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軍的歷史就是犧牲奉獻的歷史。
我軍自誕生之日起,就投身於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浴血鬥爭。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和指揮下,我軍廣大官兵以頑強的革命信念和戰鬥精神,經過22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擺脫了受壓迫受奴役的命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軍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壹方面繼續開展邊境自衛反擊戰,壹方面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捍衛祖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維護民族尊嚴、保衛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有利地粉碎了霸權主義和地區霸權主義的挑釁,發揮了國家和軍隊的威望,維護了世界和平。這些勝利的果實來之不易,凝聚著我軍官兵的心血。為了民族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我軍官兵英勇奮戰,無數革命軍人為此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畢生的心血乃至寶貴的生命,換來了人民的出生、國家的安全穩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寧。所以毛澤東深情地說:“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壹切”(《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5438頁+0丁4)。同樣,沒有革命軍人的無私奉獻,就沒有人民的壹切。70多年來,我軍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英勇善戰,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做出了突出貢獻。革命軍人對民族、國家和人民的奉獻精神,深深鐫刻在歷史豐碑上,牢牢留在億萬人民心中。
今天,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壹些人對軍隊的作用和軍事工作的意義認識模糊,甚至認為和平時期的軍人已經貶值,沒有存在的必要。這些都是極其錯誤的觀點。不可否認,我國目前的工作重點是經濟建設,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是壹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各方面缺壹不可。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是以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經濟實力是基礎,但並不意味著國防實力不能加強。事實證明,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安全與穩定,軍隊建設是國家安全利益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誰也不能否認革命軍人艱苦奮鬥的重要作用。祖國的領土完整和領海、領空的安全;國防建設的發展和軍事實力的增強;民族團結和國家繁榮;社會安定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等等,都離不開軍人的無私奉獻和犧牲。因此,軍人在和平時期無私奉獻所形成的巨大社會效益,完全可以與戰爭年代的輝煌業績相媲美。
(2)軍人的職業意味著犧牲和奉獻。
軍事實踐是壹種特殊的社會實踐,屬於社會階級鬥爭和政治鬥爭,不同於壹般的階級鬥爭和政治鬥爭。軍事實踐總是與戰爭聯系在壹起,或直接參戰,或準備或遏制戰爭,這就決定了革命軍人的生活具有以下特點:
1.強烈的自我犧牲精神。無論戰時還是平時,軍人這個職業都要求每壹個革命軍人做出比普通人更多的犧牲。特別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更需要軍隊和戰士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為什麽?因為我們要在新世紀實現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宏偉目標,就必須有壹個相對和平的國際國內環境。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戰爭的危險並沒有真正消除,霸權主義和地區霸權主義仍然威脅著我國的安全,世界並不太平,武裝沖突和局部戰爭繼續爆發,國內外敵對勢力仍在活動,圖謀顛覆社會主義國家。這壹切都要求軍隊提高警惕,真正擔負起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和責任。革命軍人為了提高軍政素質,確保國家安全,必須犧牲同齡人所能享受的和平與歡樂,與苦難為伴,把青春獻給國家和人民。
2.高度的團結和集體。軍事鬥爭要求軍隊保持高度集中統壹,要求士兵各行其是,服從命令。禁令本身就包含了壹種值得尊敬的奉獻精神。軍隊建設需要很多人才,但軍隊崗位的設置有其客觀規律和要求。這些工作不僅差別很大,而且它們的客觀環境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分工上,士兵個人必須服從組織的需要,放棄壹定的個人興趣和特長,放棄成為科學家、藝術家或其他能工巧匠的機會,甘願做壹名普通士兵。與其他社會職業相比,軍隊具有更嚴格的群體性,更強調團結協作。所以軍人的奉獻精神,壹直都是融入到集體鬥爭中的。正因為如此,當我們激動地看到戈壁升起的蘑菇雲、長征火箭刺破寂靜的太空、銀河計算機填補中國科技領域的空白時,許多為此立下汗馬功勞的官兵卻無法像體育、文藝明星壹樣接受人們的歡呼和獻花,人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這種默默無聞的貢獻,不計名利,是革命軍人的真誠奉獻。
3.無條件的義務。依法服兵役是每個公民的光榮義務。作為壹名革命軍人,既然選擇了軍事職業,就必須把保衛國家作為自己壹生的責任和義務。革命軍人的奉獻,就是自覺履行國家和人民賦予的責任和義務,愛軍習武,練就壹身過硬本領,不斷提高軍政素質,時刻警惕守護偉大祖國。而且軍人在國家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要求軍人時刻把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需要放在心上。“微賤而不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誌之士向來以此自勉,何況革命軍人。所以軍人要盡自己的職責,不以取為前提,必須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壹切以人民利益為重,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和任務,時刻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應該命令壹個軍人忘記家庭,以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祖國的需要。有了這樣的精神境界,才能說他有了軍人的內在素質,有了與軍人稱號相稱的寬廣胸懷。有了這種胸懷,軍人就可以無條件地無私奉獻,成為人們心目中真正的“最可愛的人”。
