旗,高大威武,頭上還有壹尊觀世音菩薩佛像,代表他是觀音菩薩所化現的鬼王。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壹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壹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