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寫出壹首少年中國說的詩詞

寫出壹首少年中國說的詩詞

《少年中國說》

〔清〕梁啟超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壹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壹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

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壹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壹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亞之鐵路。

老年人如秋後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瀦為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此老年人與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任公曰:傷哉,老大也!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於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西宮南內,白發宮娥,壹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

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

拿破侖之流於厄蔑,阿剌飛之幽於錫蘭,與三兩監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卷歐洲,血戰海樓,壹聲叱咤,萬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

嗚呼,面皴齒盡,白發盈把,頹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處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

美人豪傑且然,而況尋常碌碌者耶?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飲食,待命於人。

今日且過,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於老大者。於此人也,而欲望以拿雲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乎不能?

譯文:

日本人稱呼我們中國,壹稱作老大帝國,再稱還是老大帝國。這個稱呼,大概是承襲照譯了歐洲西方人的話。真是實在可嘆啊!我們中國果真是老大帝國嗎?梁任公說:不!這是什麽話!這算什麽話!在我心中有壹個少年中國存在。

要想說國家的老與少,請讓我先來說壹說人的老與少。老年人常常喜歡回憶過去,少年人則常常喜歡考慮將來。由於回憶過去,所以產生留戀之心;由於考慮將來,所以產生希望之心。由於留戀,所以保守;由於希望,所以進取。由於保守,所以永遠陳舊;由於進取,所以日日更新。

由於回憶過去,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已經經歷的,所以只知道照慣例辦事;由於思考未來,各種事情都是他所未經歷的,因此常常敢於破格。

老年人常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常喜歡行樂。因為多憂愁,所以容易灰心;因為要行樂,所以產生旺盛的生氣。因為灰心,所以怯懦;因為氣盛,所以豪壯。因為怯懦,所以只能茍且;因為豪壯,所以敢於冒險。

因為茍且因循,所以必定使社會走向死亡;因為敢於冒險,所以能夠創造世界。老年人常常厭事,少年人常常喜歡任事。因為厭於事,所以常常覺得天下壹切事情都無可作為;因為好任事,所以常常覺得天下壹切事情都無不可為。

老年人如夕陽殘照,少年人如朝旭初陽。老年人如瘦瘠的老牛,少年人如初生的虎犢。老年人如坐僧,少年人如飛俠。老年人如釋義的字典,少年人如活潑的戲文。老年人如抽了鴉片洋煙,少年人如喝了白蘭地烈酒。

老年人如告別行星向黑暗墜落的隕石,少年人如海洋中不斷增生的珊瑚島。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中矗立的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亞不斷延伸的大鐵路。

老年人如秋後的柳樹,少年人如春前的青草。老年人如死海已聚水成大澤,少年人如長江涓涓初發源。這些是老年人與少年人性格不同的大致情況。梁任公說:人固然有這種不同,國家也應當如此。

梁任公說:令人悲傷的老大啊!潯陽江頭琵琶女,正當明月縈繞著空船,楓樹葉在秋風中瑟瑟作響,衾被冷得象鐵,在似夢非夢的朦朧之時,回想當年在長安繁華的紅塵中對春花賞秋月的美好意趣。

清冷的長安太極、興慶宮內,滿頭白發的宮娥,在結花如穗的燈下,三三五五相對而坐,談論開元、天寶年間的往事,譜當年盛行宮內的《霓裳羽衣曲》。

在長安東門外種瓜的召平,對著身邊的妻子,戲逗自己的孩子,回憶禁衛森嚴的侯門之內歌舞雜沓、明珠撒地的盛況。

拿破侖被流放到厄爾巴島,阿拉比被幽禁在斯裏蘭卡,與三兩個看守的獄吏,或者前來拜訪的好事的人,談當年佩著短刀獨自騎馬馳騁中原,席卷歐洲大地,浴血奮戰在海港、大樓,壹聲怒喝,令萬國震驚恐懼的豐功偉業,起初高興得拍桌子,繼而拍大腿感嘆,最後持鏡自照。

真可嘆啊,滿臉皺紋、牙齒落盡,白發正堪壹把,已頹然衰老了!象這些人,除了憂郁以外沒有別的思緒,除了悲慘以外沒有其他天地;除了萎靡不振以外沒有其他精神寄托,除了嘆息以外沒有別的聲息,除了等死以外沒有其他事情。

美人和英雄豪傑尚且如此,何況平平常常、碌碌無為之輩呢?生平的親戚朋友,都已入於墳墓;日常起居飲食,依賴於別人。

今日得過且過,匆匆哪知他日如何?今年得過且過,哪裏有閑暇去考慮明年?普天之下令人灰心喪氣的事,沒有更甚於老大的了。對於這樣的人,而要希望他有上天攬雲的手段,扭轉乾坤的本領,挾山跨海的意誌氣概,能還是不能?

擴展資料:

少年中國說是清朝末年梁啟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寫於戊戌變法失敗後的1900年,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

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強烈的鼓勵性。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的代表作之壹,是當時發表在《清議報》上的壹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響頗大,是壹篇篇幅較長的政論文,作者站在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上,在文中將封建古老的中國與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了鮮明的對比,極力贊揚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了要求祖國繁榮富強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被公認為梁啟超著作中思想意義最積極,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視為自己“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