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人文精神有哪些音樂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與探索

人文精神有哪些音樂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與探索

據說作家梁曉聲在紹興文理學院曾用了六堂課的時間講解“人文”這兩個字的含義。為了解說“人文”,梁曉聲講了壹個故事:壹次在法國,他跟兩位老作家壹同坐車去郊區。那天,刮著風,不時飄著雨滴,前邊有壹輛旅行車,車上坐著兩個漂亮的法國女孩,不斷地從後窗看他們的車。前車車輪滾起的塵土撲向他們的車窗,加上雨滴,車窗被弄得很臟。他們的車想超車,但路很窄,他問司機:“能超嗎?”司機說:“在這樣的路上超車是不禮貌的。”正說著,前面的車停了下來,下來壹位先生,對他們的司機嘀咕了幾句,然後回到車上,把車靠邊,讓他們先過。梁曉聲問司機:“他剛才跟妳說什麽了?”司機回答:“他說壹路上,他們的車始終在前邊,這不公平!車上還有他的兩個女兒,他不能讓她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梁曉聲說,就這句話,讓他羞愧了好幾天。

我也曾從壹份資料上看到:有壹個人去應征工作,隨手將走廊上的紙屑撿起來,放進了垃圾桶,被路過的面試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這份工作。

兩則故事,大體告訴了我們什麽是“人文”。它的實質就是壹種根植於內心的養成,壹種無需他人提醒的自覺,壹種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壹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真、善、美。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在平時的工作中本人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壹、在課堂中滲透人文精神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教學中的人文精神的滲透要把握好五個方面。壹是必須樹立“人”的意識,即我們的教育對象是獨立發展的人,是人格上和我們平等的人。二是在賞識中收獲預設。賞識每壹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賞識每壹位學生的點滴進步,賞識每壹位學生對自己的超越。三是創設高效課堂。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樹立學習的信心與勇氣,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疑難問題的方法。四是基於人的本性和為了每壹個學生的發展,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用“心”施教,滲透人文精神。五是要實現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師必須擁有熱情、真誠、理解、溝通、信任、關愛、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教學藝術,轉換教師角色,完成新課程改革賦予教師的歷史使命。

二、在詞曲中感悟人文精神

著名詞作家喬羽說過:“壹首好歌可以影響人的壹輩子。”教師應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詞曲進行解讀,讓學生在充滿人情之美、人性之美、體現人生價值的優秀音樂作品中受陶冶、受冼禮,接受人文精神的教化,使學生在詞曲的感悟中提升對道德人格的追尋,對自由、平等、正義的追尋,對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的理性思考,對美的贊揚和對醜的諷刺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在欣賞中挖掘人文精神

音樂欣賞教學內容中所具的人文精神,為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條件。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必須註意存在於音樂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的挖掘。只要積極思考,善於發現,善於總結,善於歸納,我們就能找到讓人達到至高境界的人文精神。欣賞作品中人文精神的表現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對生命的思考、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生活的贊美、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等。

四、在聯系中整合人文精神

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是顯而易見的:語文課中的配樂詩歌、散文朗讀,體育課中的體操和律動,歷史課中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的介紹,地理課中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不同民族自然環境和民族風情的了解,英語課中的英語朗讀和歌曲學習,都直接或間接地和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即使是數學、物理、生物等自然學科我們也可以從中發現與音樂相同之處。只要我們註意觀察,善於思考,把這些內容與音樂結合起來,就可以發揮音樂良好的人文效果。

五、在多元中發展人文精神

音樂是不同文化的符號性載體,記錄和再現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在教學中,通過音樂與文化的嫁接,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文化背景,學會尊重多元文化,提高審美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參加過的壹些節日、慶典、聯歡等活動,指導學生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間音樂、歌舞、戲曲等文化,了解它們與其他地區或其他民族文化的異同。通過觀看或聆聽中外音樂作品,結合有關資料,讓學生了解相關國家的地理、歷史、風俗人情、社會風貌,增進對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的了解與尊重。

六、在生活中踐行人文精神

音樂課程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組織學生音樂學習的,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音樂,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經驗相聯系,將自己對某些生活和自然現象的感受、體驗與音樂家對它們的表達聯系起來嘗試用自己喜愛的音樂方式表達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從而認清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審美觀。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音樂藝術空前繁榮,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密切,音樂與人的距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融合。隨著電視、網絡、隨身聽、卡拉OK的普及,禮儀音樂、廣告音樂廣泛的應用,環境音樂和背景音樂的不斷興起,音樂的娛樂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體現和發揮。人們幾乎生活在無處不飛歌、無處不飄樂的環境中,每天自覺和不自覺地接受各種良莠不齊的音樂信息,這些現象的存在,勢必對生活產生影響,對學校音樂教育產生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