(三)軍旅人生價值實現的本質是奉獻。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決定了革命軍人人生價值的實現必然是壹個犧牲奉獻的過程。只有壹切以國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為重,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不懈努力,實現國家富強、社會發展、維護人民利益,軍人的人生價值才能順利實現。
首先,我軍是新型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軍的唯壹宗旨。這就決定了革命軍人科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壹定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價值觀。革命軍人必須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而為人民服務必然要求軍人樹立符合國家意誌、社會需要和人民利益的人生價值目標,並為之努力奮鬥、做出成績。軍人作為祖國、人民和社會主義的捍衛者,需要具備自我犧牲的高尚品質。他們為了整體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他們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沒有,為人民服務就會成為壹句空話,革命軍人的人生價值就難以實現。記者采訪衡陽救援英雄團時,12青年軍校學員說得最多的是“因為我們是軍人!”他們最滿意的是自己是“意識到人生價值的自覺奉獻者”。不難看出,自覺奉獻是這個英雄集體的精神支柱。《關於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若幹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當代革命軍人的精神支柱主要是堅定的革命信念和自覺的奉獻犧牲。”這群英雄就是在革命軍人的自覺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踐行者。
其次,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決定了革命軍人必須在認真學習、刻苦訓練中實現自身價值。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需要,每壹個革命軍人都必須通過艱苦的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做到政治合格、軍事過硬、紀律嚴明、作風優良、品德高尚、體格健壯。而這壹切都需要艱苦奮鬥才能實現。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付出,這是犧牲奉獻,因為在當地青年享受社會物質文化生活幸福的同時,我們的青年官兵還在接受嚴格而緊張的訓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軍人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必須依靠不斷自覺地服從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磨練他們的奉獻意誌和品格。只有這樣,士兵才能從困難出發,走向實戰,高標準完成各項學習訓練任務,從而實現自身價值。而且“練兵千日,用兵千日”是由現代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決定的,說明軍人犧牲不僅僅是在戰場上,在和平時期也是如此。軍隊訓練有素,敵人就不敢輕舉妄動,維護和平。保衛人民和平勞動本身就是用兵。就是在這種活動中。軍旅生活的價值才能很好的實現。
再次,軍人的特殊地位要求軍人為國家、社會、人民做出無私的貢獻。軍隊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執行特殊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作為軍隊的壹員,國家和人民賦予他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這就必然要求軍人做出比普通人更多的犧牲和奉獻,不僅要在戰時為祖國英勇戰鬥,更重要的是在和平時期為祖國的和平安寧和人民的幸福歡樂做出貢獻。正如朱德所說:“我們的原則應該是願意為祖國犧牲,要求軍人在調整軍人與社會之間、軍人與軍人之間的利益時,作出必要的克制和犧牲。”。而且革命軍人,無論能力、職位、職業,都必須願意為祖國和人民盡自己的責任,盡自己的努力,盡自己的努力,作出應有的貢獻。實踐證明,每壹個革命軍人,只要是壹心壹意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盡職盡責,不論名利、職位、報酬,他的人生都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也許他在工作中沒有突出的業績,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甚至沒有犯過錯誤,但只要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人民軍隊的建設中,盡到了壹個革命軍人的義務,就會得到祖國和人民的肯定和尊重。毛澤東曾為白求恩、張思德和雷鋒撰文、題詞,其中張思德和雷鋒是普通士兵,而白求恩是作為八路軍醫生不遠萬裏從加拿大來到中國的。毛澤東高度贊揚了他們。他在《為人民服務》的著名講話中說:“張思德同誌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比泰山還重”(《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04頁)。他在《紀念白求恩》壹文中寫道:“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學習他的無私精神。從這個角度來說,妳可以成為壹個對人民大有裨益的人。壹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他有這種精神,他就是壹個高尚的人,壹個純潔的人,壹個有道德的人,壹個脫離了低級趣味,有益於人民的人”(《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00頁)。從這個角度來說,革命軍人的人生價值恰恰是這種“無私心”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