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義文學與象征主義文學 之間有類通之處 ,它們都是形式主義的文學流派;但兩者也有不同,主要在於印象主義反對使用象征手法表達思想,而傾向於感覺的描述。通常被認為象征主義的某些詩人,實際上更傾向於印象主義 ,例如象征主義領袖之壹保爾·魏爾蘭的《詩藝》壹詩,與其說是在談象征主義,不如說是壹篇印象主義宣言。
法國文學史家把龔古爾兄弟作為印象主義小說的代表 ,另壹位被看作印象主義代表人物的法國詩人、小說家皮埃爾·洛蒂,他的某些詩歌的確如印象派畫家那樣在“捕捉瞬間的感覺印象”,但並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20世紀法國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義的嚴重影響,某些小說中只剩下感覺印象的朦朧的追求。
英國19世紀末的王爾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義的傾向比較明顯。1912~1918年在倫敦的壹部分英美詩人組成的意象詩派,與印象主義壹樣強調感覺印象的描繪,但他們自稱所追求的是“清晰、硬朗”的形象。他們認為形象的模糊與不明確是浪漫主義的余風,因而全力加以攻擊。但理論上的分歧在創作實踐上有時卻很難覺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國詩人艾·洛威爾、希·杜利特爾、約翰·高爾德·弗萊徹等人的許多作品與印象主義的詩無分彼此。
在德國文學中情況也相似,文學史家無法確認界線分明的印象主義流派。以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龍為首,包括理查·戴默爾、古斯塔夫·法爾克等人,被認為是德國印象主義傾向最明顯的詩派,但他們強調如實記錄事物給詩人的感覺經驗,因此接近自然主義。此外,如胡戈·封·霍夫曼斯塔爾和阿爾諾·霍爾茨等人的許多詩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義傾向。